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唐僧取经有一下几个启示:
启示一:中国佛教应该“走出去”
现代人需要佛教,是因为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几乎无所不在。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竞争与公平的关系明显失衡。佛教文化可以为人类矫正这种文明失衡提供助力,因为佛教在解决人生问题上有许多十分独到的见解。
如果我们能把佛教中那些被神学色彩所埋没的思想宝藏重新挖掘出来,无疑将使我们从一种不同的角度领略人生的意义,增进人生的修养,改变人生的态度。
启示二:佛教界应着力提升佛教信仰者的素质
玄奘是享誉世界的探险家、佛学家、译经大师。他西行取经、舍身求法的奉献精神,孜孜不倦、执着求实的探索精神,百折不挠、励志进取的奋进精神,早已成为中国佛教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玄奘为当今的佛教信仰者树立起了典型的精神楷模。
然而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佛教的“道风”,也影响着一些佛教信仰者的思想境界。因此,佛教界自身应当把提升信仰者的素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
赵朴初先生曾经说:“玄奘,是中国佛教优良传统最典型、最圆满的体现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代的佛教信仰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修行,纯洁心灵,爱国爱教,树立良好的信仰风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广大佛教信仰者还应该发大乘菩提之心,利乐有情,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启示三:深入研究和宣传“玄奘精神”
玄奘为了“去伪经,求真经”,孤身西行印度求法,一路上,历尽艰辛,忍受饥寒,越沙漠,度雪岭,斗盗贼,可谓九死一生。到达印度后,玄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特有的领悟能力,钻研诸部经论,所学各门,无不精通,受到印度举国上下的尊敬。
“玄奘精神”不仅能给现代人以智慧和启迪,而且还会成为一种鼓舞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国人皆可从“玄奘精神”之中,寻找到文明古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心,也可从中寻找到民族文化中的经典力量。我们应敏锐把握时代的前进方向,用中华民族的典型人物,昭示榜样,催人奋进。
促推现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促进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以便共同推进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
扩展资料:
史上去西天取经比“唐僧”还早的大师:
法显撰《佛国记》,又名《历游天竺记》等。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于是,人们便认为“唐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其实,早在“唐僧”之前的公元228年,就已经有人去西天取经了,他便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法显俗姓龚,东晋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幼年夭折,父母为保住这个儿子,便把3岁的法显送到寺中做小沙弥。法显20岁时受大戒后,勤学不止,成为当时有名的高僧。
法显在钻研佛经过程中发现,传入中国的佛学经典有很多或残缺不全,或是释义不清,于是便萌生了远赴天竺求取经书、“令戒律流通汉地”的念头。
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是法显。”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赞扬说:“中国的旅行家法显,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玄奘精神”的现代启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史上去西天取经比“唐僧”还早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