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语种真的好吗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学习一门小语种曾经被认为是拓宽自己职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学习小语种成为产生争议的焦点话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学习小语种不一定会带来很好的职业前景,反而有可能成为一种“天坑”,不仅没有收益,还可能浪费精力和时间。
首先,小语种在职业市场上的需求并不一定高,只有在一些特定的行业才能找到相应的职位,比如涉外企业、外交、翻译和旅游等。在某些行业,多语种的环境可能快速演化,学生的就业问题可能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而在其他一些行业,人们可能不会考虑基于它的需求,因为这种语言在当地并不普及。
在中国,最常使用和普及的语言是中文,再加上英语,而对于其他语言来说,则比较少有真正的市场需求。比如,像西班牙语,虽然在VISA签证、跨境电商、采购等方面有一定的需求,但是这类需求并不会很稳定,很可能因为政策原因或市场意外的变化而产生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从业人员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因此,对于学小语种而言,不管你学习了哪一种,不能指着它成为职业发展的“救命稻草”。
其次,学小语种本身是一种高难度的事情,常常需要学习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也是很多人被打击的原因。与此同时,对于有些小语种而言,由于特殊发音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学习成本更高,同时也更难得到有效练习的机会。很多学生发现,学完了并没有达到真正熟练掌握的水平。
最后,学习小语种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帮助我们拓宽眼界和增长阅历。虽然学习一门新语言并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但是同样的机会和挑战并不一定局限于学习小语种,仅仅在小语种上花费大量时间,可能会让学生错失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机遇。
在总体上分析,学习小语种的ROI低于许多人在校前所想象的,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学习者需要明确他们的目标和选择,而毫不动摇地走向自己选定的道路。如果学生还真心想去掌握一种新的语言,我认为,在选择一门新的语言之前,应该仔细调查一下它在当地的市场价值,并在养成了重新寻找机会的“习惯”之后,利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更广泛的职业发展空间。无论学习哪种语言,最终能够造就其毕生的功夫和成就,还得看学生自己的天赋和热情是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