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和秦代西汉的字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什么?
小篆一般指秦统一六国之后的文字。大篆指 小篆 之前的文字,包括 金文 (或称“ 钟鼎文 ”)。大篆是 西周 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
大篆亦指籀文、遗存石刻 石鼓文 ,因其着录于 字书 《 史籀篇 》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最早的刻石文字。大篆又有籀文、 籀篆 、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文散见于《 说文解字 》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 彝器 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小篆 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 李斯 所创。小篆又名 玉筋篆 ,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 均已 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 中国文字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汉代通⾏的字体约有3种:
①篆书,⽤于刻⽯、刻符以及⾼级的官⽅⽂书和重要仪典的书写,如天⼦策命诸侯、柩铭、官铸铜器铭⽂、碑上题额、宫殿砖⽡⽂字等;
②⾪书,多⽤于中级的官⽅⽂书和经籍的书写,如天⼦尺⼀诏书、⼀般的经书和碑刻等;
③草书,⽤于低级的官⽅⽂书和⼀般奏牍草稿,如《永元器物簿》、武威的医药简、⽇忌、杂占诸简。其他⼀些⽂字如“古⽂”等应⽤范围较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