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被人讨厌

 我来答
爱情调味剂17
2022-06-17 · TA获得超过683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4万
展开全部

如何应对被人讨厌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讨厌别人和被人讨厌其实是正常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被人讨厌的情况呢?

  

  你害怕“被讨厌”吗?

  我想多数人性均非常害怕“被讨厌”。正是这样的恐惧,让另外一项广为人知的人生座右铭:“做自己”(Be Yourself)成为空中楼阁。于是众人皆是,我亦是;众人皆非,我亦非。无论你伪装成多么独立思考的模样,多半时刻,你只是人海丛林中的一片叶子。

  近日阅读一本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作者为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及撰稿人古贺史健。岸见一郎是维也纳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信徒,书页封面上写着一段小小的话语:“所谓的自由,就是(不怕)被别人讨厌。”“有人讨厌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针过日子的标记。”

  阿德勒学派相信所有人生的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割舍别人的认同是一个人获得自由的重大功课。

  人为什么需要他人的认同,或者更直接一点挑明,人为什么害怕“被讨厌”?岸见一郎的解释非常无情:因为多数人没有能力把“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分离。从某个角度看,站在潮流一方或者符合父母的社会期望,是件“很过瘾”的事。但这是一个陷阱,当你小心翼翼保护瓷娃娃般非常易碎的“人生形象”时,你其实正在失去你自己,你过的是别人的人生。

  这一生,你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人期望而活的傀儡。

  你的人生是你的吗?

  在社群网络牢牢包围众人的.年代,阿德勒的思想非常值得被重新阅读。

  阿德勒诞生于1870年,在1937年二次大战爆发时过世。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与佛洛伊德、荣格并列三大心理学家。

  他的许多研究往往能提出不同于一般人成见的解释,例如一个不断强调创伤经验的人,是因为他知道借由反覆诉说创伤,可以得到周遭朋友、家人的同情,因而获得某种“特别待遇”、逃避责任。因此创伤不是重点,想要获得“特别待遇”才是目的,否则如何解释有相同创伤经历的人,有的处之泰然,有的却好似“永远走不出去”?

  身为心理学医师的阿德勒面对病人,常常先挑明“逃避”的目的,而不让对方胶着于往事叙述。

  对阿德勒而言,“过去”已经过去,在时间轴里早已消失,只存在人的记忆中。选择让它“长期”活下来,或者选择让它“消失”,不过一念之间,而转念的旋轴是他的创伤目的,不想以此为借口的人,就会选择渐渐遗忘。

  阿德勒的年代没有电脑、当然更没有什么社群网络、Facebook、按赞。如果他晚生一百年,他可能可以对我们现在不只被家人、同辈,而是社群网络高度包围的人际关系提出更杰出的言论,甚至他可能会设计一个网页,不只可以按“赞”,还可以按“讨厌”……然后告诉众人,当你的“赞”愈多,你愈危险;如果你得到的“讨厌”愈多,不用伤心,可能仅仅代表你比别人活得“自由”。

  阿德勒之外,另外一位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也是“恢复自我价值”的构造者。班夏哈教授现年才四十多岁,说话内敛,没有耸动言语,也没有“正义”那堂课里桑德尔教授著名的敏锐迅速的逻辑。听他授课,初期想睡觉,然后听他缓缓的语调,丢出来的疑问、解剖现象的锐利,让学生时而笑时而沉思。

  他在哈佛那堂“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1504”(也被翻译为“幸福课”)是哈佛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课堂上,他统计“正向心理学”在美国共超过二百多所学校开课,而且在各校皆为最受欢迎的课。为什么?在网络潮流里,人负面容易,正向难;疯狂普遍,静谧难求。网络上传播“恨”的讯息,可以瞬间狂转;传播“爱”的力量却很薄弱。

  一个诡异的现象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真正大成功者”如乔布斯,或者历史可以留名的胡适、邱吉尔等,都是出名的“不从众”“不在乎被讨厌”“坚持自己”并“正向思考”。乔布斯把死亡当礼物,每日醒来问自己:“如果明天我就要死了,我今天要做的事还该做吗?”即使明知如此,当自己面对可能被“讨厌”时,许多人欠缺正向心理的态度,仍不免选择牺牲自己来相信的思辩及价值,以“负面”“从众”的方式逃避自己的难题。

  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拥有的很少,却从未停止热爱生活,例如台湾原住民;另一种人拥有很多,却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按照阿德勒的解释,他们不拥抱生活仍然美好的部分,选择诉说创伤,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逃避面对人生,不愿为自己负责。

  你选择逃避自己的伤痛还是承认被讨厌?

  快乐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非“赞、自尊、社经认同”,甚至后者愈多,有时候愈失去自我。这一生你不曾“成功”,可能代表你好好地为自己活了一生;如果“成功”,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