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男子15岁左右的称呼。
展开全部
具体如下: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3、束发:少年十五岁。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对儿童的称呼:
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