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也可以娶妻 太监娶妻源于什么时候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0-08 · TA获得超过98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太监娶妻

  追溯到唐代,《贵妃醉酒》一剧中以与杨玉环调情而闻名于世的太监高力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此人的权势相当显赫,唐玄宗时,官至骠骑大将军渤海郡公。唐室权臣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虽有才宠,然皆厚结力士,故能位至将相。大臣称之为“翁”,皇帝亦呼之为“将军”而不名,可见他的气势,是如何的浩大!   河间有刀笔吏吕言晤,供职京师,有女国姝。力士见其美而慧,遂娶以为妻。后来力士利用权势,擢言晤官至少卿,子弟仕宦皆王传。言晤妻死,中外赙赠送葬,自第至墓,车骑不绝于途。这是太监娶妻的第一件著名的故事。   唐代宗时代的太监李辅国,当时也是炙手可热,权势熏人。皇帝因为宠幸他,便替他娶了一房夫人,这位夫人,是元擢的女儿,元擢因此得为梁州刺史。户部侍郎元载为元擢同宗,因与辅国有这么一段瓜葛之亲,两人便结为至交。元载遂因辅国的拔擢,扶摇直上,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直升至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子王衍,继承大位之后,曾经私通了一位太监夫人。这位风流太监名叫王承休,以黠慧得幸。其妻严氏,有绝色,王衍见之,惊为天人。承休窥知帝意,遂纵使严氏与帝通。后来王衍以承休功高,派为天雄军节度使。承休携妻赴秦州就任,王衍日夜思念不置,乃于宋太祖乾德七年(969)十月幸秦州,想与严氏一诉离情。不料是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韬领兵伐蜀,王衍的车驾行至绵谷,而唐师入其境,未几国亡。

  以上各节事实皆出正史,或见于诸家笔记的。明人叶盛《水东日记》云:明宣德中,赐太监陈芜两夫人。天顺初,赐故太监吴诚妻两京第宅庄田。朱熹《朱子类语》谓太监梁师成妻死,苏叔党、范温皆亲临吊丧。由此看来,太监娶妻可以说并非奇事了。明人黄瑜《双槐岁抄》谓:“此曹男性犹在,必须近女。”这也是片面的理由。平心而论,除了本能问题之外,在古代宗法社会,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也是宦官本人及其宗族一致的要求,自然便有娶妻、收养子的事发生。由于历代社会对女子的身价看得不重,同时女家为了财势与富贵,也乐得攀一门权贵的亲戚;因此,即使是太监,也有愿意把女儿送上门的。就翁婿二家来讲,各有其不得已的衷肠,但是便苦了作为太监夫人的女孩儿们了!   这还不算奇怪。清人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中又有一段可笑的记载。书中大意说:汉时宫中多将宫中太监、宫女配合为夫妇。武帝时陈皇后无子,命宫女穿了皇帝的衣冠,与后同寝。武帝戏之,责以为女而男淫。于是后世宫女,率与太监配为夫妻,其亲昵的情形,甚于真正的夫妇。由此看来,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足见专制政体下帝王与宦官之荒唐 *** 及官吏之趋炎附势。   至于清代末年的李莲英,名为太监,传说亦能人道,而且还有妻妾四名,儿孙绕膝,以后我有专文详述,都是经过相当考证的。

  《宸垣识略》云,阉人所去者为 *** 。《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有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营,故须不生。”宗筋当然是指 *** 而言,但究   竟是尽去至根,或仅去其端,此则未曾有人目睹。若剩有残迹,必具感觉;况思想在人,安得不怀燕好之私?或曰阉鸡,仅去睾丸,势即不举,此说更谬。因为宗筋既存,神经节之感觉全具,睾丸只是 *** 之转输机关,至多不能生育,虽去亦无关系,即使不举,意义与形式仍在,宫中岂能容这样的人?闻北京宦者之浴室,另有专池,无人能窥其内幕,故知之者极少。然阉人有妻,则人多知之,不知要这个名义上的“妻”何用?   按此记载,阉人之有妻室,历唐、宋、明三朝已然。唯娶之何为,殊属难知。或谓阉人亦须整理家常以及缝补浆洗诸事,此则雇用女佣已足,何必定须正名而娶妻室?且有出诸皇帝所赐,更有一妻不足,增至二三妻者,抑亦怪矣。   本来宫中的皇帝是一个人拥有许多女子以居,但需有人服侍,最妥当的办法,是由具有男子一样的服役能力,而没有一般男子的野心和欲望的人来充任。为适应这种需要,聪敏的人便想出把男子“去势”这一办法来,一去了势,对于女子,固然无法染指,便是对于权位,因为没有后嗣,也足以冷却其心,真是去一难而两美俱的好办法。于是去势的男子便成为统治者左右最适宜的人物,因此太监的制度便大大地发达了。其实宫闱之中秽乱无度,太监作恶最多,所以结果与最初使用太监的想法适得其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