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定>>白居易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这是一首近体诗,因为其用韵、对仗和平仄都符合格律诗的基本要求。
其用韵、对仗、平仄(包括有无拗救和失粘失对之处)如下:
用韵:首句入韵,用庚韵。第一、二、四、六、八句用韵,韵脚分别是“明、清、声、成、惊”,这些字都是“平水韵”中的庚韵字。
对仗:首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只有尾联不对仗。即首联“人定月胧明”对“香消枕簟清”,颔联“翠屏遮烛影”对“红袖下帘声”,颈联“坐久吟方罢”对“眠初梦未成”。
平仄: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诗符合格律诗的“对”和“粘”的规则,无失粘失对之处,其不合平仄的“人”、“翠”、“红”等字,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有一处拗救,即“谁家教鹦鹉”一句,其中第三字本该用平声字,这里用了仄声字“教(jiào)”拗,然后将本该用仄声的第四字用了平声字“鹦”救。
<<前出塞>>其九 杜甫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通平)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这是一首古体诗。因为从平仄上看,第一联失对,第一、二联失粘,第三句出现三仄尾,第四句出现三平调;从对仗上看,中间两联都未形成对仗。这都是格律诗所不允许的,因而是一首古体诗。 而古体诗中格律不严谨,所以不存在拗救、失粘等说法.
用韵:首句不入韵。第二、四、六、八句用韵,韵脚分别是“功、同、戎、穷”,这些字都是“平水韵”中的东韵字。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这是一首近体诗,因为其用韵、对仗和平仄都符合格律诗的基本要求。
其用韵、对仗、平仄(包括有无拗救和失粘失对之处)如下:
用韵:首句入韵,用庚韵。第一、二、四、六、八句用韵,韵脚分别是“明、清、声、成、惊”,这些字都是“平水韵”中的庚韵字。
对仗:首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只有尾联不对仗。即首联“人定月胧明”对“香消枕簟清”,颔联“翠屏遮烛影”对“红袖下帘声”,颈联“坐久吟方罢”对“眠初梦未成”。
平仄: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诗符合格律诗的“对”和“粘”的规则,无失粘失对之处,其不合平仄的“人”、“翠”、“红”等字,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有一处拗救,即“谁家教鹦鹉”一句,其中第三字本该用平声字,这里用了仄声字“教(jiào)”拗,然后将本该用仄声的第四字用了平声字“鹦”救。
<<前出塞>>其九 杜甫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通平)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这是一首古体诗。因为从平仄上看,第一联失对,第一、二联失粘,第三句出现三仄尾,第四句出现三平调;从对仗上看,中间两联都未形成对仗。这都是格律诗所不允许的,因而是一首古体诗。 而古体诗中格律不严谨,所以不存在拗救、失粘等说法.
用韵:首句不入韵。第二、四、六、八句用韵,韵脚分别是“功、同、戎、穷”,这些字都是“平水韵”中的东韵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