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7-10 · TA获得超过518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6万
展开全部
  做 七年级历史 单元测试题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40分。)

  1.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

  C.协调诸侯国的争夺 D.维护诸侯国的经济利益

  2.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的诸侯国被灭亡剩下一些大的诸侯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灭亡 ③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也更为残酷 ④争霸战争进一步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4.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5.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467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6、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于哪一制度的衰落?(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

  A.阻挡北方“戎族”的南下 B.保住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C.获得对其他诸侯王的支配权 D.为了加快统一步伐

  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国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9、《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统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0.“退避三舍”这个 成语 来源于( )

  A.吴越争霸时期 B.晋楚争霸时期

  C.齐楚争霸时期 D.吴齐争霸时期

  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诸侯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时,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3.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罪根本的不同是( )

  A.性质不同 B.规模不同 C.残酷程度不同 D.破坏程度不同

  14、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你知道“这三家”是那三家吗?( )

  A.齐、楚、韩 B.赵、魏、燕 C.韩、赵、魏 D. 齐、赵、魏

  15. 公元前260年,秦在一场战争中大破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16.铁农具和畜拉犁开始出现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7、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 ②由李冰父子主持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繁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增长 B.城市规模扩大 C.商业繁荣 D.快递业迅速发展

  19.下列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使用广泛的是( )

  A.石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青铜工具 D.铁制工具

  20.战国时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畜拉犁的推广

  C.人口的增加 D.各国君主的圣明

  21.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弟司马耕,子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春秋战国时期

  22、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铁农具和畜拉犁的推广 D.水利工程的兴修

  23.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陶器 ②铁器 ③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4.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哪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25.都江堰是古代哪个国家修的(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26.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27.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主旋律,其中发生在楚国变法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商鞅变法 D.吴起变法

  2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的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9.战国时期,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这个“旧制度”是指(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奴隶制 D.中央集权制

  30.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 ②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③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④都为了“尊王攘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秦孝公即位后,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他痛感脸面尽失。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应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2.七年级(1)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徙木立信 D.卧薪尝胆

  3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郡县制

  34.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途径有(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35.商鞅变法中,奠定地方行政管辖制度的重大举措是( )

  A.土地私有制 B.奖励耕战 C.赏罚军功 D.建立县制

  36.史料记载,孔子朝拜归来,家人 报告 :“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 故事 体现了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 )思想

  A.“仁”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37.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38.《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9、世界上有 300 多所传播中国 传统 文化 的"孔子学院" 通过" 孔子学院"主要可以了解哪家学说。(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40、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非常推崇。此思想属于哪个学派?( ) A.墨家 B.兵家 C、法家 D.道家

  二、判断题 (每题2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12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41.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被推广使用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4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4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

  44.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晋、魏、秦

  45.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46.与长平之战相关的 成语 典故 是纸上谈兵。

  三、材料与问答 (共48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47、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48、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 (5分)

  4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6分)

  50、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 收藏 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5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

  5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4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共6分)

  5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

  5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6分)

  (三)读图和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55、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

  哪一项政治制度?(4分)

  56、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3分)

  58、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40分 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B C C C D B B D C A C C C D D B B

  题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B A C D D A C A B C A D D A C C B B

  二、判断12分

  题序 41 42 43 44 45 46

  答案 A B B B A A

  三、材料题 48分

  (一)17分

  47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答:表明了商鞅变法、改革的思想。 法家思想

  48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 (5分)

  答:废除井田制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重视农业

  4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6分)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0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分)

  答: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二)19分

  5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3分)

  答:墨家学派(3分)

  5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4分)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2分)

  答:儒家学派(4分);仁(2分)

  5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4分)

  答:焚书坑儒(4分)

  5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3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分)

  答:法制和德治相结合。(3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意思相近也可得分)(3分)

  (三)12分

  55、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

  哪一项政治制度?(4分)

  答:西周 分封制

  56、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巩固周朝统治

  5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3分)

  答:亲属和功臣

  58、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2分) 答:诸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