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课件(5篇)

 我来答
为求星辰大海
2023-01-10 · TA获得超过7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5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8.8万
展开全部
【 #课件# 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由 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优秀课件,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1.小学语文优秀课件

  一、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兴旺景象,赞美了水乡的崭新生活,抒发了热爱水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自成三节,采用问答的形式,依循水乡、船多、歌多的顺序,给予人清新活泼之感。赞美水乡的秀丽风光,赞美水乡的兴旺景象和幸福生活。抒发了对水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水乡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

  “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词卡、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生字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波,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像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为什么?(教师相机概括为“白帆如云”、“青山绿水”等优美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

  师:你喜欢读哪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6、随机出示词语: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指名读,齐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鼓励质疑引导解惑

  1、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2、小组选择问题讨论,然后组间交流。

  3、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如:(1)渠、河、池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画面,请学生一一指出)

  (2)驳与船一样吗?(看图理解)

  (3)歌能装在箩里吗?

  教师提问启发:谁在唱歌?水乡人民用箩装什么?望着一箩又一箩的劳动成果,水乡人民会唱些什么呢?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2.小学语文优秀课件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笋的特点和样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是——(板书课题:笋芽儿)齐读课题。(读准题目)

  这篇课文也是描写——春天的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交流)

  师:那谁知道课文写的什么?(指名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师:课文的内容你们了解了,但这课的生字可不少啊,怎么样,你们都把它们解决了吗?

  2、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词语)

  (1)自读。(2)指名读。(3)集体读。

  师:现在生字自己跑出来了,(课件)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2、集体读。

  3、男女比赛读。4、同桌互读检查

  5、集体读。

  师:课文中的拦路虎都被我们解决了。下面我们学习课文会更顺利。

  三、质疑、答疑

  (一)质疑

  师、观察第7页插图,看到这些笋芽儿你想说什么?我们可以说()的笋芽?(指名说)

  师:多可爱的笋芽儿呀!(板书:芽儿)你再看笋芽旁边的竹子,那是笋芽长大以后的样子,可以说()的竹子?(板书:竹子)《笋芽儿》优秀教学设计

  师:(师在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箭头)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你想知道什么?

  师: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最后长成健壮的竹子都依靠谁的帮助呢?请你们读一读课文,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答疑

  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雨雷公阳光)

  2、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根据自己的体会读,然后小组交流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笋芽儿》这一课,谁愿意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得什么?

  2、集体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二、指导写字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写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

  师: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最难写呢?还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问题?

  三、学生组词并书写。

  四、展示。(共同分析优缺点)

  

3.小学语文优秀课件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用具:

  CAI课件、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要出去旅游,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从古至今,人类的交通工具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和改进,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吧。

  (二)复习词语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中词语的掌握情况,你会读了吗?

  (双排火车读词语)

  (三)课文学习

  1.听老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交通工具,并用“——”勾画下来。

  (生汇报)

  2.你在课前查找了哪些关于交通工具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介绍资料)

  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再认真读读课文,你觉得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齐读第7自然段。

  4.就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温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吧。

  ⑴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后来,人们为了到更远的地方,又发明了什么?一起读一读。

  (生读2自然段)

  ⑶是什么的发明促使了火车和轮船的出现?(蒸汽机)

  “天涯海角”是指哪儿?

  (大组赛读)

  ⑷快速读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什么叫“川流不息”?

  (男女生读)

  ⑸除了在陆地和海洋上行动,人们还想象鸟儿一样飞翔,这个梦想能实现吗?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自由读一读。

  假如你正坐在飞机上,闭上眼睛想想,会看见些什么?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美好感觉,一起读读5自然段吧。

  ⑹现在,人们又发明了什么?用你的朗读告诉我。

  (引读6自然段)

  5.四人小组合作,按照陆地、海洋和天空的划分,画一幅人类远行的脉络图。

  (生四人小组合作画图)

  (汇报、展示)

  6.踏着人类远行的脚步,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齐读全文)

  (四)扩展。

  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如果让你来发明交通工具,你想发明什么样交通工具呢?

  (生自由回答)

  大胆想象一下,你准备怎么去远行?拿起你们手中的画笔,设计一个未来的交通工具吧。

  (生自由作画)

  (汇报、展示)

  

4.小学语文优秀课件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课件配音乐画面)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么?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

  (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这是最近的一次听课笔记。一篇如诗的文章,一堂如诗的课。教师把学生带进朱自清轻灵的世界中,和他一起去感受时间。课完了,学生在走廊上还在回味:抬手间,日子从我的袖口滑过……可以说这节课学生在读中有了很深的感悟。

  可回过头再看看,课堂中老师是不是把学生抱的太死,所有的学生几乎所有的感悟都是雷同的,缺少了比较突出的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

  

5.小学语文优秀课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