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剧本老舍《茶馆》的评析与鉴赏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茶馆》赏析
2006-3-28
--------------------------------------------------------------------------------
《茶馆》赏析
一、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加以分析)
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览式结构)。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
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锁闭式”:戏剧一开始,就已面临紧张的矛盾冲突,情节的开端、发展则放在情节向高潮推进过程中用回忆、倒叙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戏剧创作“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之内。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后到夜里两点钟,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
2、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警等人的戏。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
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五人,却关系复杂,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三十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戏剧性极强。
3、《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
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代。
这些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月即将来临。
二、课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⑵语言的幽默风格。
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课文中,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⑶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分析人物形象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王利发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善于应酬。在剧中,他巧于应付巡警的敲诈,耐心倾听崔久峰的牢骚。作为商人,他还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他对社会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常四爷是个旗人,但他对腐败的清朝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剧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不服软,为正发愁的王利发送来了咸菜和鸡。他的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爱国精神。刘麻子,这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有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006-3-28
--------------------------------------------------------------------------------
《茶馆》赏析
一、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加以分析)
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也叫人像展览式结构)。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
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锁闭式”:戏剧一开始,就已面临紧张的矛盾冲突,情节的开端、发展则放在情节向高潮推进过程中用回忆、倒叙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戏剧创作“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之内。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后到夜里两点钟,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
2、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警等人的戏。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
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五人,却关系复杂,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三十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戏剧性极强。
3、《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
老舍先生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代。
这些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月即将来临。
二、课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⑵语言的幽默风格。
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课文中,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⑶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分析人物形象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王利发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善于应酬。在剧中,他巧于应付巡警的敲诈,耐心倾听崔久峰的牢骚。作为商人,他还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他对社会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常四爷是个旗人,但他对腐败的清朝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剧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不服软,为正发愁的王利发送来了咸菜和鸡。他的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爱国精神。刘麻子,这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有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参考资料: http://www.snd-edu.cn/szsyzx/jyz/yw/xx2/2006328204037.asp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吧,应该自己完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它是老舍骄傲的作品,是一位成熟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馆》的故事全部都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流,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基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茶馆》的成功也在与语言的成功。话剧全凭借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到位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局自然也成功了。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及至。《茶馆》中的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的非常传神,富有个性,同时简洁凝练,意韵深长。
其实,老舍这样炉火纯青的语言既归功于艺术锤炼,又来自于生活的积累。出生贫寒的老舍非常熟悉茶馆里的小人物,他既知道他们说什么,也知道他们怎样说。因此使得文章具有真实性,给人一种融入当时社会的感觉。然而历史的前进是曲折的。茶馆的两次演出都受到了“左”的指责。更加不辛,作家本人在文革动乱之初含冤去世。他未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了远远超过他生前所获得的赞赏和推崇,未能听到《茶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舞台上所赢得的空前掌声。相信大家都感觉到有点遗憾吧!
《茶馆》的故事全部都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流,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基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茶馆》的成功也在与语言的成功。话剧全凭借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到位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局自然也成功了。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及至。《茶馆》中的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的非常传神,富有个性,同时简洁凝练,意韵深长。
其实,老舍这样炉火纯青的语言既归功于艺术锤炼,又来自于生活的积累。出生贫寒的老舍非常熟悉茶馆里的小人物,他既知道他们说什么,也知道他们怎样说。因此使得文章具有真实性,给人一种融入当时社会的感觉。然而历史的前进是曲折的。茶馆的两次演出都受到了“左”的指责。更加不辛,作家本人在文革动乱之初含冤去世。他未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了远远超过他生前所获得的赞赏和推崇,未能听到《茶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舞台上所赢得的空前掌声。相信大家都感觉到有点遗憾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