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与生物群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分方法:群落分布方向不同,一个是水平方向,一个是垂直方向。
水平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常成镶嵌分布。垂直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常成镶嵌分布。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地形的起伏、光照和湿度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地段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密度的不相同。以森林为例。在乔木的基部和被其他树冠遮盖的位置,光线往往较暗,这适于苔藓植物等喜阴植物的生存;在树冠下的间隙等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段,则有较多的灌木与草丛。
垂直结构:以森林的群落结构为例。在植物的分层上,由上至下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动物的分层亦呈这种垂直结构:鸟类分为林冠层,中层和林下层。林冠层包括鹰,伯劳,杜鹃,黄鹂等。中层包括山雀,莺,啄木鸟等。林下层包括画眉,八色鹊等。水体分层也是如此。水体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上层主要是藻类。中层主要为浮游动物。底层主要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蟹类。
拓展资料:
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土壤、高度)常呈现缓渐的梯度变化,只偶因悬崖等突变地形而有间断。虽说每种生境会发育出不同的特征群落,但它们彼此间常连续过渡而很少截然分界。根据顶极模式假说,每个物种都根据自身的遗传、生理、发育等等特性单独地适应环境条件,因此各物种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分布。
另一方面,沿著连续的环境梯度,自然群落也逐渐过渡而很少突然间断。不过这有例外,例如共生种可以分布相同,而互相排斥的物种可以形成明确分界,森林草原边界可因草原火而更形明显。由于竞争种间互相排斥现象,各物种倾向于集中于环境梯度特定部位,随著生物进化而物种增多及生态位分化乃逐渐形成相应的群落梯度。生态学家常藉梯度分析法研究环境、物种种群及群落特征三者间的交互关系。
生物群落作为一般名词时与群落同义。生物群落一词,只限于强调沿袭克列门茨和谢尔福德(F.E.Clements & V.E.Shelford,1939)的考虑方法。克列门茨认为,植物群落并不是个体和种的组合,而是用生长型(growth form)为代表的生态群组合,这种必须以生物个体为准据的新阶段的有机体,称之为复合生物(complex organism)。
谢尔福德(1912)对动物曾使用了生理活动型这个名词,它相当于植物的生长型,并称之为生态种群(mores,用复数形,单数形为mos,涵义不同),它的组合即是动物群落。以后把植物和动物作为mune的机能生活形的集群,而进一步强调了统一性。演替是复合生物的发育、成长,相当于它的成体的顶极群落是仅仅由气候决定的,也有把这种观点特称之为生物生态学(bio-ecology)的。
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3类:
①营养关系,当一个种以另一个种,不论是活的还是它的死亡残体,或它们生命活动的产物为食时,就产生了这种关系。又分直接的营养关系和间接的营养关系。采集花蜜的蜜蜂,吃动物粪便的粪虫,这些动物与作为它们食物的生物种的关系是直接的营养关系;当两个种为了同样的食物而发生竞争时,它们之间就产生了间接的营养关系。因为这时一个种的活动会影响另一个种的取食。
②成境关系,一个种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植物在这方面起的作用特别大。林冠下的灌木、草类和地被以及所有动物栖居者都处于较均一的温度、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微弱的光照等条件下。植物还以各种不同性质的分泌物(气体的和液体的)影响周围的其他生物。一个种还可以为另一个种提供住所,例如,动物的体内寄生或巢穴共栖现象,树木干枝上的附生植物等。
③助布关系,指一个种参与另一个种的分布,在这方面动物起主要作用。它们可以携带植物的种子、孢子、花粉,帮助植物散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