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的新特点。

考试资料网
2023-04-18 · 百度认证:赞题库官方账号
考试资料网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答案】:(1)90年代中国大陆的最主要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并获得体制上的合法性。80年代初期提出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虽然是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但在当时,主要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调整,作家的生存方式以及作品的生产和流通,与国家机制仍有着密切的关系。1992年文学体制的改革也作为一项文化政策直接提了出来。作家和文学刊物、出版社等原则上不再依靠国家资助,而进入市场。
(2)90年代文学环境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立场的公开呈现。在80年代,尽管也发生过一些文化论争,例如“异化”、“人道主义”、“文化热”等,但在社会居主流位置的文化群体中,能够获得一种趋同的理解。但在90年代,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词,却是“多元化”、“个人化”等。对于原先那些被理解为集体性或统一性的观念,例如“现代化”、“发展”、“历史批判”等的认识,趋于分化。这种分化不仅是一种描述性的认识,而且有其社会实践的依据。自1992年市场经济政策提出后,文艺政策上也作出了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也使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相对疏离成为可能。同时,到90年代,中国的消费文化基本发展成型。“大众文化”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需求,并基本上已形成了一套工业形态的运作方式。因而,90年代的文化分化更为明显。对于这种分化的描述有多种方式。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是区分为三种形态,即“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大众文化,各种文化形态常常是互相交叉、渗透的。
(3)文化的分流造成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进一步分化。采取何种方式参与现实文化实践,站在什么样的文化立场上发言,成了知识分子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分化是在不断的文化争论和文化交流中形成,其中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的是1993—1995年间关于“人文精神”的论争。讨论的核心主要是围绕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问题展开。什么是“人文精神”,如何看待消费性文化现象以及90年代的社会现实等,是其中主要的话题。尽管这一讨论并没有形成什么“共识”性的结论,但主要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在这一争论中展示出来。一个明显的事实是,90年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提倡文学的“独立性”,更多地转移到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雅”与“俗”、“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分也被重新提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