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实质
什么是商业实质, “不具有商业实质”是什么意思?
商业实质是指,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新准则还规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公允价值不允许被滥用。
会计问题,什么是具有商业实质??
以下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
商业实质是指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企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用,从而导致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表明该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根据本准则第四条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这种情况通常包括下列情形: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此种情形是指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总额相同,获得这些现金流量的风险相同,但现金流量流入企业的时间明显不同。
2.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此种情形是指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时间和金额相同,但企业获得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3.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此种情形是指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总额相同,预计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的时间跨度相同,风险也相同,但各年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存在明显差异。
(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这种情况是指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换出资产存在明显差异。本准则所指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税后未来现金流量,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什么是商业实质,什么是交易之间的关联关系
那就通俗一点说:
商业实质:就是指事项的发生对双方来说都会明显产生“好处”。
关联关系:类似于生活中的“亲戚”关系。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什么是商业实质,任何判断?
如果所交换的资产预计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时间或者数量显著不同,那么该项资产的交换就具有商业实质。
非货币资产交换,商业实质和不具商业实质在处理上的区别
1.具有商业实质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不具有商业实质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换出资产的当期损益:
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无法可靠地计量。
具有商业实质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税的处理有哪些不同?
如果是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是具有商业实质,但是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都不能可靠计量的时候,此时属于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换出资产发生增值税、营业税和相关手续费都是的倒挤计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
如果是具有商业实质,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此时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此时换出资产的增值税是作为付出对价的一部分核算的,其对应的是换入资产的对价;换出资产的营业税是影响换出资产的处置损益的,为换出资产支付的相关手续费也是影响换出资产的处置损益的。
商业利润的来源、实现途径和实质是什么?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实质:
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商业资本作为一种职能资本,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就是说,商业利润的确定也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如果商业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那么商业资本家就会将商业资本转移到产业部门中去;同样,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如果偏高,产业资本家的资本也会转移到商业部门。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商业利润率和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社会资本统一的平均利润率。
关于商业利润的来源,表面上好像来源于流通,但是,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只能引起商品价值形态变化,而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商业资本的真正来源,只能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由于商业资本家分担了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所以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其中一部分转让给商业资本家。
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是: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由此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他们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是通过购销价格差额获得商业利润的。
商业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资本家雇佣商业职工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通过出卖商品能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职工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出卖商品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职工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构成商业利润。所以,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既是剥削产业工人的结果,又是剥削商业职工的结果。
从现象上看:商业利润“来源于” 购销差价,流通领域。
商业利润获得途径:单个的商业资本家通过贱买贵卖可获得商业利润,但因为在流通领域中,总的社会价值并没有增加。这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真正来源。
从实质上看,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营行为都属于商业行为,不惟商业利润,所有的经营利润都源自销售收入与成本支出的利差。中国有句古话:“买不到利就卖不到利”。应该说比较准确的揭示了利润的来源。任何利润都不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增长,而是价值分配过程中人为操作出来的结果,所有商业行为的成立,都包含着对价值分配强势力量实现利润的预设。这就是利润产生的玄机。实现利润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压低采购及运作成本;二是抬高产品售价;三是将前两者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利润的实质是被价值强势分配力量通过商业行为强占的资源环境价值和劳动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