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渗透作用

 我来答
帅气的小宇宙
高能答主

2019-12-30 ·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帅气的小宇宙
采纳数:8065 获赞数:36116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渗透作用(Osmosis)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也就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有两个: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有物质的量浓度差。

扩展资料:

渗透作用是具有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原理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存在着浓度差,水分子就可以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原生质层扩散到溶液浓度高的一侧。

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与溶液中溶质分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溶液中溶质分子物质的量越多,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比较两种溶液渗透压高低时以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分子的物质的量为标准进行比较。如果溶质分子相同,也可以质量分数比较。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细胞一定是一个活细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渗透作用

凯源
2024-07-26 广告
渗析是利用小分子和小离子能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从溶胶中除掉作为杂质的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 渗析时将胶体溶液置于由半透膜构成的渗析器内,器外则定期更换胶体溶液的分散介质(通常是水),即可达到纯化胶体的目的。渗析时外加直...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凯源提供
velocity_2005
高粉答主

2019-12-3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渗透作用(Osmosis)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渗透作用实例:

植物细胞的液泡充满的水溶液叫细胞液,我们可以将液泡膜、细胞质及细胞膜称为原生质层,这相当于半透膜。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浸于溶液或水中,只要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有浓度差,都会发生渗透作用。

实际上,生物膜并非理想半透膜,它是选择透性膜,既允许水分子通过也允许某些溶质通过,但通常使溶剂分子比溶质分子通过要多得多,因此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扩展资料

渗透压

π=cRT,其中c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R是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由公式可以看出,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个数有关,而与其大小无关,比如0.3mol/L的葡萄糖溶液与0.3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是相同的;

而0.3mol/L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约是0.3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的两倍。浓度高的溶液渗透压大,浓度低的溶液渗透压小,水分子由渗透压低的地方往渗透压高的方向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风刘才子爱生活
高能答主

2019-12-30 · 我是生活小能手,乐于助人欢乐多
风刘才子爱生活
采纳数:12 获赞数:3118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定义:

渗透作用(Osmosis)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



扩展资料

原理

水分子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就称为渗透作用(osmosis)。故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有半透膜 ;二.半透膜两侧有物质的量浓度差。

植物细胞的液泡充满的水溶液叫细胞液,将液泡膜、细胞质及细胞膜称为原生质层,这相当于半透膜。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浸于溶液或水中,只要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有浓度差,都会发生渗透作用。

实际上,生物膜并非理想半透膜,它是选择透性膜,既允许水分子通过也允许某些溶质通过,但通常使溶剂分子比溶质分子通过要多得多,因此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可以产生压力而逐渐使细胞内外水势相等,细胞满足动态平衡。所以植物细胞放在水中一般不会破裂。动物细胞如红细胞放入水中即会因吸水而破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渗透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天空中的世界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31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渗透作用是指(osmosis)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植物细胞的液泡充满水溶液,将液泡膜及质膜视为半透膜,则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浸于溶液或水中,都会发生渗透作用。实际上,生物膜并非理想半透膜,它是选择透性膜,既允许水分子通过也允许某些溶质通过,但通常使溶剂分子比溶质分子通过要多得多,因此可以发生渗透作用。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可以产生压力而逐渐使细胞内外水势相等,细胞停止渗透吸水。所以植物细胞放在水中一般不会破裂。动物细胞如红细胞放入水中即会破裂。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
  渗透实验
  把蚕豆种皮紧缚在漏斗上,注入蔗糖溶液,然后把整个装置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漏斗内外液面相等。由于蚕豆种皮是接近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即让水分子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的一种薄膜),所以整个装置就成为一个渗透系统。在一个渗透系统中,水的移动方向决定于半透膜两边溶液的水势高低。水势高的溶液的水,流向水势低的溶液。实质上,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是可以自由通过的,可是清水的水势高,蔗糖溶液的水势低,从清水到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比从蔗糖溶液到清水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外观上,烧杯中清水的水流入漏斗内,漏斗内的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静水压也开始增高。随着水分逐渐进入玻璃管内,液面越上升,静水压也越大,压迫水分从玻璃管内向烧杯移动速度就越快,膜内外水分进出速度越来越接近。最后,液面不再上升,停留不动,实质上是水分进出的速度相等,呈动态平衡。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就称为渗透作用(osmosis)。
  渗透作用与吸胀作用
  吸胀作用(imbibition)亲水凝胶吸附水分子,并使其膨胀的过程。为非生命的物理过程。植物组织中含有很多这类物质如纤维素、果胶物质、淀粉和蛋白质等,它们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未被水饱和时,就潜伏着很强的吸水能力。最明显的例子是风干种子,因为其内贮存着大量蛋白质或淀粉。蛋白质与水结合的趋势大于淀粉,因此,豆类种子吸胀作用极为明显。吸胀物体由于吸附水分子而膨胀,其压力是很大的,如将干种子塞满岩石裂缝,借其吸水产生的吸胀压力能使岩石破裂。
  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有两种:吸胀作用和渗透作用。
  吸胀作用是没有液泡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如生长点的细胞、干种子细胞等,原理是细胞中有大量亲水性物质,这些亲水性能够从外界吸收大量的水分,活细胞、死细胞都能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
  渗透作用是具有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原理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存在着浓度差,水分子就可以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原生质层扩散到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与溶液中溶质分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溶液中溶质分子物质的量越多,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比较两种溶液渗透压高低时以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分子的物质的量为标准进行比较。如果溶质分子相同,也可以质量分数比较。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细胞一定是一个活细胞。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验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最佳实例是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一次施肥过多引起“烧苗”,是由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突然增高,导致植物的根细胞吸水发生困难或不能吸水所至。盐碱地里大多数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原因之一也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造成的。淹制的鱼、肉等不易变质,是由于高浓度的盐溶液使细胞等微生物失水死亡之故。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池友菱封绮
2019-08-17 · 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669万
展开全部
渗透作用是水分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现象,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溶液浓度差。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任何活细胞都可以进行渗透作用。如人体细胞虽然没有液泡,但具有细胞膜,将人体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内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也会发生渗透作用,引起细胞失水或吸水。例如,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把取出的细胞放在人体的等渗溶液(0.9%的生理盐水),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渗透作用导致细胞失水或吸水,从而失去正常的形态。当然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渗透作用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此外,微生物中如细菌、放线菌也没有液泡,但同样可以进行渗透作用,利用高渗溶液进行防腐的原理就是使微生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死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