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努力和才华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
一个人的底层逻辑,决定他的生命格局 —— 马云
所谓底层逻辑,就是从事物的底层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思维方法,也就是思考路径,这是思考的基本原则。
归纳起来看,底层逻辑主要包括自我定位、有始有终、自我学习、发挥所长等几个方面。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职场还是 社会 上,很多人之所以无论做什么都会撞墙,一无所获,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找到思考的入口。而要找到思考的入口,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是解决一切问题前提。
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首先你得搞清楚:
1、我是谁?
2、我会什么?
3、我怎么干?
当你去面试的时候,HR要求你做个自我介绍,这就是在要你告诉对方“我是谁”,问你做过些什么,有哪些经验和能力的时候,就是在告诉对方“我会什么”,对方抛给你一个他们的考题,要你限时写出解决方案,就是要求你告诉他们你遇见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干”。同理,这些情景在生活中也都会遇到。
我们搞清楚了自己的定位之后,下一步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做一切事情,最后都需要有个结果,这个结果无论好坏,都是交代!
我们常说“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就是在说做事要有始有终,有了开始,就必须有结果,这也是我们该做的本质。在职场上,你所能得到的回报,与你所给出的结果紧密相关。也就是你的能力决定了你的待遇!
我们团队有一个项目需要营销,营销部门的项目负责人小刘来找我汇报,一开口就和我说,:“老板,我想找提前申请这个项目的提成,这样可以作为我们团队的活动经费,大家可以抽空先去活跃一下气氛”。
我当时一听就来气,就问他:“这个项目现在到什么程度了?”
“现在第一版的方案已经写好了,就等您审批后就可以开始操作了。”
我笑着说:“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就想着先找公司要钱了?”
……
这就是典型的逻辑颠倒,事情还没做好,就想着先找老板要钱了。在工作上这是大忌,你的老板不仅会认为你没把他交代的工作做好,更会考虑这个人本身的职业素养有问题,会考虑要不要淘汰你的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了结果再谈要求,否则一切皆空!
什么自我学习呢?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学习能力。
优秀的人很多,但时刻不放松,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的人并不太多。很多人一开始确实优秀,自带天赋,但时间一长,别的人不断的赶上来,而这个人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有个别人还觉得别人之所以能超过自己,是因为不公平这样去不断地给自己找理由,却不从知道内省。明明是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懈怠了不断学习的需要,糟蹋了自己的天赋。
天赋再好的人,如果懈怠了自己,是必然干不过那些天赋一般但异常勤奋的人的!
公司有个员工,他没有上过大学,当时入职的时候给了他一个机会,从基础的库管干起,半年后升到了主管,一年后经理,现在已经是总监级了,下面分管十多个本科生,而且团队业绩非常突出。这位员工除了一直的吃苦耐劳,他有个优点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观察不断的积累。最开始做库管的时候,码货都不熟悉,经常被直属领导骂,但他并不在意,下班后就找同事请教,每天早上6点就到库房,把头一天的工作检查一遍,甚至重新码一遍,看上去费时费力,但对于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来说,模仿反而是收效最快的。
一个人不怕没能力,就怕有了点能力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靠能力吃饭,把自己的能力练起来,毫无疑问,这怎么都不会错的。
能力,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足之本!
能力是什么?能力是你做任何事,见任何人,接任何的活儿都有信心!
A主要负责一个公司的重点项目,要求小B写一个企划书,但是小B虽然来公司三年了,一说写企划书就头大,就跟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样。小B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一份自己没底的企划书,拿在手里又不敢上交领导,于是只好忐忑的去找隔壁C组的小张,小张是公司有名的企划高手,无论是写企划书还是执行具体的活动层面,只要小张出面,就不用担心任何事。小B找到小张说明事由,想请小张帮忙看一下自己的企划书有没有问题,小张笑了笑对小B说:不用看了,我这里刚好也做了一份同样的,因为担心公司项目着急怕你短时间搞不出来,所以我就准备了一份应急,你拿去参考一下就好,剩余的事情你就只能自己搞定了!
这就是底气,这底气来自于小张的能力和经验!
所以,凡是在职场上混得如鱼得水的人,都是综合能力特别强的。
不仅有做事的态度,也有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宽大的心胸,也有乐于助人的善意;不仅有会提出问题,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不断学习,乐于分享,那么我们自己也会成长的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