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200

内容:考试分两个卷:一卷为所报学科高中教材为主的专业知识,满分100分;二卷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知识,满分为50分。求精选考试试题,附答案... 内容:考试分两个卷:一卷为所报学科高中教材为主的专业知识,满分100分;二卷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知识,满分为50分。

求精选考试试题,附答案的那种,最好是Word格式,如果能详细给出一二卷模拟试题的,可以追加200分,请大家帮帮忙,好好找找,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e5llll
2009-08-14 · TA获得超过10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8.7万
展开全部
回答 共 3 条
检举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卷)
初中语文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课程标准(1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Kyla12AL4
2009-08-01 · TA获得超过15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6万
展开全部
笔试的设计的内容比较多,有类似公务员考试的选择题,包括常识(文学历史,也有一两道时事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思维,推理题等等;还有计算机的英语,都是选择题;还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最后就是专业知识(语文)的考题。 卷面是百分制的,但专业知识占的比重最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angyaoxuan080
2009-08-01 · TA获得超过64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招聘中小学教师考试试题(卷)
初中语文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课程标准(1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B.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C.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D.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B.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C.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根据课标对阅读的要求,你认为下列四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B.阅读是学生的集体行为,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C.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D.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根据课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可集中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
4.对初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 ( )
A.优秀诗文80篇 B.优秀诗文60篇
C.优秀诗文50篇 D.优秀诗文100篇
5.初中学生在阅读中要了解的表达方式是 ( )
A.叙述 说明 议论 B.叙述 描写 议论
C.叙述 描写 说明 议论 D.叙述 说明 议论 描写 抒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初中学生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有 个左右会写。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万字。
8.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字,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字的习作。
9.语文课程应植根于 ,面向 ,面向 。
得分 评卷人

二、专业知识(60分)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0.按要求默写填空,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8分)
①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⑥写出初中教材中古诗词中带“月”的两句诗。
。 。
1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落霞孤骛( ),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 ),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能力,没有 ,没有 ,没有 ,那么你面对“断臂的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你缔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你捧起语文课文,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像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1ín láng( ) ( ) 满目的艺术美。
①短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2分)
错别字: 改正 错别字: 改正
②给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分)
骛 弊 1ín láng
③根据语境把下列短语恰当地填在原文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①审美的感受 ②审美的眼睛 ③审美的耳朵
12.语文知识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①常用的叙述方式有 、 、 、 。
②记叙文包括: 、 、 、 等类文章。
③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 、

④说明的顺序有: 、 、 。
⑤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
、 。
⑥小说的三要素是: 、 、

1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 ;
, 。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6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
B.增其旧制 制: 。
C.或异二者之为 为: 。
15.第①段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4分)
A. B.
1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4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
17.第②段中“古仁人”指 ;“古仁人之心”具体指 。(2分)
18.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忧乐观,就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的此种观点有哪些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3分)
答:


(五)阅读短文《恩师》完成后面的题(18分)
恩 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谓恩师的活写照。师父这个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凡是有文化传统的国家,尊师之道十分自然。
章太炎先生是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中,有成就的太多。如名教授黄侃、钱玄同、马幼渔、许寿棠,还有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俩。一九三二年,章太炎北上讲学,在北京的弟子一个个已名成功就。由于章太炎乡音极重,估计到多数学生听不懂,已是名教授的钱玄同和刘半农自告奋勇做翻译,一个口译,一个用粉笔在黑板上笔录,一丝不苟,毕恭毕敬。坐在下面听讲演的学生,见自己的教师现身说法,说不出的佩服和敬重。钱玄同当时是国文系的主任,章太炎去他所在的学校讲演,钱扶上扶下,执弟子礼甚恭。北京报界纷纷报道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尊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对老师不恭敬,无论谁都会觉得应该打屁股。但是中国的尊师,很容易流于形式,如果老师本身没什么了不起的,学生虽然做出了尊敬的样子,仍然免不了沽名钓誉。为人师者,占了年龄和知识上的便宜,摆一点架子很近情理,但是真正得到名副其实的敬重,并不容易。
《幼学琼林》中便有这样的句子:“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做老师的须善教,善教,然后有弟子的学业之成功。为人师表不是桩玩笑。做老师有时很容易,可是像样的老师并不好做。
丰子恺先生一谈到自己的恩师李叔同时,总是充满感激之情。李叔同给人有大才子印象,在浙江师范做教师时,他教音乐和美术,可是他的国文比国文老师好,外文比外文老师好,他的书法全国闻名。在浙江师范,李叔同可以拿许多个第一名。他是中国第一位画裸体画的画家,第一批演文明戏的演员,他演“茶花女”中的茶花女,戏剧史上必须提到他,他也是最早介绍西洋音乐的人,当年流行的《祖国歌》就是他谱的曲,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歌,是他根据英国名歌曲谱重新填的词,然而李叔同从来不恃才傲物,他做别人的老师,不是靠自己的才华折服人,而是以身作则,处处严于律已,用实际行动教育弟子。
丰子恺先生后来才专攻绘画,最初是绘画和音乐双管齐下。丰子恺讲李叔同上音乐课,总是穿得整整齐齐,绝对不可能迟到,他一向是以自己的认真来迫使学生不得不认真,丰子恺习琴,每弹错一次,李就回头看他一眼。丰子恺曾说过,他对这一看比什么都害怕,比较长的一顿训话更有效更感动。在后来做人的漫长生涯中,丰子恺每做错一件事,便能想到李叔同回头的那一看。……
李叔同音乐方面的传人是刘质平。刘以后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相当高。他出身贫寒,留学日本时,经济没来源。李叔同知道后,很认真地给刘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然后一一说出支出款项:“现每月收入薪水百零五元,出款,上海家用四十元(年节另加),天津家用廿五元(年节另加)自己食物十元,自己零用五元,自己应酬买物添衣费五元,如此正确计算,严守之数,不再多费,每月可余廿元,此廿元即可以作君学费用。将来不佞之薪水,大约有减无增,但再减去五元,仍无大妨碍,自己用之款内,可以再加节省,如再多减,则觉困难矣。”李后来出家做和尚,成了高僧弘一法师,尘心既断,临出家时,还备了一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尚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爱生如此,似乎已趋于极端,然而不爱护学生,又何以谈尊师。
19.如何理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3分)
答:


20.北京报界为什么纷纷报道钱玄同对自己的老师章太炎执弟子之礼恭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在何处?(3分)
答:


21.尝试翻译作者引用的《幼学琼林》中的一组句子。(3分)
答:


22.李先生在给刘质平的信中说的话,见画线句,其中流露的是怎样一份情感?又是怎样一种精神?(3分)
答:


23.作者说:“不爱护学生,又何以谈尊师”,你认为老师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3分)
答:


24.文章谈了为人师表的典范,我们不应奢望所有的老师都像李叔同先生那样。你认为老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首先应做到哪一点?(3分)
答: 。

得分 评卷人

三、教材教法(25分)

25.请你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紧扣课题《背影》或《岳阳楼记》,完成一段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创设情境的导语设计,字数在200字以内。(5分)

(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6题
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成长,必须经历不断的“丧失”:新生儿必须剪断脐带丧失同母体的生理联系;儿童必须断奶丧失母亲温暖的怀抱;青年必须独立谋生丧失家庭的经济支持……不失弓箭不会拥有土地,不丧失乡村不会拥有城市,不丧失欧洲大陆不会有美洲的崛起,不丧失家园不会使犹太人更亲近上帝、智慧和财富……,人类的第一次丧失,第一次痛楚、每一次的渐行渐远,都伴随着种种伟大的发现和不断的成长。
26.请以“丧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指导文章。(20分)
要求:①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②体现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③字数500字左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