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药王”的是谁?
被称为药王的是孙思邈,他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道士,被后人称为药王。
一、孙思邈的学习经历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大统7年,但他本身并不是出生于什么豪门贵族,也不是什么医药世家,而是普通的农民家庭。据说他天资聪明,在7岁的时候就认识1000多个字,每天可以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在18岁的时候决定立志学医,并且还爱好道家老庄学说。孙思邈十分注重实战经验,比如他著名的著作《千金要方》就是通过不断的走访,积累民间各种医治疾病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而形成的一本书。
二、拒绝做官
在北周时期,皇帝曾经邀请孙思邈任国子博士,但是孙思邈并不想要做官,他隐居于太白山中,努力下功夫研究医学著作,并且自己采集草药进行实验。据说在唐太宗时期,皇帝遭孙思邈入宫觐见,见到他的时候,觉得70多岁的人居然身形步态就像少年一样觉得不可思议。在唐高宗期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皇帝,希望他能够当官,但是孙思邈还是拒绝,并且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孙思邈的一生都在著书当中度过,并且活到了142岁,非常高寿。
三、孙思邈在医术上的主要成就
据说孙思邈不仅经营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外科五官科等等,他是第1个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的疾病,要单独设立一科的人。在他的经典著作《千金要方》关于妇孺的内容有三卷,关于小孩子的内容有两卷,认为孕妇生产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心情平静对待婴儿要喂奶定时定量,平时也不需要穿过多衣服,这些思想都极具有现实意义。另外,孙思邈还对针灸术也是很有研究的,他把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治疗手段,认为对疾病要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被称为药王的是孙思邈,他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道士,被后人称为药王。
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旧唐书》称其为京兆(今陕西省耀县)人。
7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即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兼通佛典。
北周宣帝时(579),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后期隐居终南山,行医修道,隋唐统治者屡次派人到山中请他至京城为官,均辞谢不前,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北宋崇宁二年(1103),朝廷赠封为“妙应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