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的收视率是怎么统计的?
8个回答
2016-08-29
展开全部
在正式调查前 先安排几次不同数量的实验调查在实验调查中运用统计学原理 然后再在很大的群体里 调用一小部分群体 用比如打电话的方法抽样
收视数据是为了解节目收视情况以便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我国多数电台和电视台都越来越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媒介经营从“拍脑袋”、凭经验到相信客观数据是媒介经营管理和节目设置的一大进步。但是,数据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所用,这些数据最终能用来干什么,怎样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收视数据的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收视数据指的是通过调查获得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数据。按照使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视的收看数据和广播的收听数据。按照获得数据的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收视数据和满意度数据。我国主要采用收视数据。满意度数据在香港和日本有一定的应用,这种数据主要是借鉴了商品的用户满意度指数,用来了解受众对某媒体或某节目的满意程度。我国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步从国外引进收视数据。1996年,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了“关于在广播电视系统推荐使用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电视收视率的通知”后,收视数据正式确立了地位。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台都比较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普遍都花钱从统计局、专业的收视率调查公司或市场调查公司购买数据。但是,无庸置言,我国对收视数据的有效分析、利用程度还比较低,收视数据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一、收视数据的作用
眼下,多数电台和电视台主要把收视数据用于台内的管理。比如什么节目该上马,什么节目该裁掉;用来评奖和评优等。理论界也主要关注如何利用收视数据形成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可以说,这种利用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水平上,没有明确收视数据的真正用途,还没有开发数据的主要作用。台内考评只是收视数据的用途之一,它在收视数据的诸方面的作用中不应该占主要作用。想要了解收视数据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它的产生过程。
收视数据是利用统计方法,在作为总体的收视人群中抽取部分样本,根据样本的情况来推断总体情况。它一般从以下几种方式获得:1、人员测量仪:一种可以记录受众收看或收听时间的专门仪器,可以定时反馈给数据中心。2、日记卡:由受访者填写特定格式的表格,记录自己的收视行为。3、面访:通过上门或拦截访问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4、电话访问:由访员向目标受众打电话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
由于现在的电视收视率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好一点,有效访问的成功率也比较高,特别是采用人员测量仪,数据的客观性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这两种方式在电视受众调查中使用的比较多。后两种方式主要用在广播中的受众调查中。
在问卷设计中(人员测量仪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问卷,但是它要求样本户提供背景资料。比如年龄、家庭人口数、收入等等)如果主要关注的是受众收视的行为和动向,而不是不关心受众对特定节目和栏目的满意程度,那么获得的数据就是收视率;如果主要想了解受众对特定频道、栏目和节目的满意程度,那么数据就是收视满意度。总之,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得到的数据,无论数据是收视率还是满意度,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受众,受众的眼球才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收视率首先是用来了解受众需求,从而为节目编排提供指导。专业人员收到每个样本的收视情况后,都要汇总。把这些数据建立在一个大的数据库里面,然后进行分析。首先要分析节目和频道的走势,一般都要通过图表体现出来。然后在传播学知识的指导之下,利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复杂的数据背后的规律。可以了解到哪些人在收看或收听节目,他们的社会属性如何,具有这种社会属性的人对节目的兴趣点在哪个地方。从而能够调节节目的类型、风格等。让节目更加适合这些受众。
收视数据还可以帮助媒体了解到节目的实际受众和目标受众和目标受众之间有哪些差别;节目的潜在受众是哪些人,利用什么途径可以吸引这些潜在的受众。根据这些信息再改进节目的风格,就可以有针对地提高节目的受众人数的受欢迎程度。如果收视数据有变动,那么变动的原因是受众还是节目本身。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为长期的规划提供帮助。
其次、收视数据可以协调媒体、广告商和商家之间的关系。
随着媒介市场的多元化,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所以每个媒介都面临着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的局面。媒介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过度到买方市场:媒体已经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意愿支配广告客户。广告客户在媒体中做广告,首先要考虑这个广告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现在,我国的广告效果监测手段还很不发达,在几乎没有能给特定广告提供专业的效果监测的情况下,广告客户就只能凭借收视数据来确定在哪个地方做广告。如果广告是通过广告公司 的代理,那么商家首先就会问广告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段而不是选择别的时段。广告公司也只有通过收视数据才能给商家一个交代。总之,收视数据是联系媒体、广告商和商家的纽带,在这三者中间起着调节作用。那些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收视水平的媒体必然会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商家也可以利用更高的“接受人群”,达到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收视数据在协调这些关系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局限。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购买行为。受众的最终购买一般要经过知(收看或收听广告)、情(对广告从而对产品有好感)、意(购买的意愿)、行(购买行为)四个阶段。商家最关注的是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广告是否刺激了商品的销售行为。如果有了这种刺激作用,那么广告的投入产出比例是否合适。而收视数据主要关注的是收视行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通过它只能了解到受众是否观看或收听了广告。却不能确定这种广告能不能转化成最后的购买行为。广告客户通过收视数据来了解广告效果时,其实是用第一个阶段来推测第四个阶段,所以经常会有误差。比如,有的节目收视或收听率很高,但是它的受众可能集中在购买力有限的阶层。那么中高档的消费品广告就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效果。虽然收视数据有这样的缺陷,但是在缺乏其他可信资料的情况下,还是媒介、广告商和商家的最佳选择。
二、收视数据的充分利用
收视数据的主要优点是它比经验和常识更加科学。它可以突破个人的视野、情感的局限,提供更加实证的结论。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一般有两种形式:原始数据和已经作好的分析结果。除了很专业的媒介调查公司以外,多数的公司都不具有传播学知识,对数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也不够了解,所以最好媒体自己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当媒体获得原始数据获得以后,得到的仅仅是节目的收听和收看的指标。有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指标;这数据的升降说明了什么;它和那些因素有相关关系,或者有因果关系;怎样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节目的定位和调整。这些都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甚至要做专门的调查寻求答案。.
如前文所说,收视数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了解受众,从而为节目制作提供信息。所以,了解节目的收视指数的上升或下降是比较初级的利用。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还要尽可能的包括受众的背景资料(主要是经过分析而挑选出来的、与受众的收视行为有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背景资料)。然后可以使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真正影响收视行为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节目调整才能够提高节目的接受程度。单纯的收视率或收听率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例如,收视数据的上升或- 3 -下降不仅是受众数量的改变,很可能是受众群体的整体流动;持平的收视数据并不代表受众属性的稳定。比如,某个节目的收视调查中,收视率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经过分析却发现,受众的个人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却在上升。表面上来看,节目的收视率比较稳定,所以节目不应该有大变动。但是实质上受众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就应该改变节目的设计:或者使节目适合以前的受众,以增加节目的收视;或者向高收入和高文化的水平靠拢,找出这类受众感兴趣的地方(诉求点),然后整个节目的设置向这方面靠拢,以便开发出节目的潜在受众。
从目前来看,获得收视数据主要通过以下程序:1、抽样:由于收视数据涉及到某个地区的全部的拥有某种接收设备的人,所以人数很大。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所以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普查来了解该地区每个人的收视情况。这样做不仅客观条件不允许,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目标人群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来推测全体受众的情况。科学的抽样是影响最后数据有效性的关键。2、实施:有些是建立固定的被调查人群,长期对他们追踪访问;有些是每次都更换新样本,每次都调查不同的人群。然后利用访员记录受访者的收视行为。3、汇总、分析:把所有收集起来的数据录入电脑做分析。4、总结结果:根据专门的传播知识解释这些数据,并且提供节目、栏目和频道建议。为节目的设置、竞争广告和媒介管理提供建议。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1、因为的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所以必然有随机波动,收视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它可以反映受众总体的大致情况,却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受众,所以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这一周和上一周的收视数据的上升或下降的意义不太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分析出收视数据的回归线(回归方程),看节目的中长期的收视水平相对于回归线(回归方程)的上升和下降水平。并且看这些上升和下降是不是可以用偶然的波动来解释。即使有非偶然的波动、也要找出合理的理论和事实解释,才能够确实得出节目收视情况的结论。轻易给节目和栏目下结论是很不可取的。
2、因为采用的是抽样调查而不是普查,所以一些特定受众的真实情况不可能得到反映,特别是当这些受众的比例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广告商想做一个给占人口少数的特定人群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他首先要了解这种人群的节目收视情况。如果媒体采用一般的收视数据,那么由于数据是抽样调查得到的,只访问了总体中的一小部分,要了解的受众又是少数人群,那么在收视数据中这类人的数量就非常少,根本不具备代表性。在当媒体想要深入了解节目的收视情况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候,普通的收视数据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必须针对这部分受众组织专门的调查,用定量方法或质的研究方法来解决。
3、整体的数据来源于每个受访者,在受访者和最终数据之间有很多的中间环节。在现实中,有些数据采集公司对用户不负责,数据采集的管理工作不完善,所以会影响数据的可信性。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反映受众的真实情况。当媒体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时,首先要想这些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避免在错误的信息基础上作出错误的决定。
4、收视数据反映的是受众的总体收视情况,发现不了受众的态度。比如说,收视数据可以发现观众是否打开了电视(国外已经研制出来可以测量电视前是否有大型动物(它还分不清人和狗之间的区别)的收视仪,它可以监测出电视是否被开着,但是根本被观看。但是,同样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时,电视前只蹲了一条狗;有时受众开着电视,却在呼呼大睡。)但是,受众观看电视的行为本身和态度却很难被发现。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节目的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是,节目有自己固定的、忠诚度很高的节目。这些受众对这些节目往往持有很肯定的态度。无论是节目改革还是台内评估,对这些节目都应该慎重考虑,不能仅仅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
三、数据的长期利用
随着大家对收视数据的重视和数据获得手段的改进,从节目播出到获得收视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例如,电视的收视率调查已经逐渐用人员测量仪代替了日记卡。日记卡是让样本户自己记录收视行为,然后由访员定期回收的方法。一般来说回收周期是一周。也就是说,中间的时间间隔最少是一星期。人员测量仪是一种可以自动记录受众收视行为的仪器,比较先进的人员测量仪可以通过电话线传输当天记录下来的数据。数据的短期利用也就越来越方便。但是,无论是评估节目还是为寻找影响收视行为的相关因素,仅仅是短期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从节目的评估来看,节目的短期升降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节目的收视数据是围绕一条回归线上下波动的,短期底于这条线或高于这条线并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节目更加受欢迎了,或者受欢迎的程度有所下降。收视数据反映的是收视的总体趋势,而不是几次确定的数目。这一点很象股票的走势图,它反映的也是升降的总体趋势。股价的升降要从总体的走势来分析,而不是偶然的升降。
此外收视数据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只有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才能发现规律。比如受季节的影响。实践证明,收视指数一般在冬季会达到最高点,在夏季会达到最低点。所以,进行中短期分析的时候,最好参照已经积累的数据和规律。现在建立大型的数据库是比较方便的。数据库最好能记录尽可能长的收视数据和影响收视数据的相关因素。越多的信息中就越能发现新规律,数据也越有说服力,结论就越有价值。
最后,还应该在大型事件和突发事件出现时,进行有针对的数据收集工作。突发事件和大型事件在媒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通过这些事件可以寻找出受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第一求诉率、信息深度要求等。这些数据对媒介有很有价值,在媒介的经营和节目策划非常重要。
总之,收视数据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信息,在媒介经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好、利用好收视数据可以起到节目调整、联系广告商和说服受众等作用。当然它也有缺陷:只能记录收视行为,不能记录行为背后的情感和节目忠诚度。如果利用好收视数据,再结合其它方法,完全可以给媒介的内部经营和外部发展带来全新的理念。
收视数据是为了解节目收视情况以便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我国多数电台和电视台都越来越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媒介经营从“拍脑袋”、凭经验到相信客观数据是媒介经营管理和节目设置的一大进步。但是,数据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所用,这些数据最终能用来干什么,怎样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收视数据的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收视数据指的是通过调查获得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数据。按照使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视的收看数据和广播的收听数据。按照获得数据的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收视数据和满意度数据。我国主要采用收视数据。满意度数据在香港和日本有一定的应用,这种数据主要是借鉴了商品的用户满意度指数,用来了解受众对某媒体或某节目的满意程度。我国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步从国外引进收视数据。1996年,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了“关于在广播电视系统推荐使用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电视收视率的通知”后,收视数据正式确立了地位。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台都比较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普遍都花钱从统计局、专业的收视率调查公司或市场调查公司购买数据。但是,无庸置言,我国对收视数据的有效分析、利用程度还比较低,收视数据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一、收视数据的作用
眼下,多数电台和电视台主要把收视数据用于台内的管理。比如什么节目该上马,什么节目该裁掉;用来评奖和评优等。理论界也主要关注如何利用收视数据形成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可以说,这种利用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水平上,没有明确收视数据的真正用途,还没有开发数据的主要作用。台内考评只是收视数据的用途之一,它在收视数据的诸方面的作用中不应该占主要作用。想要了解收视数据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它的产生过程。
收视数据是利用统计方法,在作为总体的收视人群中抽取部分样本,根据样本的情况来推断总体情况。它一般从以下几种方式获得:1、人员测量仪:一种可以记录受众收看或收听时间的专门仪器,可以定时反馈给数据中心。2、日记卡:由受访者填写特定格式的表格,记录自己的收视行为。3、面访:通过上门或拦截访问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4、电话访问:由访员向目标受众打电话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
由于现在的电视收视率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好一点,有效访问的成功率也比较高,特别是采用人员测量仪,数据的客观性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这两种方式在电视受众调查中使用的比较多。后两种方式主要用在广播中的受众调查中。
在问卷设计中(人员测量仪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问卷,但是它要求样本户提供背景资料。比如年龄、家庭人口数、收入等等)如果主要关注的是受众收视的行为和动向,而不是不关心受众对特定节目和栏目的满意程度,那么获得的数据就是收视率;如果主要想了解受众对特定频道、栏目和节目的满意程度,那么数据就是收视满意度。总之,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得到的数据,无论数据是收视率还是满意度,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受众,受众的眼球才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收视率首先是用来了解受众需求,从而为节目编排提供指导。专业人员收到每个样本的收视情况后,都要汇总。把这些数据建立在一个大的数据库里面,然后进行分析。首先要分析节目和频道的走势,一般都要通过图表体现出来。然后在传播学知识的指导之下,利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复杂的数据背后的规律。可以了解到哪些人在收看或收听节目,他们的社会属性如何,具有这种社会属性的人对节目的兴趣点在哪个地方。从而能够调节节目的类型、风格等。让节目更加适合这些受众。
收视数据还可以帮助媒体了解到节目的实际受众和目标受众和目标受众之间有哪些差别;节目的潜在受众是哪些人,利用什么途径可以吸引这些潜在的受众。根据这些信息再改进节目的风格,就可以有针对地提高节目的受众人数的受欢迎程度。如果收视数据有变动,那么变动的原因是受众还是节目本身。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为长期的规划提供帮助。
其次、收视数据可以协调媒体、广告商和商家之间的关系。
随着媒介市场的多元化,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所以每个媒介都面临着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的局面。媒介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过度到买方市场:媒体已经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意愿支配广告客户。广告客户在媒体中做广告,首先要考虑这个广告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现在,我国的广告效果监测手段还很不发达,在几乎没有能给特定广告提供专业的效果监测的情况下,广告客户就只能凭借收视数据来确定在哪个地方做广告。如果广告是通过广告公司 的代理,那么商家首先就会问广告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段而不是选择别的时段。广告公司也只有通过收视数据才能给商家一个交代。总之,收视数据是联系媒体、广告商和商家的纽带,在这三者中间起着调节作用。那些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收视水平的媒体必然会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商家也可以利用更高的“接受人群”,达到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收视数据在协调这些关系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局限。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购买行为。受众的最终购买一般要经过知(收看或收听广告)、情(对广告从而对产品有好感)、意(购买的意愿)、行(购买行为)四个阶段。商家最关注的是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广告是否刺激了商品的销售行为。如果有了这种刺激作用,那么广告的投入产出比例是否合适。而收视数据主要关注的是收视行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通过它只能了解到受众是否观看或收听了广告。却不能确定这种广告能不能转化成最后的购买行为。广告客户通过收视数据来了解广告效果时,其实是用第一个阶段来推测第四个阶段,所以经常会有误差。比如,有的节目收视或收听率很高,但是它的受众可能集中在购买力有限的阶层。那么中高档的消费品广告就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效果。虽然收视数据有这样的缺陷,但是在缺乏其他可信资料的情况下,还是媒介、广告商和商家的最佳选择。
二、收视数据的充分利用
收视数据的主要优点是它比经验和常识更加科学。它可以突破个人的视野、情感的局限,提供更加实证的结论。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一般有两种形式:原始数据和已经作好的分析结果。除了很专业的媒介调查公司以外,多数的公司都不具有传播学知识,对数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也不够了解,所以最好媒体自己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当媒体获得原始数据获得以后,得到的仅仅是节目的收听和收看的指标。有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指标;这数据的升降说明了什么;它和那些因素有相关关系,或者有因果关系;怎样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节目的定位和调整。这些都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甚至要做专门的调查寻求答案。.
如前文所说,收视数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了解受众,从而为节目制作提供信息。所以,了解节目的收视指数的上升或下降是比较初级的利用。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还要尽可能的包括受众的背景资料(主要是经过分析而挑选出来的、与受众的收视行为有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背景资料)。然后可以使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真正影响收视行为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节目调整才能够提高节目的接受程度。单纯的收视率或收听率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例如,收视数据的上升或- 3 -下降不仅是受众数量的改变,很可能是受众群体的整体流动;持平的收视数据并不代表受众属性的稳定。比如,某个节目的收视调查中,收视率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经过分析却发现,受众的个人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却在上升。表面上来看,节目的收视率比较稳定,所以节目不应该有大变动。但是实质上受众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就应该改变节目的设计:或者使节目适合以前的受众,以增加节目的收视;或者向高收入和高文化的水平靠拢,找出这类受众感兴趣的地方(诉求点),然后整个节目的设置向这方面靠拢,以便开发出节目的潜在受众。
从目前来看,获得收视数据主要通过以下程序:1、抽样:由于收视数据涉及到某个地区的全部的拥有某种接收设备的人,所以人数很大。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所以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普查来了解该地区每个人的收视情况。这样做不仅客观条件不允许,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目标人群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来推测全体受众的情况。科学的抽样是影响最后数据有效性的关键。2、实施:有些是建立固定的被调查人群,长期对他们追踪访问;有些是每次都更换新样本,每次都调查不同的人群。然后利用访员记录受访者的收视行为。3、汇总、分析:把所有收集起来的数据录入电脑做分析。4、总结结果:根据专门的传播知识解释这些数据,并且提供节目、栏目和频道建议。为节目的设置、竞争广告和媒介管理提供建议。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1、因为的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所以必然有随机波动,收视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它可以反映受众总体的大致情况,却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受众,所以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这一周和上一周的收视数据的上升或下降的意义不太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分析出收视数据的回归线(回归方程),看节目的中长期的收视水平相对于回归线(回归方程)的上升和下降水平。并且看这些上升和下降是不是可以用偶然的波动来解释。即使有非偶然的波动、也要找出合理的理论和事实解释,才能够确实得出节目收视情况的结论。轻易给节目和栏目下结论是很不可取的。
2、因为采用的是抽样调查而不是普查,所以一些特定受众的真实情况不可能得到反映,特别是当这些受众的比例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广告商想做一个给占人口少数的特定人群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他首先要了解这种人群的节目收视情况。如果媒体采用一般的收视数据,那么由于数据是抽样调查得到的,只访问了总体中的一小部分,要了解的受众又是少数人群,那么在收视数据中这类人的数量就非常少,根本不具备代表性。在当媒体想要深入了解节目的收视情况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候,普通的收视数据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必须针对这部分受众组织专门的调查,用定量方法或质的研究方法来解决。
3、整体的数据来源于每个受访者,在受访者和最终数据之间有很多的中间环节。在现实中,有些数据采集公司对用户不负责,数据采集的管理工作不完善,所以会影响数据的可信性。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反映受众的真实情况。当媒体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时,首先要想这些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避免在错误的信息基础上作出错误的决定。
4、收视数据反映的是受众的总体收视情况,发现不了受众的态度。比如说,收视数据可以发现观众是否打开了电视(国外已经研制出来可以测量电视前是否有大型动物(它还分不清人和狗之间的区别)的收视仪,它可以监测出电视是否被开着,但是根本被观看。但是,同样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时,电视前只蹲了一条狗;有时受众开着电视,却在呼呼大睡。)但是,受众观看电视的行为本身和态度却很难被发现。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节目的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是,节目有自己固定的、忠诚度很高的节目。这些受众对这些节目往往持有很肯定的态度。无论是节目改革还是台内评估,对这些节目都应该慎重考虑,不能仅仅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
三、数据的长期利用
随着大家对收视数据的重视和数据获得手段的改进,从节目播出到获得收视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例如,电视的收视率调查已经逐渐用人员测量仪代替了日记卡。日记卡是让样本户自己记录收视行为,然后由访员定期回收的方法。一般来说回收周期是一周。也就是说,中间的时间间隔最少是一星期。人员测量仪是一种可以自动记录受众收视行为的仪器,比较先进的人员测量仪可以通过电话线传输当天记录下来的数据。数据的短期利用也就越来越方便。但是,无论是评估节目还是为寻找影响收视行为的相关因素,仅仅是短期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从节目的评估来看,节目的短期升降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节目的收视数据是围绕一条回归线上下波动的,短期底于这条线或高于这条线并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节目更加受欢迎了,或者受欢迎的程度有所下降。收视数据反映的是收视的总体趋势,而不是几次确定的数目。这一点很象股票的走势图,它反映的也是升降的总体趋势。股价的升降要从总体的走势来分析,而不是偶然的升降。
此外收视数据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只有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才能发现规律。比如受季节的影响。实践证明,收视指数一般在冬季会达到最高点,在夏季会达到最低点。所以,进行中短期分析的时候,最好参照已经积累的数据和规律。现在建立大型的数据库是比较方便的。数据库最好能记录尽可能长的收视数据和影响收视数据的相关因素。越多的信息中就越能发现新规律,数据也越有说服力,结论就越有价值。
最后,还应该在大型事件和突发事件出现时,进行有针对的数据收集工作。突发事件和大型事件在媒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通过这些事件可以寻找出受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第一求诉率、信息深度要求等。这些数据对媒介有很有价值,在媒介的经营和节目策划非常重要。
总之,收视数据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信息,在媒介经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好、利用好收视数据可以起到节目调整、联系广告商和说服受众等作用。当然它也有缺陷:只能记录收视行为,不能记录行为背后的情感和节目忠诚度。如果利用好收视数据,再结合其它方法,完全可以给媒介的内部经营和外部发展带来全新的理念。
展开全部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如何统计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问题我好象回答过次~
有专门的陪线设施~
如有1000户人家有这设施
那就取这1000户人家计算
如有100户人家再看同一电视节目那就~
不说了~有事
有专门的陪线设施~
如有1000户人家有这设施
那就取这1000户人家计算
如有100户人家再看同一电视节目那就~
不说了~有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那个是骗人的,有专门的公司统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4-08-18
展开全部
踏入电视圈,收视率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就像一面魔镜,折射着电视台的运营状况和节目受欢迎程度。这个神奇的数字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Nielsen——电视收视率的幕后操盘手
提起收视率统计,就不得不提Nielsen,这家成立于1923年的美国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媒体调查和数据分析巨头。在电视收视率统计领域,Nielsen更是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神秘的日记本和电子设备
Nielsen统计收视率的方法,可谓别具一格。他们会从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家庭和个人,作为收视率样本。这些样本家庭会收到一本收视日记本,每天需要详细记录家庭成员在指定时段收看的所有电视节目和频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Nielsen也逐渐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例如机顶盒和智能电视。这些设备能够自动记录收看数据,省去了繁琐的手工记录过程,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揭秘观众喜好
收集到这些原始数据后,Nielsen便会进行复杂的统计和分析。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人口统计数据,将观众细分为不同的群体,例如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通过交叉分析这些数据,Nielsen可以分析出不同群体对不同节目的偏好,从而绘制出精准的收视率图谱。
收视率的指标与分类
收视率有多种衡量指标,最常见的包括:
到达率:某个特定时段内,收看过某档节目的观众数量占样本总量的比例。
平均收视率: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某档节目平均每分钟的观众数量占样本总量的比例。
收视份额:某个特定时段内,某档节目观众数量占同时段所有节目的观众数量的比例。
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收视率还可分为实时收视率和延时收视率。实时收视率通过电子设备实时监测,可以快速了解观众的即时反应。延时收视率则通过日记本或录像回放的方式统计,覆盖的时段更长,反映的收视情况更全面。
收视率对电视行业的意义
收视率是电视台重要的衡量指标,它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制作、编排和广告投放。高收视率意味着节目受观众欢迎,电视台可以获得更高的广告收入。低收视率则会促使电视台反思节目内容和编排策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收视率只是衡量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的一个维度,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影响节目的成功。例如,口碑、舆论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
Nielsen——电视收视率的幕后操盘手
提起收视率统计,就不得不提Nielsen,这家成立于1923年的美国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媒体调查和数据分析巨头。在电视收视率统计领域,Nielsen更是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神秘的日记本和电子设备
Nielsen统计收视率的方法,可谓别具一格。他们会从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家庭和个人,作为收视率样本。这些样本家庭会收到一本收视日记本,每天需要详细记录家庭成员在指定时段收看的所有电视节目和频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Nielsen也逐渐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例如机顶盒和智能电视。这些设备能够自动记录收看数据,省去了繁琐的手工记录过程,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揭秘观众喜好
收集到这些原始数据后,Nielsen便会进行复杂的统计和分析。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人口统计数据,将观众细分为不同的群体,例如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通过交叉分析这些数据,Nielsen可以分析出不同群体对不同节目的偏好,从而绘制出精准的收视率图谱。
收视率的指标与分类
收视率有多种衡量指标,最常见的包括:
到达率:某个特定时段内,收看过某档节目的观众数量占样本总量的比例。
平均收视率: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某档节目平均每分钟的观众数量占样本总量的比例。
收视份额:某个特定时段内,某档节目观众数量占同时段所有节目的观众数量的比例。
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收视率还可分为实时收视率和延时收视率。实时收视率通过电子设备实时监测,可以快速了解观众的即时反应。延时收视率则通过日记本或录像回放的方式统计,覆盖的时段更长,反映的收视情况更全面。
收视率对电视行业的意义
收视率是电视台重要的衡量指标,它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制作、编排和广告投放。高收视率意味着节目受观众欢迎,电视台可以获得更高的广告收入。低收视率则会促使电视台反思节目内容和编排策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收视率只是衡量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的一个维度,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影响节目的成功。例如,口碑、舆论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