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火箭
二级火箭。
二级火箭的制品有火龙出水与飞空沙筒。火龙出水的箭身由运载火箭加战斗部火箭组成。形如龙腹式的箭身用五尺长的上好毛竹制成,前端安上木雕的龙头,尾部安上木雕的龙尾,龙腹内安有多支火箭,龙口呈昂张形态,便于龙腹内的火箭从口中喷出。龙头和龙尾的两侧,各安一支半斤重的起飞火箭,箭镞后部各附一个火药筒,箭尾有平衡翎。
装配时,先将四支起飞火箭的火线并联,然后再同龙腹内所安火药筒的火线串联。这种火箭大多用于水上作战。作战时,在离水面三一四尺高处点燃四支起飞火箭的药线,将火箭推进二一三里,当四支起飞火箭的药线燃尽时,恰好点着龙腹内火箭的火线,将火箭射向目标,杀伤敌军官兵。
飞空沙筒是一种用后可以返回的二级火箭。箭身用薄竹片制,连火药筒共长七尺。供起飞和返回用的两个火药筒,互相颠倒绑附于箭身前端的两侧。起飞用的火药筒喷口向后,其上连接另一个长七寸,直径七分的火药筒,内装燃烧性火药与特制的毒沙,筒顶上安几根薄型倒须枪,构成战斗部。返回用的火药筒喷口向前。
三个火药筒依次相连,尔后将火箭放在“火箭溜”上待射。使用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线,对准敌船发射,用倒须枪刺扎在篷帆上。接着,作为战斗部的火药筒喷射火焰与毒沙,焚烧敌船船具。当敌船上士兵想要救火时,因毒沙迷目,难以入手。
在火焰与毒沙喷完时,返回火箭的火线被点燃,引着筒内火药,借助产生的火药燃气反冲力,将飞空沙筒反向推进,使火箭返回。
最早记载飞空沙筒的是兵书《武编》,系右都御史唐顺之所著,刊印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时称“飞空神沙火”,《武备志》转载后改称现名。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在1560年以前,就已经掌握了二级火箭的制造和发射技术了,它为现代火箭的创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是我们的祖先对火箭技术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