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有哲理而又唯美的现代诗
1、余光中《乡愁》——回不去的名字叫故乡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曾经读到台湾作家王鼎钧的一句话: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当时心头一震,后来读到这首余光中的《乡愁》,更是蓦然心惊。这首诗里的乡愁不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而具有了时间的属性。诗人所要缅怀的不只是一个固定的地点,更是那一世的沧桑。
仔细想想,故乡仅仅是一个地方吗?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每一个人生出发的节点,都是我们人生的故乡。空间上的故乡可以到达,时间的故乡却再也回不去了。就像方文山在给歌曲《牡丹江》填的词中所写的:“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遇见的每一个人、看到的每一个黎明和黄昏,都是故乡的样子。而当我们捧起家乡的一抔尘土,我们爱着的不仅是故乡的土地,更是爱这土地上所有的过往。
2、食指《相信未来》——向苦难的现实宣战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首诗流淌着一种明媚的忧伤,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恰似一道温柔的闪电,照亮了人们蒙昧的双眼。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
食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书写黑暗的同时,也在心底为自己种下一份光明的期许。这一份光明,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这一份光明,关乎尊严和自由;这一份光明,灼灼其华,永不凋谢。
3、木心《从前慢》——慢点走,等等自己的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犹太人有一句谚语:“慢点走,等等自己的灵魂。”我觉得如今的我们确实走得太快了。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忘记了要去哪里,忘记了路边的风景,忘记了头顶的明月。我们的人生被按下了快进键。
我们应该稍微慢一点,去丰满我们生命的细节。当我们就连旅游也剩下打卡、拍照、发朋友圈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体会一下“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情,是不是应该体会一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雅,我们的寿命比古人长了,但时间却远远不如古人富裕。这就是《从前慢》的意义。
4、席慕蓉《莲的心事》——青春女孩的心事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不忧也不惧
现在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後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太迟
“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多么明媚的诗行。那是一个心清眼亮的女孩发出的青春誓言。经历了春天姹紫嫣红的惊艳,一个亭亭玉立的夏天正从容到来。
莲的心事,就是女孩的心事,她菡萏着,等待对的人经过,就会灼灼怒放。也许那个人还没有来,于是她嗔怪着,那是少女多情的敏感,但并不烦忧,她低下头去阅读村上春树的诗句: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5、扎西拉姆·多多《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与爱情无关的禅意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扎西拉姆·多多的诗空灵而唯美,充满禅意。她的文字掠过人世的三千繁华,却不染纤尘,落在高高的冰山上,开成一朵旷世的雪莲。
就像“北宋的龙井,就着汴梁的月色喝下”;就像“汝窑的新瓷,插着西京二月的梅花”;就像翩然的惊鸿踏,过阳春的白雪;就像万年的古佛,微笑着拈花。
2024-06-11
一、《烙印》
1、作者:臧克家
2、全文:
生怕回头向过去望,我狡猾地说”人生是个谎”,痛苦在我心上打个印烙,刻刻警醒我这是在生活。
我不住的抚摩这印烙,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火花里迸出一串歌声,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
我从不把悲痛向人诉说,我知道那是一个罪过,混沌的活着什么也不觉,既然是迷就不该把底点破。
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把个心提在半空,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3、哲理
此诗是作者人生痛苦的一种体味,他将这种感受比喻为“在我的心上打了个烙印”,同时,把它当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人类感情的痛苦本身,并对痛苦的本质和应对之策做出了深刻思考。
二、《未选择的路》
1、作者:美国罗伯特·弗罗斯特
2、全文: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从林的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
3、哲理
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话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的写诗生活。
诗人在作出抉择后,同时又遗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一条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后的回忆中轻叹遗憾。这首诗朴实无华而清新隽永、寓意深刻。
三、《断章》
1、作者:卞之琳
2、全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哲理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
四、《泥土》
1、作者:鲁藜
2、全文: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3、哲理
这首著名的哲理诗,曾经被多少青年人背诵,抄录在自己的案头作为座右铭。可是,历史往往会与一些人开不大不小的玩笑。
这样一首曾经影响和激励过整整一代人的诗篇,在今天也会被某些时髦的人物嘲笑,认为这是一种陈腐了的过时观念。据说,只有肯定自己的个人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
五、《观钱塘江潮》
1、作者:余亚飞
2、全文: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3、哲理
这是一首现代哲理诗,以钱塘江潮为意象,表现了看似平常的钱塘江浪波下,蕴藏着惊天的能量,顷刻间涌起排山倒海的浪涛。意喻看似平常的人会蕴藏巨大的潜力;看似平常的现象后面会蕴藏巨大的力量。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