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重要人物和历史
在夏朝享国400多年的历史里,有大禹治水、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的历史故事。
一、禅让制实行
尧帝生前,宣布贤德的舜为接班人,并且让舜代替他行使管理“天下”的职责。
尧帝死后,为了让尧帝的儿子丹朱继位,舜就主动离开都城,回避到南河之南。
但是,无论是朝拜天子的诸侯,还是诉讼的诸侯,都不去见丹朱而去见舜,就连讴歌者也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说“这是天意”,于是继承了帝位。
舜帝生前,宣布治水有功的大禹为接班人。
舜帝死后,大禹也像舜让位给尧帝的儿子丹朱那样,让位给舜帝的儿子商均。
由于禹治水有功,威望高,诸侯们不同意商均继位,于是大禹继位为王。
二、建立九州
成为部族联盟首领后,大禹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把中国分为九州(即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制定贡赋制度,社会有了进一步分工,交换关系在增加,等级与私有的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这也意味着原始公社已经在逐渐分化,有少数人成为富有者,剥削者。
这些人早已实行族内继承遗产制,自然就发生了部落酋长的世袭制。
三、把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禹帝生前宣布辅助他治水有功的皋陶为接班人,但是皋陶先禹帝而死,于是禹帝又宣布伯益为接班人。
禹帝死,伯益继位,而此时夏部族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其首领禹的儿子启不愿去朝拜伯益,而是自立为帝,宣布建立夏王朝。
启可以废除“禅让”制,说明私有财产制度在禹时就基本成熟了。
但是,启继禹世袭为部落大酋长,破坏了部落联盟的民主推选制,自然遭到伯益等部落首领的激烈反抗。
经过多年战争,伯益兵败被杀。
获胜后,夏启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以期获得对其统治地位的认可。
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宴。
夏启大怒,发兵征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
由于帝位世袭是一种新制度,这次战争的胜利,使得王位世袭制最终得以确立,夏朝的统治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扩展资料:
夏朝“开国大宴”不小气: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
“开国大宴”吃什么
既然设宴,就要好酒好菜招呼着。
但实在是当时条件所限,在这场开国大宴上, *** 夏启能拿出手的只有肉和果酒(餐间的野生水果就不说了),甚至是以肉为主食的。
四千多年前,在华夏民族还没有完全进入农耕阶段时,由于迁徙带来的田猎游牧性质占了华夏民族经济的很大比重,因此,吃肉是不成问题的。
近代发现的夏文化遗址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和龙山文化遗址也证明,夏代有牧马、养马、养羊的经验。
传言夏启征服了叛乱的有扈氏后,还把俘虏罚作“牧竖”,也就是放牧家畜的奴隶,可以想见当时放牧的规模。
吃肉不是问题,关键是在当时还没有丰富作料,还没有炒、煎、炸等烹饪技术出现的状况下,肉怎么吃?史学界根据出土的夏商时代的炊具食器与甲骨文的字形推测,夏商时代吃肉还是以大块肉为主,肉蒸熟、煮熟或烤熟之后,用铜刀等切割成薄片,蘸酱或其他调料吃。
由此,专家推测,四千多年前的那场宴会上,是以蒸肉、煮肉或者烤肉为主的。
肉的品种也较多,有羊、猪、犬、鱼、雉,把这些肉蒸熟、煮熟或者烤熟之后,用石刀、陶刀切割成薄片,蘸以肉酱汁和盐吃。
“开国大宴”喝什么
肉再好吃,吃多了也噎得慌,因此备点饮料是必需的。
这个饮料就是酒,但跟今天的酒不同的是,当时的酒是水果类发酵之酒,而非粮食类发酵之酒。
确切地说,是自然发酵的果酒,纯天然、无污染。
饮食文化学者、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河南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海林认为,夏启建朝,华夏民族还没有完全进入农耕文明时期,没有那么多粮食供人类发酵、造酒,用的都是可以采摘的野生水果之类。
张海林解释,中国之酒源于何时,难以考证。
世传有仪狄(大禹时代之人)造酒之说,或杜康造酒之说,但现在研究认为,酒的发明应该更早。
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善于在树洞中储存桃、李、杏等野果,但总有因故没来取的情形发生,于是,野果被储存时间长了,就自然发酵为果酒。
人们发现,山间野猴等吃了这些果酒,就会手舞足蹈(也就是发酒疯)起来。
人们好奇之下也去尝试,发现口感不错,就借来一用。
所以说,酒的发现、发明,是人类对自然界一个长期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更是人类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顺便说一句,由于当时的果酒是纯天然发酵的,因此酒精含量较低,把它理解为无任何化学添加剂的纯天然果汁饮料可能更为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