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相同之处: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
不同之处: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代表作欣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同之处: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
不同之处: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代表作欣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展开全部
相同之处是二人都豪放派的代表,读来让人顿生豪迈之感。
不同之处是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词中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也不同。苏轼处在北宋,经历过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复辟的新旧党斗争,他以文人意气直指两派的弊端,是以屡遭排挤、流放,个人在官场和仕途不得意,而他大部分时间却能处之泰然。他的词就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是个人境遇和个人心态斗争的反映。
而辛弃疾则是处宋金斗争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他自北方起义南归,本以为能够大展身手、为国收复失地,不料屡遭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压,有志难伸、收复失地无望、功业难遂。他的词就是这种愿望和失望情绪的反映。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不同之处是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词中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也不同。苏轼处在北宋,经历过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复辟的新旧党斗争,他以文人意气直指两派的弊端,是以屡遭排挤、流放,个人在官场和仕途不得意,而他大部分时间却能处之泰然。他的词就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是个人境遇和个人心态斗争的反映。
而辛弃疾则是处宋金斗争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他自北方起义南归,本以为能够大展身手、为国收复失地,不料屡遭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压,有志难伸、收复失地无望、功业难遂。他的词就是这种愿望和失望情绪的反映。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