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什么心理疾病?专家请进
症状如下:老感觉什么事情没做,但实际上其实已经做过了。老觉得地上掉了什么东西,但自己知道其实什么也没掉。有时候出门了担心门没锁,还会回去再看一遍锁没锁。老觉得手脏想洗手,...
症状如下:老感觉什么事情没做,但实际上其实已经做过了。老觉得地上掉了什么东西,但自己知道其实什么也没掉。有时候出门了担心门没锁,还会回去再看一遍锁没锁。老觉得手脏想洗手,所以我一天要洗十几遍手,冬天也一样。出门了总是左一遍又一遍地看自己有没有忘记带东西。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不必要的担心,所以我活地小心翼翼地。同学们说我有心理疾病,所以在这问问各位专家,我有心理疾病吗? 展开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不必要的担心,所以我活地小心翼翼地。同学们说我有心理疾病,所以在这问问各位专家,我有心理疾病吗? 展开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您好,从您所说的资料来看,您有强迫症的倾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得心医,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药物没有什么效果,而且治标不治本,有副作用与依赖性,我们建议您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免影响您的生活,如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进行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两类。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如天为什么要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等。
②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③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2)强迫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
①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以“传染”到肿瘤,如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门把手,则认为会间接传染给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喊家人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服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点夜餐就寝。
②强迫检查: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③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强迫计数: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
(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由于强迫症状的出现,患者可伴有明显不安和烦恼,但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两类。
(1)强迫观念 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强迫观念可有下面几种表现形式。
①强迫思想:强迫性怀疑,患者对已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要反复多次检查确实无误后才能放下心来。如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准备投寄的信是否已写好地址,煤气是否已关好等等,在怀疑的同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回萦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厌烦之极。如回忆已讲过的话用词、语气是否恰当等;强迫联想,当患者听到、见到或想到某一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景,如见到有人抽烟就想到火灾;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总是无休止地思考下去,尽管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无法克制。如天为什么要下雨?人为什么要吃饭?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等。
②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③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2)强迫动作 又称强迫行为。
①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如有位医院挂号员,她认为接触一些肿瘤病人的门诊卡可以“传染”到肿瘤,如她的手再接触到家门把手,则认为会间接传染给自己家人。于是每次下班回家总是喊家人开门,她则高举双手进入,然后反复洗手,内、外衣服全部换洗,直到深更半夜才吃点夜餐就寝。
②强迫检查:是患者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等。
③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总是做一些具有象征性福祸凶吉的固定动作,试图以此来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如以手拍胸部,以示可逢凶化吉等。
④强迫计数:患者见到某些具体对象
(如电杆、台阶、汽车、牌照等)时,不可克制地计数,如不计数,患者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有时严重,有时减轻。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2024-05-11 广告
心理健康测试是评估个体心理状况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员工福祉、优化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深知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倡导并支持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测试。您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平台或员工手册,了解心理健康测试的相关信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展开全部
强迫,记忆暂时缺失。偏执
调节方法,两步走。
1,做计划,把每天要做的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随身携带,每当有疑问的时候看看。
2,心理调节,多进行放松活动,增强信心,不要在细枝末节花费过多的时间,把注意力分散到比较不引起注意的地方,同时,不要强迫过多,积极心理暗示。
调节方法,两步走。
1,做计划,把每天要做的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随身携带,每当有疑问的时候看看。
2,心理调节,多进行放松活动,增强信心,不要在细枝末节花费过多的时间,把注意力分散到比较不引起注意的地方,同时,不要强迫过多,积极心理暗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这种情况多久了,如果超过1年,则需要立即就医,这属于强迫症,同时大部分强迫症在一年之后会恶化,最严重的是患者并没感到恶化。 如果不及早就医,后果很难说,有过很多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案例都是从重度强迫症里衍生出来的,前者伤害自己,后者伤害他人。
我不是危言耸听,本着对你的提问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希望你及早就医,如果害怕看心理医生,可以试试森田疗法,简单实用,易于自学。
森田疗法大意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可以说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我接触过很多的患者朋友,说实话,他们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效果不大,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朋友是毫无效果,这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而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表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是"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主动地一直强迫思考下去。
其实呢,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讨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内在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本身就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自然规律。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规律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在你考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的消失,我想这个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体会,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与它对抗,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让你整个考试都处于强烈的焦虑不安中。
除了情绪规律之外,我们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规律,就是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是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杂念或着说是思绪,而这些东西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规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越去注意它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并害怕自己真的做出这样行为怎么办。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想去控制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而实际上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对老师的高压教育有些不满的表现而已
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可以让这个学生知道这个念头出现的原因,当然这个需要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才能明白,但同时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我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下,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头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呢?答案当然是后者,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面对症状的时候,我们光顺其自然还是不够,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因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八个字是连成一体,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接受哪些杂念或情绪出现而不管了的同时,还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等,做自己该去做的事情去。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不过我要说的是,症状的消失是一个过程,最开始你不去管它了,哪些杂念,那些情绪,肯定还会在我们脑子里转,我们心理好像还堵住一块石头一样,或者说哪些焦虑情绪,仍然让我们不舒服,不过这个没关系,还在我们脑袋里转就转吧,心理堵住就堵住吧,情绪不舒服就不舒服吧,我也不统统接受而不管了,自己仍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那么哪些东西也就自然的消失。不过这个过程的长短是因人而异,我们不用去和比人比,也不用管到底是长是短,自己也铁了心,坚持这么做就好了。
我不是危言耸听,本着对你的提问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希望你及早就医,如果害怕看心理医生,可以试试森田疗法,简单实用,易于自学。
森田疗法大意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可以说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我接触过很多的患者朋友,说实话,他们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效果不大,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朋友是毫无效果,这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而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表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是"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主动地一直强迫思考下去。
其实呢,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讨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内在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本身就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自然规律。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规律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在你考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的消失,我想这个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体会,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与它对抗,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让你整个考试都处于强烈的焦虑不安中。
除了情绪规律之外,我们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规律,就是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是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杂念或着说是思绪,而这些东西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规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越去注意它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并害怕自己真的做出这样行为怎么办。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想去控制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而实际上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对老师的高压教育有些不满的表现而已
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可以让这个学生知道这个念头出现的原因,当然这个需要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才能明白,但同时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我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下,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头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呢?答案当然是后者,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面对症状的时候,我们光顺其自然还是不够,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因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八个字是连成一体,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接受哪些杂念或情绪出现而不管了的同时,还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等,做自己该去做的事情去。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不过我要说的是,症状的消失是一个过程,最开始你不去管它了,哪些杂念,那些情绪,肯定还会在我们脑子里转,我们心理好像还堵住一块石头一样,或者说哪些焦虑情绪,仍然让我们不舒服,不过这个没关系,还在我们脑袋里转就转吧,心理堵住就堵住吧,情绪不舒服就不舒服吧,我也不统统接受而不管了,自己仍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那么哪些东西也就自然的消失。不过这个过程的长短是因人而异,我们不用去和比人比,也不用管到底是长是短,自己也铁了心,坚持这么做就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的健康不打折: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根据你所提供的情况,如反复的锁门,一天洗十几手,老是担心忘掉什么等等,可能是患有轻度的强迫症和预期性焦虑(如老是不必要的担心),但不管是强迫症还是预期性焦虑,都和安全感低有关。这说明你在内心深处总是处在不安全的状态中。但根据你的症状应该都不严重,如果经过正规的心理咨询治疗,会很快的克服掉这些行为障碍,恢复到正常生活中。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根据你所提供的情况,如反复的锁门,一天洗十几手,老是担心忘掉什么等等,可能是患有轻度的强迫症和预期性焦虑(如老是不必要的担心),但不管是强迫症还是预期性焦虑,都和安全感低有关。这说明你在内心深处总是处在不安全的状态中。但根据你的症状应该都不严重,如果经过正规的心理咨询治疗,会很快的克服掉这些行为障碍,恢复到正常生活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我们很重视一件事情时,自然会投入更多的关注,也会很谨慎,这是正常的,同时,人的心理机制就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对事情考虑更周全一些也是情有所缘。我相信你是一个做事比较细心的人,不过有时候太过细心,可能又会变成有点神经质了,建议你以后对明明知道已经做好的事情就坚决不再回头去看,久而久之就会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