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如何评价满清末期封疆大吏~裕禄?
在满清末期的历史舞台上,裕禄,这位字寿山、喜塔腊氏的满洲正白旗人,以其独特的历史角色备受瞩目。作为湖北巡抚崇纶之子,裕禄从刑部笔帖式起步,一路晋升,历任郎中,直至成为热河兵备道,直至安徽布政使。年仅三十岁,他便被提拔为巡抚,显示出过人的才干和胆识。面对前江南提督李世忠的嚣张跋扈,裕禄果断上疏,密谋除之,同时又表现出宽宏大量,抚恤其家,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光绪年间,裕禄的官职不断变迁,先后担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再到盛京将军。面对朝廷修筑铁路的争议,他力陈反对,尽管这违背了旨意。然而,在热河地区,他果断平定了奸民骚乱,击溃教堂破坏者,蒙人得以安宁,裕禄因此获得了朝廷的嘉奖。
当义和拳运动在山东兴起,蔓延至直隶,裕禄的态度从最初的剿匪转为抚慰。面对袁世凯的建议,他坚持认为拳民需要缓和处理,否则可能导致变乱。然而,裕禄的决策失误导致了匪患的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吴桥知县劳乃宣的禁令被搁置后,天津城内的局势失控,拳匪数量激增,甚至出现了红灯照的妖言惑众。
当各国军队集结,裕禄面对匪徒索要武器和大沽炮台的困境,显得惊慌失措。他请求朝廷增援,但战事失利,他却上报虚假的胜利,为拳匪加官进爵,此举加剧了局势的恶化。当大沽炮台失陷,直隶战事陷入绝境,裕禄退守北仓,最终在城破后选择自杀。尽管和议后他一度得以留任,但失地的丢失和责任的追究,最终迫使裕禄走上了自我了断的道路。
裕禄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挑战,他对于义和拳运动的处理,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也反映了他在历史动荡中的无奈与抉择。他的故事,无疑为满清末期封疆大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一抹鲜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