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文言文翻译

 我来答
学海语言教育
2022-10-03 · TA获得超过556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3万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翻译《新唐书》全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时因考中明经科进士,调任隆州参军事.下属县邑的豪强蒲氏骄纵不守法,州府传文书令尹思贞审查他,揭发他的不正当得来的钱财上万,终于定罪处死,辖区百姓道贺,刻石碑赞颂.升为明堂县令,因良好的政事出名.提拔为殿中少监,任检校洺州刺史.正逢契丹人孙万荣作乱,北方一带受震惊,尹思贞安抚境内民众,唯独不受惊扰.

神龙初年,提拔为大理卿.雍地人韦月将告发武三思叛逆,唐中宗下令斩韦月将,尹思贞认为正处在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坚持奏告不能斩杀,就判处杖刑,把他流放到岭南.武三思暗示主管官员施加法令杀韦月将,尹忠贞义坚持争论,御史人大李承嘉帮助武三思,因而拿别的事情弹劾尹思贞,使尹思贞不能见官陈述.尹思贞对李承嘉说:"您为天子执行法令,竟擅自使用权威,轻视法度,阿谀依附奸臣图谋不轨,现在您将要除掉忠良来自己任意妄为吗 "李承嘉羞愧恼怒,弹劾尹思贞,让尹思贞做了青州刺史.有人问他说:"您勤勉修养自身,为什么要与李承嘉辩论呢 "他回答道:"石头不能说话,可是有时也会发出声音.李承嘉依仗权势侮辱我,我坚持正义不受辱,也不知道这些话从哪里来的."他治理青州有政绩,蚕甚至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到他的辖区,感叹道:"这不是良好的政事导致出现祥瑞吗!"上奏章说此事.

睿宗即位,征召尹思贞授官职为将作大匠,封他为天水郡公.仆射窦怀贞总管兴建金仙,玉真两座道观,大量的征用民夫工匠,尹思贞多次减少用人数量.窦怀贞责备尹思贞,尹思贞回答道:"您是辅佐大臣,不能辅助君王宣扬教化,却大兴土木,来讨好皇帝损害百姓,又听小人诬陷的话来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不出等候定罪.皇帝知道了此事,特地下命令让他办理公事.窦怀贞被处死后尹思贞被命任为御史大夫,多次提升为工部尚书.后请求辞职,皇帝答应了.尹思贞前后当了十三年郡的刺史,他的政事都因清明最佳闻名.

2. 《新唐书》文言文翻译

王珪,字叔玠。高祖进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德,则国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进阁。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效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3. 新唐书李固言传文言文翻译

李固说,河北趟郡(今河北赞皇)人。字仲枢纽,生于唐德建中二年(782),最后在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状元。

李固说生在农村。忠厚老实。元和六年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住在表亲柳氏家中,表兄弟因为他的傻瓜厚嘲弄他。当时,推荐你为求登科,有“行卷”的说法,就是将自己的佳作呈教在达官贵人,研究界赏识,提高声誉,以方便中第。

柳氏兄弟特意让李固说先拜官职低小的许孟容,许一时羞愧难当,说明情况,只见李固言本性质朴,就默默地写在心,第二年,恰好碰上升兵部侍郎许孟容,外出任主考官,就拿李固言为状元。

李固说任华州刺史时严厉惩治贪官污吏,打击地方豪强。

他办事认真不谋私利,不为好友谋官。为政不考虑关系,主张任人唯贤。

任河中节度使期间能革除弊政,后来任太子少师、东都留守、太子太傅,终年七十八岁,追赠太尉。

李固说有结巴的毛病,平时不太会说话,然而,经常议事论政事就头是道,一个反常态,说话清晰,很有条理。其他文章很好,任官清正,屡有建树,出将入相,历任四朝,人才难得。

李固说身在牛李两人争斗漩涡涡的中,牛党头脸人物李宗闵、牛僧孺等人大都是科举正途出身出身,对新进士特别重视,而李坚持说又是赵郡李姓的世家子弟,与李党代表人物李德裕为宗,因此,他既然是牛党拉垅的对象,又是李党乐在接待的对象。

同时,在朝中宦官专权。李固说,既要明哲保身,又要与邪恶势力争夺,真的很不容易。

4. 《新唐书》的原文和翻译

唐·欧阳修《新唐书》原文: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 辟为府僚佐。 璘 起兵,逃还彭泽; 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

白话释义: 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第九代孙。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

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

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 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

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相如相比。” 然而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

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

吴筠被召入京,因此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是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

李白还是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馀思。玄宗爱他的才华,好几次设宴召见他。

李白曾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 高力士一向高贵,把替李白脱鞋当作耻辱的事,于是指摘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

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被称为“酒八仙人”。

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玄宗皇帝也就赏赐金锦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李璘起兵,他即逃回彭泽了;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

当初,李白游并州,见过郭子仪,李白把郭子仪当作奇特的人。 当时郭子仪犯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

这个时候(李白当诛时)郭子仪愿解除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逢大赦,又回寻阳,又因为一件事获罪而下狱。

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路经寻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没有过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李白去投奔。

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然死了,终年六十多岁。 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喜好离家游玩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到他死了,先葬在青山东麓。

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拜祭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砍柴和放牧。 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两个孙女已嫁给平民做妻子,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大家的风范,她们就伤心地说:“先祖是想埋在青山的呀,临时葬在东麓,这不是他原来的想法啊。”

于是范传正把他移葬在青山,并在那里立了两通石碑。 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他们改嫁给士族作妻;二孙女说:孤独穷苦而委身于平民,怕是命该注定的,不想再改嫁了。

范传正嘉奖并赞叹她们,并免除她们丈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把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

5. 新唐书文言文翻译

姜晦,起家于蒲州参军,曾任高陵县令,颇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2396161著政绩,升任长安令,人们都敬畏且爱戴他。

开元初,提升为御史中丞。在此之前,永徽、显庆时,御史奏事不必先请示宰相,作为直接受命出使四方的大臣,在廷议时与宰相一揖为礼,平起平坐,后来,渐渐屈于宰相之下。

到姜晦为御史中丞,坚持遵循原来体制,对御史们说,“不遵循原来体制,我就向皇帝奏本弹劾你们。”于是,御史奏事之风重新振作起来。

转任太常少卿。 当时国家缺少军马,姜晦奏请皇帝下诏以卖官鬻爵的方式揽络少数民族控制的马匹,大体是献马三十匹可得游击将军封号。

皇帝准奏。缺少马匹问题稍稍得到解决。

改任黄门侍郎,推辞不就,又改任兵部。一年后,任吏部侍郎,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

吏部下属官员曾经互相串通为奸,前任主选官员包庇欺瞒,暗箱操作检选之事,到姜晦到任前还没能杜绝。姜晦到任,全部革除,以示(公开公正)无所防限,他处事精明,凡私下互相勾结或推诿责任,马上就会得到处罚,人们都认为他很神奇。

开始,姜晦革除旧例以示简政,大家都担心廷议之事恐怕必然失败,等到贪赃贿赂之路禁绝,贬抑或提拔有章可循,大家才服气。姜皎被流放,姜晦也贬为宗正卿。

再贬为春州司马,流放任海州刺史,死于任上。

天空的小风车
2023-0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29
展开全部
亲~~新唐书文言文的翻译是: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