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找工作需要注意什么?
1. 自我评估与职业规划
在开始求职前,进行自我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利用职业测评工具(如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你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目标。一个好的职业规划不仅能为你的求职之路提供清晰的方向,还能帮助你在面对选择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2. 完善简历
一份精心设计的简历是你给雇主的第一印象。确保简历简洁明了,突出你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项目经验和个人技能。使用关键词优化简历,以适应自动化筛选系统。一份出色的简历不仅能够清晰地传达你的职业历程和成就,还应该在视觉上吸引人,易于阅读,让招聘经理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重点。
3. 准备面试技巧
研究常见面试问题并练习回答,准备好讲述个人成就的故事,以展示你的能力。模拟面试可以帮助你熟悉流程,减轻紧张感。此外,也要学会如何提问,表现出你对职位的兴趣和对公司文化的理解。面试时注意穿着得体,准时到达,保持良好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这些都是留给面试官好印象的关键因素。
4. 不断学习与提升
技能永远是职场中的硬通货。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持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保持竞争力。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证书考试或者自学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新兴领域保持开放态度,敢于尝试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使自己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5.关注就业市场趋势
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动态,关注哪些行业正在增长,哪些技能最受雇主欢迎。订阅行业报告、新闻通讯或关注相关博客,以便及时获取最新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调整求职策略,还可以让你在面试中展现出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思维。
2024-04-15
雷区一:社保公积金的缴纳基数“虚”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给员工缴纳的社保公积金基数应为“实缴”。即以员工真实薪资情况作为社保公积金的缴纳基数,员工薪资超过缴纳基数上限的,按照缴纳基数上限缴纳,员工薪资不足缴纳基数下限的,按照缴纳基数下限缴纳。
但是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只宣传自己有社保公积金这项福利,但却闭口不谈缴纳基数,等到实际的操作中,不论员工的薪资是多少,一律以缴纳基数下限进行缴纳,进而减少了员工的实际所得,“实缴”被变成了“虚缴”。
雷区二:缴纳社保及公积金的时间“虚”
一般情况下,只要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有义务给员工及时缴纳社保及公积金。如果是当月15号前入职,由新用人单位负责缴纳当月社保及公积金;如果是当月15号后入职,由原单位负责缴纳当月社保及公积金。
但一些用人单位,一方面是通过拖延的方式逃避当月缴纳社保及公积金的责任,导致新员工当月社保及公积金被迫继续在原单位“滞留”;另一方面则是设置一些限制条件,延期缴纳员工的社保及公积金。例如,有些用人单位就规定,新员工只有在通过试用期以后才开始给缴纳社保或公积金。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仅会当做一种福利告知你有保险公积金,但不会告知你什么时候开始缴纳,所以在缴纳时间上就变成了变相的“虚”缴。
雷区三:公积金的存缴比例“虚”
国家规定,关于公积金的存缴比例,单位及个人的存缴比例可在5%~12%自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单位和个人各12%的存缴比例来进行缴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个人合计的存缴比例为24%。
但一些用人单位,在实际给员工缴纳公积金时,却会给员工按照单位和个人各5%这个最低的存缴比例来进行缴纳,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表面上宣称公积金按照12%的存缴比例进行缴纳,实际上却是以单位和个人各6%或单位5%、个人7%的存缴比例进行缴纳,所谓的12%竟是单位和个人存缴比例之和得来的。这种通过玩数字游戏作假的行为,也是变相地让公积金的“实”缴变成了“虚”缴
雷区四:用人单位身份“假”
有些用人单位,明明自己的身份是一个给甲方干活儿的外包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却偏偏打着甲方公司的名字进行招聘。例如,某些为互联网大厂干活儿的外包公司,就常常打着“阿里、腾讯、华为”这些互联网大厂的名字进行堂而皇之的招聘,一些不明就里的求职者本来以为进了大厂,满心欢喜,最后却发现自己是跟一家外包公司签的合同,最后不仅空欢喜一场,还失去了一次进入大厂的机会。
雷区五:用人单位性质“假”
有些用人单位,明明自己的企业性质是一家民营企业,仅仅是给国企做项目或者是仅仅只有小股东是国企,在招聘时,却号称自己是国有企业,很多不明真相的求职者,被国企的头衔所吸引,纷纷涌入公司,但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却发现了真相,原来是一家披着“国企”外衣的民营企业。最后,耽误了一大批真正想进国企的求职者。
雷区六:工作内容“假”
有些用人单位,以A职位的名义在线上、线下进行招聘,吸引人才应聘,但等求职者到了实际的面试环节后,却通篇聊的都是B职位的工作内容,更有甚者,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及面试时跟求职者一直聊的是A职位,等到了求职者真正入职了以后,才发现做的工作内容与面试时所沟通的驴唇不对马嘴,完全是两个不同职位的工作。这种情况,坑惨了一大批求职者。
所以,在找工作时,求职者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认真识别这其中的“假与真、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