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要团聚?
中秋团聚就好比春节放假回家团聚一样,说为什么团聚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信仰吧。
再看中秋这天吃的喝的看得都体现一个字圆“月饼、团圆酒、月亮”,另外老一辈经常说“月到中秋分外圆”所以中秋团聚的习俗慢慢就形成并且传承下来。
除了传承,我认为中秋的团聚是形式,为了体现出来对亲情的挂念
在外面打拼的我们可能会感觉到疲惫无聊甚至沮丧,但当我们回答老家看到亲切的面孔,就会感觉到格外的温馨。平时问候少的我们,在这一天,大自然给我们创造了条件,表达一下自己挂念之情。
当到了中秋这一天跟父母欢聚一堂,妈妈做的美食体现了对我们的挂念、爸爸倒的一杯酒体现了对我们的挂念、我们的问候和礼物也是对父母的挂念的体现,所以我觉得中秋的团聚,是为了体现出来挂念之情。
再来讲个传说,聊下中秋团聚,相传在很久之前,后羿和嫦娥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由于嫦娥误吃了王母的仙丹,飞到了月亮上。因为每年中秋那天月亮又圆又亮,所以后羿每年这天会做一些圆圆的饼,也就是咱们现在月饼雏形,祈祷嫦娥能回来,由此衍生了我们现在的中秋祈盼团圆的文化。
从传说中也体现了对某个人的挂念,所以我个人觉得,中秋除了传承咱们民族信仰,更多的就是体现对亲人的挂念
的确,中秋节的主题是亲人团聚,这是一个亲人团聚的美好日子。
我们不是习惯于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吗?这也就是因为这一天是人们团聚一堂的日子。
那么,为什么中秋节会形成“团圆团聚”这样一个主题呢?
我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触景生情”的结果。
中秋节期间,正是一年当中月亮最圆的时候,而中秋节的最大亮点就是能够阖家相聚一起赏月吃月饼。此时此刻,月亮是最圆满的,月饼也是圆满的,人们自而然就触景生情,由月亮、月饼的“圆满”想到了人生的“圆满”。特别是身在异乡的游子,每当圆月当头之时,就会情不自禁想到故乡以及家中的亲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就写出了人们共有的感受。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天时”。
我们常说“春种秋收”,其实这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春季是播种的季节,通过夏季的辛勤劳作,等到秋季就是收获满满了。中秋时节,粮食逐步归仓,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而且此时处于较为清闲时节,阖家团聚,共庆丰收时节,享受收获的喜悦,那就是情理中的事情了,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此,中秋节就为家人团聚提供了时机。
总结一下可以看出,上面说的第二个原因,概括起来说,既是“天时”,其实也是“地利”。土地给人们带来了粮食,带来了生存的基本保障,这不是“地利”是什么?
那么,有了“天时”“地利”,紧接着自然就会由此产生“人和”。而人们的团聚、团圆,正是“人和”的最重要标志。
中秋为什么要团圆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节)开始,人们就要经历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难,许多人家妻离子散、阴阳两隔。而到八月十五,能够重新团聚的,理所当然值得庆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一年那么多节日,最好的就是中秋节。天气不冷不热,在外奔波劳碌的人,也能顺利赶回来团圆,吃团圆饼。中秋节是“人月双团圆”,寓意家庭团圆庆丰收。
中秋要团圆,同时也与中秋节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在这其中,以“嫦娥奔月”流传最广。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像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农历八月正是秋季的“仲秋”,而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农历八月十五就叫“仲秋”了。古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意思是中秋之夜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皎洁明亮的,这天的月亮也很圆。我国民间把圆圆大大的月亮作为团圆的象征,所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到了这天,人们都要回家与亲人团聚,家家都会在庭院摆上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时人们称之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后来流传到民间,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俗称“小饼”和“月团”。
过中秋节,过去对西北一些地区来说,是最丰盛的一个节日。一是气候凉爽,不冷不热;二是水果蔬菜是丰收的季节。其他节日没有自产自销的水果蔬菜可吃,比如说过春节气候寒冷,吃不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平时吃的就是腌制的大缸菜。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虽然有寒冷干燥气候的阻碍,但有塑料大棚常年生产蔬菜,运输水果有高速公路,吃水果蔬菜,和南方一样每天都能吃得到。
中秋要团圆,同时也与中秋节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在这其中,以“嫦娥奔月”流传最广。
中秋节团圆的由来
中秋是个重要的日子,对于古代中国农业社会而言,春秋两季是至关重要的季节,春种秋收,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既然如此重要,自然少不了祭祀,中秋便源于秋祭。
最开始,秋祭其实是秋分日,但往往秋分与八月十五相隔不远,十五又恰逢月圆,所以后来逐渐就从秋分日祭月演变成了八月十五祭月。
古代讲究顺天应人,对于国家来说,秋祭是最高级别的祭祀活动之一,对百姓来说,刚经历了秋收的忙碌,也会趁着中秋合家相聚,庆祝一下。
在没有霓虹闪烁和高楼大厦的年代,每个中秋之夜,人们都会在院中对着月亮摆下供桌,桌上有当季的新鲜瓜果和精致的点心,用于祭拜月神。之后还要准备一桌家宴,全家人围着桌子,一边赏月闲谈一边享受美食。因为这天皓月当空,象征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