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日战争

这场战争在什么背景下进行,带来什么影响?... 这场战争在什么背景下进行,带来什么影响? 展开
 我来答
goldflower123
2009-08-04 · TA获得超过7.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28%
帮助的人:1亿
展开全部
一、战争背景
1、战争的起因
这场战争是以阿冲突的一部分,这场冲突自1948年以来已经造成多场战争。在稍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
在战争前几年里,以色列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上建立了许多防御工事。1971年以色列花费了5亿元在苏伊士运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堡垒系统,这座堡垒被命名为巴列夫防线(Bar Lev Line),名称来自以色列将军哈伊姆·巴列夫(General Chaim Bar-Lev)。
埃及和叙利亚都想取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层却不想归还这些土地。
不过依据以色列前总统Chaim Herzog的说法:
“在1967年6月19日, 以色列联合政府已经投票无异议通过将归还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给埃及和叙利亚,以换取达成和平协议。戈兰高地将会非军事化,也将和埃及展开有关西奈半岛的堤蓝海峡(Straits of Tiran)的沟通。政府也决定要和约旦国王展开关于东方边界的谈判。”
无论如何,稍后阿拉伯国家在喀土木协议(Khartoum Arab Summit)中决定,与以色列“拒绝和平、拒绝接触、拒绝谈判”。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继承他的是萨达特,萨达特决定经由战争手段取回在六日战争中的失土。1971年,萨达特在与联合国调停大使Gunnar Jarring的谈话中声明,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装部队”并且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中的所有条款,埃及才会“准备与以色列和平共处”,以色列的答复则是绝不会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边界。
萨达特寄望于以小规模的战胜以色列便能改变现状。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Hafez al-Assad)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对和以色列的谈判完全不感兴趣,并认为只有用完全的军事手段才能夺回戈兰高地。从六日战争以来,阿萨德便进行庞大的扩军备战,他希望让叙利亚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的军事霸主。在埃及的援助下,阿萨德认为叙利亚军已经有绝对的胜算击败以色列并取回失土。阿萨德认为只有在以武力夺回戈兰高地后谈判才会展开,到时将能威逼以色列交出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并且逼以色列做出其它的让步。
萨达特同样期盼战争的来临。“萨达特掌权三年以来……是历史上埃及人民士气最低落的时期……经济一直低迷不振。发动战争是孤注一掷的选择。” (Rabinovich, 13)。在萨达特的传记里,作者Raphael Israeli描述萨达特面临到埃及自从六日战争以来士气低迷的问题,认知到在进行任何改革之前都须先克服这种战败的羞耻感。埃及的经济已经陷入混乱,但萨达特察觉到他将要推行的改革必定会在部分埃及人口里不受欢迎。而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将能让他获得人民普遍支持。一部分的埃及人,尤其是那些发起许多抗议活动的埃及大学学生,强烈主张进行一场战争以夺回西奈半岛,而萨达特掌权三年来还未发动战争让他们相当不满。
其它的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较不感兴趣。约旦的侯赛因国王担心若是战争失败将会再次失去土地(约旦在之前的六日战争中失去了占一半人口的土地)。同时萨达特承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亚西尔·阿拉法特在战胜后将会让他们管理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而约旦国王则认为西岸地区应该属于约旦的国土。而且,在1970年爆发的黑色九月事件(Black September crisis)巴解与约旦的内战中,叙利亚曾军事介入支持巴解,进一步造成约旦和叙利亚的不合。
伊拉克和叙利亚同样关系紧张,伊拉克也拒绝参加开头的攻势。黎巴嫩则由于军力过小和内部的不稳定而没有参加。在开战前一个月萨达特忙于在外交上争取支持,到1973年的秋天,萨达特宣称已经得到超过100个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大多来自阿拉伯国家联盟、不结盟运动的参与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国家。萨达特也在欧洲争取支持,并且获得了一些成功。英国和法国首度支持了阿拉伯国家,在战争爆发前西德则成了埃及最大的军备来源国。
2、引发战争的事件
萨达特于1972年公开宣称埃及将会和以色列开战,并说埃及已经准备好“牺牲1百万名士兵”。1972年底以来,萨达特专注于建军备战,从苏联那里取得了MiG-23战机、SA-6防空飞弹、RPG-7反坦克榴弹、T-62坦克,尤其是AT-3反坦克飞弹,并且改良了军事战术。在六日战争中造成军事失败的无能将领被有才能者取代。
超级大国的介入也是影响两场战争结果的主要因素。苏联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埃及军事上的弱点,美国与盟国支持以色列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而苏联则只在相当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埃及防卫性的武器。前任总统纳赛尔曾经造访莫斯科,纳塞尔极力恳求莫斯科高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拒绝提供武器,他将会返回埃及向埃及人民宣布苏联已经遗弃了他们,并反过来向美国求取支持,如此美国将会在此地区占上风。由于苏联无法接受美国介入埃及,最后只好答应提供埃及防空飞弹以防御边界。
事实上埃及在之前1968年所发动消耗战役(War of Attrition)的一个潜在目标便是为了逼迫苏联提供埃及更先进的武器军备,埃及感觉到唯一足以说服苏联相信埃及军备落后不足的方法,便是将这些落后的武器投入实战中,对抗由美国提供以色列的先进武器,并以这些实战的落败来说服苏联提供更先进的军武。
纳赛尔与苏联的关系在1967年的战争中产生冲突,苏联希望埃及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和以色列的冲突。苏联不计代价希望避免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以免与美国展开进一步的对抗。美苏于奥斯陆的与会更进一步朝向保持现状,而这是埃及所无法接受的。由于担心准备战争的意图被苏联察觉,埃及开始驱逐当时停留在埃及的苏联军事顾问团。1972年7月萨达特驱逐了几乎全部20,000名苏联军事顾问,并且在外交政策上开始向美国靠拢。
苏联认为萨达特不会有机会赢得战争,他们警告萨达特,任何跨越苏伊士运河的行动都会由于以色列严密的防御而死伤惨重。苏联当时正致力于缓和政策,因此极不乐见中东出现不稳定的情势。在1973年6月与尼克松的会面中,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建议以色列应该撤回1967年的边界,勃列日涅夫称如果以色列不这样做,“苏联将很难维持目前的和平状态”,暗示了当时苏联对萨达特发动战争的意图已经无能为力。(Rabinovich, 39)
在1973年4月9日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访问时,萨达特再次威胁向以色列发动战争。在1973年里,阿拉伯国家举行了数次大型的军事演习,每次都引起以色列军方提升到最高的警戒状态,而每次都在几天后回复平静。以色列的领导人相信,如果战争爆发,以色列空军能像以往一样很快的击溃敌人。
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年,1972年10月24日,萨达特在一次与军方高层的会议中,透露了他发起战争的意图,即使是在苏联并不支持的情况下。(Rabinovich, 25)战争计划在极机密下拟定,即使军中的高阶指挥官也只在战争爆发前不到1个礼拜才被告知,而士兵们则在几个小时前才被告知。攻击计划代号为Operation Badr,也就是阿拉伯文里“满月”的意思。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45994.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zf121400
2009-08-04 · TA获得超过11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战争的起因
  这场战争是以阿冲突的一部分,这场冲突自1948年以来已经造成多场战争。在稍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
  在战争前几年里,以色列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上建立了许多防御工事。1971年以色列花费了5亿元在苏伊士运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堡垒系统,这座堡垒被命名为巴列夫防线(Bar Lev Line),名称来自以色列将军哈伊姆·巴列夫(General Chaim Bar-Lev)。
  埃及和叙利亚都想取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层却不想归还这些土地。
  不过依据以色列前总统Chaim Herzog的说法:
  “在1967年6月19日, 以色列联合政府已经投票无异议通过将归还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给埃及和叙利亚,以换取达成和平协议。戈兰高地将会非军事化,也将和埃及展开有关西奈半岛的堤蓝海峡(Straits of Tiran)的沟通。政府也决定要和约旦国王展开关于东方边界的谈判。”
  无论如何,稍后阿拉伯国家在喀土木协议(Khartoum Arab Summit)中决定,与以色列“拒绝和平、拒绝接触、拒绝谈判”。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继承他的是萨达特,萨达特决定经由战争手段取回在六日战争中的失土。1971年,萨达特在与联合国调停大使Gunnar Jarring的谈话中声明,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装部队”并且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中的所有条款,埃及才会“准备与以色列和平共处”,以色列的答复则是绝不会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边界。
  萨达特寄望于以小规模的战胜以色列便能改变现状。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Hafez al-Assad)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对和以色列的谈判完全不感兴趣,并认为只有用完全的军事手段才能夺回戈兰高地。从六日战争以来,阿萨德便进行庞大的扩军备战,他希望让叙利亚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的军事霸主。在埃及的援助下,阿萨德认为叙利亚军已经有绝对的胜算击败以色列并取回失土。阿萨德认为只有在以武力夺回戈兰高地后谈判才会展开,到时将能威逼以色列交出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并且逼以色列做出其它的让步。
  萨达特同样期盼战争的来临。“萨达特掌权三年以来……是历史上埃及人民士气最低落的时期……经济一直低迷不振。发动战争是孤注一掷的选择。” (Rabinovich, 13)。在萨达特的传记里,作者Raphael Israeli描述萨达特面临到埃及自从六日战争以来士气低迷的问题,认知到在进行任何改革之前都须先克服这种战败的羞耻感。埃及的经济已经陷入混乱,但萨达特察觉到他将要推行的改革必定会在部分埃及人口里不受欢迎。而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将能让他获得人民普遍支持。一部分的埃及人,尤其是那些发起许多抗议活动的埃及大学学生,强烈主张进行一场战争以夺回西奈半岛,而萨达特掌权三年来还未发动战争让他们相当不满。
  其它的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较不感兴趣。约旦的侯赛因国王担心若是战争失败将会再次失去土地(约旦在之前的六日战争中失去了占一半人口的土地)。同时萨达特承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亚西尔·阿拉法特在战胜后将会让他们管理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而约旦国王则认为西岸地区应该属于约旦的国土。而且,在1970年爆发的黑色九月事件(Black September crisis)巴解与约旦的内战中,叙利亚曾军事介入支持巴解,进一步造成约旦和叙利亚的不合。
  伊拉克和叙利亚同样关系紧张,伊拉克也拒绝参加开头的攻势。黎巴嫩则由于军力过小和内部的不稳定而没有参加。在开战前一个月萨达特忙于在外交上争取支持,到1973年的秋天,萨达特宣称已经得到超过100个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大多来自阿拉伯国家联盟、不结盟运动的参与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国家。萨达特也在欧洲争取支持,并且获得了一些成功。英国和法国首度支持了阿拉伯国家,在战争爆发前西德则成了埃及最大的军备来源国。

  战后影响
  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
  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尤其是埃及),从六日战争以来一直承受的战败感得以克服,并让他们能平等的与以色列进行谈判。然而,战争中埃及只在西奈战线获得一小部分土地,以色列却在戈兰高地以及运河西岸获得更多的土地,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
  这场战争震惊了整个以色列,之前六日战争的大胜让以色列军过度自信,一直以为以色列在中东拥有优势军事实力。而战争初期的挫败造成以色列国内心理上的恐慌(Rabinovich, 497–498) ,然而在那时以色列人也认知到“在两面战线大量敌军的突袭下,以色列还未开始动员,在紧急情况下,以色列仍然迅速在一天内站稳了脚步,并在两周内便进行了反攻直接威胁了两个国家的首都”,“如此短的时间便达到这样的成就,历史上也只有以色列能办到”(Rabinovich, 498)。不过,以色列也承受了比例极高的人员伤亡,以人口比例而言,以色列在三周内便承受了美国十年越战的伤亡比例。
  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阿拉伯国家,由沙特阿拉伯领导,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然而尼克森还是在10月18日向美国国会请求提供了以色列亿元的军火。到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紧接着加入,并且扩大到对荷兰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禁运,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虽然禁运是对于这场战争的反应,现在则有证据显示萨达特早在8月已秘密前往沙特阿拉伯以组织这次禁运。
  尽管埃及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转移国内的不满情绪,却仍因为缺乏食物而在开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暴动,抗议者的口号甚至是“横渡运河的英雄,我们的早餐在哪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