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并没有被真正意义上的消灭,它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隔离了病原体。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专家、历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详情可以参考下面的扩展资料。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
鼠蚤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大幅减少,但在我国西部、西北部仍有散发病例发生。
扩展资料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为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是主要传染源。野狐、野狼、野猫、野兔、骆驼和羊也可能是传染源。病人是肺型鼠疫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经皮肤传播
接触传播。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无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疫区的野外工作者、与旱獭密切接触的猎人、牧民是高危人群。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
黑死病并没有被真正意义上的消灭,它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隔离了病原体。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专家、历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详情可以参考下面的扩展资料。
扩展资料
鼠疫(黑死病)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1.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
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也可口服磺胺嘧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3)医务人员保护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死病
没有被消灭。
在过去1,500年里,据信黑死病造成了全球各地两亿人的死亡。仅14世纪黑死病席卷亚洲和欧洲,据信就有大约2,300万人因此而死。到现在,全世界每年仍然有1,000到3,000人受到黑死病影响,不过,如果发现的早就可以用抗生素治愈。
扩展资料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英国利物浦大学的邓肯教授和斯科特博士提出一项理论,认为在中古世纪造成2,300万人死亡的黑死病可能只是暂时蛰伏,有可能再次爆发。
研究人员这个说法的根据是,黑死病不是由淋巴腺鼠疫所引起,而是由于其他病毒。邓肯说,“我们相信病毒伺机而动,准备再次爆发。”
参考资料:人民网《英科学家说黑死病可能再爆发》
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专家、历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但通常认为与当时西欧各国家有组织的集体性抗黑死病行动有关。在这些行动中,隔离是最有效的手段。
黑死病是指从13世纪一直持续到17世纪的欧洲大瘟疫,因患者晚期的皮肤会因皮下出血变黑而得名。它在14世纪中期杀死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欧洲人。也是在那个时期,各个西欧国家先后开始采取集体防疫措施。从最早的各个国家自顾自的到国际间相互合作。这些措施最有效的就是严厉的隔离制度:患者隔离、村庄隔离、往来人员隔离、往来货物也隔离。每个国家的隔离都举全国之力全力而为,从国家机构到宗教,到平民百姓,最终,在1656至1721年间,西欧诸国就先后走出黑死病的阴影。
但当时的西欧人并未发明出医治黑死病的药物,对这种疾病的起因和传播渠道也不清楚。
现代通常认为,黑死病是由鼠疫引发的,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黑死病是当时欧洲几个鼠疫的统称: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 。
现代科学认为黑死病病毒已基本灭绝,但鼠疫却仍然是有发生。
我国1935年沈阳康平曾暴发鼠疫,致78人死亡。
2014年,甘肃玉门市还发生一例鼠疫病例,患者已死亡。
现在,黑死病是鼠疫的别称。
中世纪的欧洲受到瘟疫的肆虐,凡是得此病者,皮肤会出现许多黑斑,进而全身虚脱,神志不清,发高烧,最后痛苦的死去,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欧洲人叫做“黑死病”,那是因为中世纪的欧洲人对此病懵懂无知,古中国称之为鼠疫。黑死病发生于1348年~1451年,是在欧洲爆发的一次大型瘟疫,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曾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一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瘟疫。
黑死病消失最主要的原因是隔离了病原体。
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其消失原因通常被认为是与当时欧洲各国有组织的进行集体性抗黑死病行动有关,各个欧洲国家先后开始采取集体防疫措施,在这些措施中,隔离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因为传染病最怕的就是人类做好隔离,然后消灭病原体。在那个时期,欧洲实行了最严厉的隔离制度:患者隔离、村庄隔离、往来人员隔离、往来货物也隔离,最终,在1656至1721年间,欧洲诸国就先后走出黑死病的阴影。人们懂得了消毒,而且运用隔离截制了疾病的传播,再加上人的免疫抗性不断增加,黑死病也就慢慢消失了。
上图为黑死病传播时间和地域。
黑死病在1347年发现于西西里,随即便传播到北非整个意大利和西班牙,法国;1349年传播到奥地利、瑞士、德意志和尼德兰;1350年传播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沿岸;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整个欧洲都笼罩着黑死病的阴霾,因为鼠疫在当时的医疗条件面前,简直就是能传染的绝症,据统计,这场瘟疫造成欧洲至少2500万人死亡,整个欧洲都差点因此毁掉。
(图片为描述黑死病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