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神道教与中国的道教有何区别?

废话,所以才问有什么区别... 废话,所以才问有什么区别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09-07-26
展开全部
根本就是两种信仰。日本的神道教不了解。无法答复。
道教以“道”为核心教理
太上《道德真经》中所概说的“道”,是道教的核心教理。道教所以称为“道教”,《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类,《道教义枢》也以《道德义》作为开宗明义第一义,都是因为道教徒要以“道”为核心教理和最高信仰。所以《道典论》中说,道士者,要以“道”为事。
太上之道,在道教的信仰中,它是无形、无色、无味、无声、无情、无信的,又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并无世不在,;无处不有,是生化天地万物一切有形的本源。本无法用有形的文字来称说,但为了便于人们来记述,强名而为“道”。道生化天地万物,是通过无形的元始祖气、并由元始祖气分化为阴阳二气来成就万物的。万物则依各自所禀赋的气质而各成形状,自然生长。在人类生命出现后,道又聚气而成神尊,教育人们明白“道”的宗义,珍重生命,树立符合“道”之体性的人生观。“道”在宇宙尚未开辟之时,曾变化为元始天尊。在宇宙开辟有了天地之后,变化为灵宝天尊。在成就宇宙万物的过程中,又化生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此后,太上则历世化生,布说“道”之宗义而被尊为师,至殷武丁时化生为老子,著说《道德真经》,开仙道之宗源。所以道教在创立之后,尊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信仰敬拜。使对“道”信仰形象化、人格化。其核心信仰也就是“道”。
而在修行中,更是以太上之道的义理为根本。因为无上的“道”不但是造物主,至高神圣,而且有着最值得人们崇敬和体悟的高尚品德,有益人们修行和信奉大道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道”化生万物,以自然无为为法则,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且从不因为是万物生化的主宰者而居功自恃。不索求任何报答,毫无一点私自之欲,始终保持以清静为本,柔弱为用。并像水一样处下以利万物,且具有江海一样的胸怀,虚怀若谷。以用文字难以形容的高尚德行成就和养育万物,使自己永恒常存,不生不灭。所以,道教以“道”为教理宗义,教导人们修行“道”一样的品德,度已度人。道教所敬奉的救苦天尊和祖天师等所有神仙真人,由于他们具有“道”一样德行或通过自己的修行而得道,成为“道”又一人格形象,受到世人的敬奉。
天道承负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于净化人心,使人心神宁静,好善乐施,济世利人,从而为社会和人们的和谐共处起到积极作用。所以,道教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善恶报应观上构成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教义。这一教义,就是天道承负说。即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其核心主体则还是围绕生死问题,承扬于《老子想尔注》中“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
道教的“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即人们常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其特点是前辈后辈相承负。但对于“承负”的论述,《太平经》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其二是,“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其一说的是善恶承负,其二则是说天道循环。
由此可见,天道的循环承负报应,是因人作恶和嗜欲造成的,并给后人和自然界(包括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为免人们遭受危害和灾祸,人们应当学道、信道、修道,以解除“承负”之厄。信道修道就是要求人们遵循“道”的行为准则,按“道”意来处世行事,积功累德,好善利人。
在承负之说中,道教还特别重视并相信现世的善恶报应。《太平经》也为说: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老子想尔注》中则说: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也。认为吉凶祸福和生死都是随人行善恶行为来报应的。所以,信道修道之人,应行善积德,使精神与天通,乃可至长生成仙。
道教善恶承负和现世报应的教义,对后世有非常重要影响。《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在天地间有司过之神,行善积德则可延年加寿,乃至成仙。犯过作恶,则依所犯轻重,给以减少生命年限的惩罚。鼓励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还融会了轮回报应学说,修道行善则可升入仙国,犯过作恶则将会在地狱受到刑罚。凡人死后,家人当信道行善,诵经祈祷太乙救苦天尊救度。
以上所述,是道教的最基本教义。虽然,对于道教的全部教义,诸如宗仰黄老、生道合一、真一玄道、形神合形、遣形坐忘等没能一一展开释说。但通过这些核心而基本教义思想,相信能有助于大家真正认识和了解道教。
尊道贵德
在道教,人们最崇敬的是道和德,说得最多的还是道和德。道教经书也是特别注重道与德的阐说,《云笈七签》以《道德部》为第一部,《道教义枢》以《道德义》为明宗第一义,《玄纲论》则是以“道德”为道教纲要。其实,道教对道德的高度重视,早在太上显化之时就已奠定,太上老子就是以道德二篇来垂教的。尊道贵德的教义也源自《道德经》道生德育的论说,并说:“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教之所以尊道,因为“道”是道教徒信仰的主体,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原动力,造化之根。其二,“道”是神明之本,由三元之气化为三清,聚形为太上老君。其三,“道”有最伟大的德行,它以虚无为体、清静为宗、柔弱为用,无为不争。其四,“道”真常永恒、无生无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长存于天地间。“道”的伟大和神圣之处,可说是无处不能体现。由于前文《教理综述》中已有叙述,遂不再细说。总之,由于“道”的伟大和神圣,所以道教尊道为最高信仰,并教导人们学道、修道、行道、弘道。
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道造化万物由德来蓄养,神明可敬也是因为有最高尚的德行。所以,道教尊道贵德。对道与德阐释,《道教义枢?道德义》这样说:“道德一体,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也就是说,道和德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因为道是由德来体现的,在理义中又有差异,是可分又不能分,但又不能合而称为道。因为德不是造化之根,神明之本。但人们信道修道,必需以“德”为根基,来证道成道。
从上述阐释中我们可以知道,有道者必具有高尚的德性,有了高尚的德性才可得道。所以,修道应以德为基。对于广大信道务道之士来说,修道的先决条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中不断积累功德。其关键在提高自我修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内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则去做。清静寡欲、柔弱不争、胸怀宽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贵、不自誉、不妒嫉、不妄语,不溺于音色美食。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施恩不求报,不杀生以自娱,济世利人,慈心于物,正信诚实。与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则德累而基立,基立则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
+++++++++++++++++++++++++++++++++++++++++++++++++++++++++++++++++++
道教创立于中国本土,以“道”为核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宗教信仰。欢迎了解道教。
光体能量人
2009-07-27 · TA获得超过48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2万
展开全部
神道教是崇拜自然神灵!
中国的道教是依据道家所创!
主张修道成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09-07-26 · TA获得超过24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75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569万
展开全部
根本不是一回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