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常识

 我来答
双丽剑6353
2022-11-19 · TA获得超过31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1万
展开全部
1.食用贝类 小常识
海产品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食用海鲜也应有所讲究,因为海鲜可能会导致某些过敏体质者发病,引发危险。尤其是某些贝类产品,食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定海域,有些经常食用的贝类可能突然被毒化,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贝类被毒化的原因,当前公认的是生物链外因学说,即与赤潮有关。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其本身不中毒,而是具有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的能力,当人们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这些贝类的有毒部位主要集中在肝脏、胰腺、中肠腺等部位。

因毒贝类中的有毒成分不同,食用贝类中毒的表现也各异,一般有以下几种:

麻痹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一般0.5小时~3小时,长的可达4小时。食者早期唇、舌、手指有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出现运动麻痹即步履蹒跚,同时伴有发音障碍、流涎、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通常发生在中毒后2小时~12小时内,死前意识清楚。中毒者如24小时后仍存活,一般愈后良好。

腹泻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所致,主要表现是腹泻和呕吐,病情轻,尚无死亡的报道。

记忆丧失(遗忘)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3小时~6小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平衡失调,不能辨认家人及亲友等,严重者昏睡。重症者多为老人,并伴有肾损害。部分人中毒后记忆丧失可长达1年之久,重症者有可能死亡。

神经毒素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短裸甲藻毒素所致,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主要表现为唇、舌、喉头及面部有麻木与刺痛感,出现肌肉疼痛、头晕等神经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日,少有死亡发生。

日光性皮炎型。这种类型的中毒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质所致,潜伏期最短的为1天,一般3天,最长可达14天。初期,面部和四肢的暴露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症状;后期,可出现淤血斑、水疱或血疱,破溃后可引起感染,并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

我国发生的贝类中毒的表现以麻痹型及日光性皮炎型为多见。

食用贝类发生中毒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停止食用并妥善保管剩余贝类,送有关部门检验。注意当地海洋环保部门发布的有关海域的赤潮信息,不食用发生赤潮海域的贝类。食用贝类时,应去除其内脏并清洗干净。
2.贝类的海洋生物知识
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

贝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

陆生种类属于腹足类,都用肌肉健壮的足部在陆地上爬行。

水生的种类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

浮游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水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薄或无贝壳,

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

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

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

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
3.贝类的天敌有哪些
玉螺为肉食性动物,以双壳类软体动物或者其他动物为食,为淮涂养殖贝类的敌害之一。

一些海星喜食贝类,危害贝类养殖。此外,海象和海豹也取食贝类,海象的长牙用来翻掘贝类食物,强有力的嘴唇也可将贝类从岩石上剥下来。

还有肉食性鱼类等,都是贝类的天敌。贝类的这些天敌,如一些鱼类、肉食性螺类、海星等一般属于优势性种群,很难消灭,因此尚没有有效的方法防治,唯一的办法就是提早预防。

如近年来青岛海域发生的海星大暴发,一般就是采用人工捕捞的方法,清除贝类养殖区的海星。另外,通过生态调查,可以预测某种生物在海区的分布情况。

如在某个海区发现某种螺类大量的卵块,则要转移养殖贝类或采取其他措施,预防肉食性螺类对养殖的影响。
4.我国常见的经济贝类有哪些
我国常见的经济贝类,可分为海产类和淡水类。

其中,海产类有:①腹足纲的皱纹盘鲍、九孔鲍、角蝾螺、节蝾螺、脉红螺、红螺、泥东风螺、方斑东风螺、台湾 东风螺、香螺、管角螺、细角螺、大角螺、广大扁玉螺、泥螺、蓝斑背肛海兔和石磺等;②瓣鳃纲的泥蚶、毛蚶、魁蝴、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栉江珧、马氏珠 母贝、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 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长肋日月贝、近江牡蛎、长 牡蛎、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四角蛤蜊、中国蛤蝴、西施舌、双线紫蛤、尖紫蛤、紫蛤、缢蛏、小竹蛏、刀 蛏、日本镜蛤、菲律宾蛤仔、杂色蛤、波纹巴非蛤、文 蛤、青蛤、紫石房蛤、彩虹明樱蛤、中国绿螂、砂海螂 和象拔蚌等;③头足纲的乌贼、章鱼和鱿鱼等。淡水产及陆生的贝类有田螺、福寿螺、褐云玛瑙 螺、河蚬、三角帆蚌和褶纹冠鲜等。
5.贝类的海洋生物知识
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

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

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贝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

陆生种类属于腹足类,都用肌肉健壮的足部在陆地上爬行。 水生的种类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

浮游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水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薄或无贝壳,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

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

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