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最小、最近的黑洞,仅1500光年远,对我们会有影响吗?

 我来答
科创17
2022-07-15 · TA获得超过590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5万
展开全部
黑洞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宇宙中最为神奇也是最难捉摸的天体之一了。从黑洞的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力来看,科学家们将宇宙中的黑洞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星系中央黑洞、大质量恒星坍缩黑洞、宇宙大爆炸瞬间产生的微小原初黑洞。近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利用各种监测手段,发现了许多位于星系中央的大型黑洞,以及大质量恒星生命末期坍缩后形成的中型黑洞。不过,对于黑洞到底能有多小这个问题,在天体物理领域中一直是一个谜。

最近,天文学家们在距离地球1500光年处,发现了一个小型的黑洞,其质量仅有太阳的3倍,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小黑洞之一,同时也是发现的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接下来,科学家们对这个小型黑洞开展的持续研究,或许会为刚才那个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由于黑洞具有超强的引力,即使光线都无法从它们的事件视界中逃逸出去,所以人们不能直接观测到黑洞,只能通过间接的观测方法来判断它们的存在。而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观测黑洞在吸收周围恒星等大型天体的过程中,那些因剧烈摩擦和撞击所形成的高热吸积盘,会释放出大量的X射线等高能射线,通过专门的X射线望远镜可以捕捉到这个现象。

第二种方法是在黑洞的周围,如果有能够被观测到的恒星、中子星等大型天体,在黑洞超强引力作用下,会使得这些天体的运行轨道或者形态出现“异常”,与常规观测到的星体模样完全不一样,据此可以判断这些天体有极大的可能受到巨大引力的吸引,从而根据形态改变和运行差异来确定黑洞的位置和规模。

第三种方式就是应用引力波探测,通过对中子星相互间的碰撞或者中子星与黑洞的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时空波动进行探测,来推测引力波源的距离以及引力源的质量变化情况,从而推测来源是中子星还是黑洞。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近日正是通过上面提及的第二种方法,在麒麟座的星空中,发现一颗名为v723的红巨星,其亮度和光谱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研究团队推测,这颗红巨星正在被一个看不见的“伴星”所拉扯,逐渐被扭曲成“雨滴”的形状。在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后,这颗看不见的“伴星”极有可能是一颗中子星或者黑洞,而黑洞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由于红巨星暂时还没有出现其中的物质被吸走的情形,所以附近的黑洞并没有吸积盘,并不能通过X射线望远镜观测出什么异样来,所以一直到现在才被科学家们发现。科学家们将这个黑洞,以希腊语中的“独角兽”进行命名。所以,这种处于“安静”类型的黑洞,由于其很少向外释放高能射线流,很难被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或许我们地球的周围空间,一定范围内这种“安静型”黑洞数量要远远多于预期。

截至目前,科学家发现的黑洞,大多是质量非常庞大的,比如星系中央的黑洞(包括银河系中央的巨型黑洞),这些黑洞的质量一般都达到几百万倍几千万倍太阳的质量,而且距离我们都非常遥远。通过持续性的深入观测,科学家们所探测到的黑洞质量越来越小,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近。

比如,2017年时,有科学家在遥远的河外星系,通过引力波探测方法,探测到两颗中子星碰撞的情形,并且推测在碰撞之后会形成是太阳质量2.8倍的“小黑洞”,不过这个黑洞与我们的距离太过于遥远,达到几十万光年。

2019年,科学家又通过引力波探测的方法,在一个被称为gw190814的引力波源的区域,探测到两个巨型天体碰撞引发的时空“涟漪”现象,推测其中的一个天体质量仅为太阳质量的2.6倍,有可能是一个很重的中子星,或者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最小黑洞。然而,利用引力波探测,很难对同一区域进行长期性的研究,一方面引力波源的区域都离我们太远于遥远,另一方面这一过程稍纵即逝,不会再出现第二次,无论是捕捉信号还是深入研究,难度都相当得大。

2019年,有研究团队在距离地球110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质量为太阳4倍、疑似黑洞的天体,它正围绕着两颗恒星旋转,组成了一个“三体系统”,如果这个发现被证实,那么将有可能是最接近地球的一个黑洞,只是这一发现没有被其它研究机构所认可。

近日,科学家利用非引力波法探测到的“黑洞”,是依据其表面形态作出的判断,更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而且它还是处在距离太阳系不太遥远的银河系“后花园”中,使得观测结果更为精确和可靠,为科学家们持续进行的黑洞探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科学家们试图通过这一最小、也是最近之一的小型黑洞的研究,来进一步揭示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物理机制。长期以来,我们都通过理论推演的方式,来设想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形成过程,即不同质量的恒星,在生命末期的命运完全不同。

当达到太阳质量1.44倍以后,在极强的引力作用下,物质原子核外的电子被压进原子核中,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于是形成几乎都是由中子构成的非常致密星体-中子星,每立方厘米的物质质量,将达到惊人的8千万-20亿吨之间。而当达到太阳质量3.2倍后,内部引力作用更为强烈,连中子简并压都不能抵挡进一步的坍缩,最终形成黑洞。

恒星坍缩的过程非常短暂,也就是在“轰塌”的瞬间,也就是几秒的时间,恒星就会“决定”是爆炸成中子星还是会无限坍缩形成黑洞。而在黑洞的实际形成过程中,有可能是瞬间形成,也有可能是伴随着超新星爆发、物质回落、持续坍缩等共同构成的一个振荡过程,当然,这些也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这种过程只有在宇宙空间中能够出现,我们穷尽所有,也不可能在实验室中模拟出来,因为我们无法创造出物质密度那么大的天体,也没有那么多的能量,即使是那么一瞬间恒星核密度的变化,我们都不能完全能够理解。幸好,我们发现了“独角兽”黑洞,或许可以“近距离”地帮助科学家们来拼凑出这个宇宙之谜。

对于很多黑洞的形成,几乎都离不开超新星爆发,一瞬间所释放出来的超强X射线暴,足以将一个近距离的星体“烤干”,而对于这个距离是否安全,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个临界值,依据爆发的规模大约是50-100光年,假如射线暴所指的方向正好对着地球,那么这个安全距离还要增加一些。

而“独角兽”将来势必会将周围的红巨星吞噬,同时会释放出超强的X射线暴,参照超新星爆发的安全距离,即使射线暴指向地球,我们也是处于安全地带。而且,这个黑洞自有它的运行轨迹,估计也不会“游荡”到太阳系附近,我们大可安枕无忧。
手机用户77318
2023-04-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没有的。距离地球1000光年是很远的,而且是在远离地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