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我们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谈文色变”提起笔就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字来,因此学生一见作文心就烦.老师呢?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他们很努力的讲解,但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特别是作文的批改工作,更是费时费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师生们都感到无奈和烦恼.
具体情况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几组作文例子,我在初二的一节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文章,结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同学开头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母,老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从小到大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她经常就吴得闲,但她对我却很严厉.”下面就写了母亲如何督促他做作业的往事,最后以“老母是伟大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报答老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回报.”整篇文章不够300百字,都是流水帐且白话连篇.
B同学开头这样写道:“当我七八岁时,因为我的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所以母亲经常带我去看病”接着第二段就写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自己发高烧了了,母亲就背着自己去看病,在路上母亲把雨伞都移到自己身上,结果母亲浑身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自己很感动.最后一段以“我很感谢我的母亲.”结束全文.
C同学就写的比较好,开头是这样写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导师,十五个春夏秋冬,数不尽的艰难困苦,是您,母亲,总是不辞劳苦、毫无怨言的陪我走过.”接着以下几段详细写了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母亲如何教导自己,使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比如第一次写作文,由于经验不足,不懂文法,结果交了白卷,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便牺牲休息的时间,教导她写作的技巧,帮助她寻找写作的灵感、纠正错别字,直到深夜.第二天把作文交给老师,老师表扬了她作文写的不错,她从心底感激母亲.十三岁,懵懂成长,总觉得母亲的苦口婆心的叮咛是唠叨,与母亲发生争执,后来无意间看见母亲在灯光下流泪,那时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心.最后一段以“如果说我能取得好成绩,懂得做人的道理,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结束全文.整篇文章文笔流畅,详略得当,写的还可以.
从以上的这些作文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参差不齐,不尽人意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学生阅读量太少,导致词语积累少,词不达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近年来随着考试指挥棒的魔力不断增大,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里,注意考试技巧和能力,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看电视剧多,打游戏机、上网、QQ多,平时读报看散文少,看文学名著就更少.因此,平时缺少积累词语的习惯,导致学生知识贫乏,书面表达不出来,白话连篇、词不达意、口语化加强,甚至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是很难看懂的.例如A同学所写的.
二、学生生活单调枯燥,导致题材缺乏,写作时无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什么文章.”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但现在的中学生其生活的方程式是:“吃饭-学习-睡觉”三点一线,非常平淡,再加上学生本身很少积极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因此学生在写作时总是写那些毫无新意的题材.例如B同学所写的.
三、缺乏写作的兴趣,导致对作文望而生畏.
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很少尝试成功的喜悦,加上老师少鼓励多批评等原因使得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只能仰视作文,却不能积极地进入作文实践中去,久而久之,对作文的反感情绪也就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写出好的作文来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导致作文时方法欠缺,偏题离题.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是少之又少的,因而现在的中学生有一个通病就是一接到作文题就不假思索,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管作文切合题目与否,不是错字满篇就是语句不通,更不要谈什么立意谋篇、写作方法和技巧.总之有作文交就行了.
面对中学生写作文时所存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摆脱写作的困境而步入写作的佳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现在不少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他们认为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就够了,平时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因而缺少写作材料,缺少写作借鉴,对作文望而生畏.如果要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积累写作材料,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x09读与写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
读与写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读对写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文章往往也写得很精彩.读书少的人肯定不会写文章.相反如果写几句话都觉得为难的人,他读的书又会多到哪里呢?同样写得好的人,他们读的书往往比一般人要多,他们阅读文章的能力一定也非一般人可及.司马迁通读古籍,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古今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李白,杜甫,王维等这些在文学上有非凡造诣的人,他们读书何止上万卷!钱钟书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其著作精彩绝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无不说明读与写的关系.
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这也道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从能力构成的基因和思维转化过程来看,中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积累,是作文材料的积累,包括生活经历积累,知识技能和语言积累,而知识技能和语言积累就要借助阅读了.通过阅读学生学到了文章写作的规律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积累大量的语汇,还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模仿借鉴,把别人佳作的技巧、语言、思路、手法、典型实例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从而完成文章写作,当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摆脱模仿借鉴的拐杖,独立地进行创作.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反过来也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知识技能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读与写就会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从而可知,如果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与信心,就丧失了求知欲望,学习效果就无从谈起.由于现代资讯的发达,人们日常使用书面语言的范围和频率已远远少于口语.有了电视,人们直接面对的是五彩缤纷的电视画面,有了电脑,人们可以打紧张刺激的游戏或上QQ闲聊,又有多少人有兴趣阅读中外名著?又有多少人对这些名著说出个所以然来?尤其是中学生更加是缺乏阅读的兴趣.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就是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对学生自觉性形成的作用.因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读此部书,此篇文章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就像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对于说得好的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对于不足的要中肯的纠正,这样师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慢慢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②同时要注意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这充分说明了培养阅读习惯对语文的重要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动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不理解的字词、句做好记录再借助工具书或请教别人解决,这比单纯的靠教师“满堂灌”效果要好的多,还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自己读书心得的习惯.这些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其次,要培养学生摘录、积累的习惯.大文豪苏轼主张“博对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习惯,就是为学生的“正确模仿”做好准备.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出,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对作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功夫,在阅读是有意识地收集整理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式、名人名言等,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学生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轻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储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应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三、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时产生的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
第一,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作,培养创作的兴趣,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学生的作文,在批改时无论是当面批还是书面批我都要找到他们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并且每次作文时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妙,一个开头写得精彩都衷心表扬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有一次,我班一位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平时写作文都是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写不够字数的.有一次我发现他作文的选材不错, 很新颖,于是特意地指导了他一番,然后在作文讲评课上把他的作文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肯定她的进步,建议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那以后,他写作的态度积极多了,每一次都能写够字数,有时还会认真地阅读一些课外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更加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第二,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不一致,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法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行为,因此每次作文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发表,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减少难度,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一个小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灵感受世界的习惯.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有一些学生写起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象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生编硬套,往往字词不够,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不习惯于思考.鲁迅说:“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才能挥洒自如.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写作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的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必须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思考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总之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因此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灵感受世界的习惯.
五、 帮助学生归纳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a.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b.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例如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标题可拟《树的“叹息”》.C .标点式.标点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章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例如《生活--?》.
2.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把文章的结尾称为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热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那么,老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给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①巧用修辞,展示风采②悬念入题,引人入胜③抒情开篇,真情感人④转折入题,生动深刻⑤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①自然收束式②画龙点睛式③首尾呼应式④名言警句式⑤抒情议论式
3.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品佳作一定要求“富有文采”,而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瘦得难看,像个“瘪三”的文章,理所当然地遭人啐弃.这就决定了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思想: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作为作文的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时无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博取作文高分.所以,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才能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永远地成为过去.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我们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谈文色变”提起笔就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字来,因此学生一见作文心就烦.老师呢?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他们很努力的讲解,但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特别是作文的批改工作,更是费时费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师生们都感到无奈和烦恼.
具体情况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几组作文例子,我在初二的一节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文章,结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同学开头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母,老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从小到大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她经常就吴得闲,但她对我却很严厉.”下面就写了母亲如何督促他做作业的往事,最后以“老母是伟大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报答老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回报.”整篇文章不够300百字,都是流水帐且白话连篇.
B同学开头这样写道:“当我七八岁时,因为我的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所以母亲经常带我去看病”接着第二段就写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自己发高烧了了,母亲就背着自己去看病,在路上母亲把雨伞都移到自己身上,结果母亲浑身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自己很感动.最后一段以“我很感谢我的母亲.”结束全文.
C同学就写的比较好,开头是这样写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导师,十五个春夏秋冬,数不尽的艰难困苦,是您,母亲,总是不辞劳苦、毫无怨言的陪我走过.”接着以下几段详细写了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母亲如何教导自己,使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比如第一次写作文,由于经验不足,不懂文法,结果交了白卷,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便牺牲休息的时间,教导她写作的技巧,帮助她寻找写作的灵感、纠正错别字,直到深夜.第二天把作文交给老师,老师表扬了她作文写的不错,她从心底感激母亲.十三岁,懵懂成长,总觉得母亲的苦口婆心的叮咛是唠叨,与母亲发生争执,后来无意间看见母亲在灯光下流泪,那时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心.最后一段以“如果说我能取得好成绩,懂得做人的道理,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结束全文.整篇文章文笔流畅,详略得当,写的还可以.
从以上的这些作文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参差不齐,不尽人意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学生阅读量太少,导致词语积累少,词不达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近年来随着考试指挥棒的魔力不断增大,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里,注意考试技巧和能力,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看电视剧多,打游戏机、上网、QQ多,平时读报看散文少,看文学名著就更少.因此,平时缺少积累词语的习惯,导致学生知识贫乏,书面表达不出来,白话连篇、词不达意、口语化加强,甚至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他自己知道,别人是很难看懂的.例如A同学所写的.
二、学生生活单调枯燥,导致题材缺乏,写作时无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造成什么文章.”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但现在的中学生其生活的方程式是:“吃饭-学习-睡觉”三点一线,非常平淡,再加上学生本身很少积极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因此学生在写作时总是写那些毫无新意的题材.例如B同学所写的.
三、缺乏写作的兴趣,导致对作文望而生畏.
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很少尝试成功的喜悦,加上老师少鼓励多批评等原因使得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只能仰视作文,却不能积极地进入作文实践中去,久而久之,对作文的反感情绪也就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写出好的作文来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导致作文时方法欠缺,偏题离题.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是少之又少的,因而现在的中学生有一个通病就是一接到作文题就不假思索,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管作文切合题目与否,不是错字满篇就是语句不通,更不要谈什么立意谋篇、写作方法和技巧.总之有作文交就行了.
面对中学生写作文时所存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摆脱写作的困境而步入写作的佳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现在不少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他们认为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就够了,平时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因而缺少写作材料,缺少写作借鉴,对作文望而生畏.如果要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积累写作材料,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提高阅读能力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x09读与写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
读与写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读对写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文章往往也写得很精彩.读书少的人肯定不会写文章.相反如果写几句话都觉得为难的人,他读的书又会多到哪里呢?同样写得好的人,他们读的书往往比一般人要多,他们阅读文章的能力一定也非一般人可及.司马迁通读古籍,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古今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李白,杜甫,王维等这些在文学上有非凡造诣的人,他们读书何止上万卷!钱钟书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其著作精彩绝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无不说明读与写的关系.
吕叔湘先生说:“阅读的本领学会了,自己写文章就不难了.”这也道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从能力构成的基因和思维转化过程来看,中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积累,是作文材料的积累,包括生活经历积累,知识技能和语言积累,而知识技能和语言积累就要借助阅读了.通过阅读学生学到了文章写作的规律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积累大量的语汇,还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模仿借鉴,把别人佳作的技巧、语言、思路、手法、典型实例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从而完成文章写作,当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摆脱模仿借鉴的拐杖,独立地进行创作.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反过来也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知识技能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读与写就会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①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从而可知,如果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与信心,就丧失了求知欲望,学习效果就无从谈起.由于现代资讯的发达,人们日常使用书面语言的范围和频率已远远少于口语.有了电视,人们直接面对的是五彩缤纷的电视画面,有了电脑,人们可以打紧张刺激的游戏或上QQ闲聊,又有多少人有兴趣阅读中外名著?又有多少人对这些名著说出个所以然来?尤其是中学生更加是缺乏阅读的兴趣.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就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就是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对学生自觉性形成的作用.因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读此部书,此篇文章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就像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对于说得好的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对于不足的要中肯的纠正,这样师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慢慢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②同时要注意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也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这充分说明了培养阅读习惯对语文的重要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边读边动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不理解的字词、句做好记录再借助工具书或请教别人解决,这比单纯的靠教师“满堂灌”效果要好的多,还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自己读书心得的习惯.这些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其次,要培养学生摘录、积累的习惯.大文豪苏轼主张“博对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习惯,就是为学生的“正确模仿”做好准备.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出,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对作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功夫,在阅读是有意识地收集整理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式、名人名言等,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学生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轻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储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应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三、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时产生的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
第一,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作,培养创作的兴趣,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学生的作文,在批改时无论是当面批还是书面批我都要找到他们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并且每次作文时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妙,一个开头写得精彩都衷心表扬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有一次,我班一位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平时写作文都是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写不够字数的.有一次我发现他作文的选材不错, 很新颖,于是特意地指导了他一番,然后在作文讲评课上把他的作文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肯定她的进步,建议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那以后,他写作的态度积极多了,每一次都能写够字数,有时还会认真地阅读一些课外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写作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更加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第二,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不一致,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法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行为,因此每次作文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发表,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减少难度,使他们经过努力达到一个小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灵感受世界的习惯.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有一些学生写起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象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生编硬套,往往字词不够,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不习惯于思考.鲁迅说:“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才能挥洒自如.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写作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的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必须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思考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总之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因此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灵感受世界的习惯.
五、 帮助学生归纳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a.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b.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例如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标题可拟《树的“叹息”》.C .标点式.标点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章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例如《生活--?》.
2.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把文章的结尾称为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热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那么,老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给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①巧用修辞,展示风采②悬念入题,引人入胜③抒情开篇,真情感人④转折入题,生动深刻⑤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①自然收束式②画龙点睛式③首尾呼应式④名言警句式⑤抒情议论式
3.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品佳作一定要求“富有文采”,而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瘦得难看,像个“瘪三”的文章,理所当然地遭人啐弃.这就决定了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思想: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作为作文的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时无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博取作文高分.所以,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才能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永远地成为过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