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 1599-1658) 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政治家和军事家。
克伦威尔出身于亨廷登郡的一个没落的新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1628年被选入议会。30年代迁居剑桥郡。曾帮助当地农民反对贵族地主排干沼泽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因而在东部各郡中颇孚众望。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抗议书》等文件。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他站在国会革命阵营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国会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新模范军”。他指挥这支军队,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成为实际军事独裁者。他镇压掘地派运动,出兵远征爱尔兰。1653年,他驱散议会,自任“护国主”,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病死。
2.《克伦威尔》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奥利弗·克伦威尔公元1599~公元1658
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在他的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纷弄得动荡不安,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克伦威尔自己是一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1640年在对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于是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在历时四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内部发生分裂,各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因为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企图东山再起,重新纠集他的军队,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叫做共和政体),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迟吵兆机应该到来了,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码租立宪政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这位清教徒将军能够领导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军队赢得胜利,但是他的威望却不足以解决他的支持者中间存在着的社会冲突,不足以使他们对一部新宪法取得一致意见。这些社会冲突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宗教冲突使新教徒内部四分五裂并且同罗马天主教划清了界限。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1653年4月20日)。从那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碰蠢。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 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自从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以来,他的品格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许多评论家指责他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大多数人却认为,虽然克伦威尔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献身精神是十分真诚的。据人们评述说他从不偏激,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独裁统治。他的统治通常是温厚宽容的。
我们应该怎样估价克伦威尔对历史的总的影响呢?当然他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英国内战中打败了保皇党军队。既然在克伦威尔初露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失败,看来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使民主政体在英国得到了持续和巩固。
人们不应该把这看作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件。在十七世纪,欧洲大部地区都正在朝着更强大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的胜利是逆总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事件,在随后的年月里,英国民主政体的榜样对法国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最终在西欧建立民主政体都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显而易见的是,民主势力在英国的胜利对于在美国以及英国先前的殖民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民主政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英国在世界上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是民主政体却从英国涌向世界的其他某些范围不小的地区。
如果不是哲学家约翰·洛克对于英国和美国建立民主制度也做出了几乎同等贡献的话,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本册中的名次还要高些。克伦威尔基本上是一个实干家,洛克则是一个思想家,因而很难估计他俩的相对重要性。根据洛克时代的才智状况来看,即使没有他本人,与之非常近似的政治思想也许会有人不久就会提出来。但是假如没有克伦威尔,议会很可能在英国内战中失败。
克伦威尔的重要事迹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8年,清洗了国会中长者派的势力。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他残酷地镇压了平均派和掘地派的民主运动和爱尔兰的民族起义。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为了向外扩张和争夺殖民地,曾对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作战,取得了胜利。恩格斯曾说他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兼罗伯斯比尔和拿破仑于一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军事、政治领导人。独
立派领袖。克伦威尔出身于亨廷登郡的一个中等贵族家
庭。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
思想的薰陶。1628年被选入议会。30年代迁居剑桥郡。曾
帮助当地农民反对贵族地主排干沼泽侵害农民利益的行
为,因而在东部各郡中颇孚众望。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
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
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
抗议书》等文件。
内战开始后,克伦威尔筹建一支60人的骑兵队。1644
年受命指挥整个东部联盟的骑兵。他从具有虔诚的宗教
信仰的普通农民中召募士兵,这使他的军队在作战时既
勇敢而又有纪律。他指挥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
年7月2日)中取得胜利后,被誉为“铁骑军”。
议会军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1644年12月克伦威尔
提出改组军队的建议。1645年初议会正式通过“自抑法”,
组成了由t.费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指挥的“新模范军”。
1645年6月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7年3月,议会中掌权的长老派下令解散军队,士
兵愤然反对。克伦威尔一度犹豫之后,与士兵站在一起。
同年8月6日率军进入伦敦,驱散议会里的长老派议员。随
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级军官与平等派士兵的
矛盾日趋尖锐。在魏尔检阅军队时克伦威尔镇压了平等
派士兵的反抗。
同年底,各地王党蠢蠢欲动。克伦威尔不得不重新
与平等派联合。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重新联合起
来的议会军,很快击败王党。在国内革命热情高涨的气
氛中,克伦威尔放弃同国王妥协的主张,转而赞成成立
审讯国王的最高法庭,判处国王死刑。
1649年成立的共和国,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
级军官掌握政权。克伦威尔没有实现中、下层人民的改
革要求,引起普遍不满。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起义,后
又驱散掘土派运动。随后,克伦威尔率军征讨爱尔兰和
苏格兰。
1653年12月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见护国公制),进
一步加强军事专政。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
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 9月
3日在白厅逝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8年,清洗了国会中长者派的势力。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1645年6月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7年3月,议会中掌权的长老派下令解散军队,士
兵愤然反对。克伦威尔一度犹豫之后,与士兵站在一起。
同年8月6日率军进入伦敦,驱散议会里的长老派议员。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重新联合起
来的议会军,很快击败王党。
克伦威尔出身于亨廷登郡的一个没落的新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1628年被选入议会。30年代迁居剑桥郡。曾帮助当地农民反对贵族地主排干沼泽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因而在东部各郡中颇孚众望。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抗议书》等文件。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他站在国会革命阵营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国会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新模范军”。他指挥这支军队,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成为实际军事独裁者。他镇压掘地派运动,出兵远征爱尔兰。1653年,他驱散议会,自任“护国主”,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病死。
2.《克伦威尔》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奥利弗·克伦威尔公元1599~公元1658
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在他的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纷弄得动荡不安,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克伦威尔自己是一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1640年在对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于是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在历时四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内部发生分裂,各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因为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企图东山再起,重新纠集他的军队,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叫做共和政体),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迟吵兆机应该到来了,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码租立宪政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这位清教徒将军能够领导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军队赢得胜利,但是他的威望却不足以解决他的支持者中间存在着的社会冲突,不足以使他们对一部新宪法取得一致意见。这些社会冲突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宗教冲突使新教徒内部四分五裂并且同罗马天主教划清了界限。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1653年4月20日)。从那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碰蠢。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 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自从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以来,他的品格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许多评论家指责他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大多数人却认为,虽然克伦威尔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献身精神是十分真诚的。据人们评述说他从不偏激,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独裁统治。他的统治通常是温厚宽容的。
我们应该怎样估价克伦威尔对历史的总的影响呢?当然他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英国内战中打败了保皇党军队。既然在克伦威尔初露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失败,看来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使民主政体在英国得到了持续和巩固。
人们不应该把这看作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件。在十七世纪,欧洲大部地区都正在朝着更强大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的胜利是逆总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事件,在随后的年月里,英国民主政体的榜样对法国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最终在西欧建立民主政体都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显而易见的是,民主势力在英国的胜利对于在美国以及英国先前的殖民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民主政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英国在世界上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是民主政体却从英国涌向世界的其他某些范围不小的地区。
如果不是哲学家约翰·洛克对于英国和美国建立民主制度也做出了几乎同等贡献的话,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本册中的名次还要高些。克伦威尔基本上是一个实干家,洛克则是一个思想家,因而很难估计他俩的相对重要性。根据洛克时代的才智状况来看,即使没有他本人,与之非常近似的政治思想也许会有人不久就会提出来。但是假如没有克伦威尔,议会很可能在英国内战中失败。
克伦威尔的重要事迹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8年,清洗了国会中长者派的势力。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他残酷地镇压了平均派和掘地派的民主运动和爱尔兰的民族起义。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为了向外扩张和争夺殖民地,曾对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作战,取得了胜利。恩格斯曾说他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兼罗伯斯比尔和拿破仑于一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军事、政治领导人。独
立派领袖。克伦威尔出身于亨廷登郡的一个中等贵族家
庭。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
思想的薰陶。1628年被选入议会。30年代迁居剑桥郡。曾
帮助当地农民反对贵族地主排干沼泽侵害农民利益的行
为,因而在东部各郡中颇孚众望。1640年作为剑桥郡的
代表先后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在长期
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
抗议书》等文件。
内战开始后,克伦威尔筹建一支60人的骑兵队。1644
年受命指挥整个东部联盟的骑兵。他从具有虔诚的宗教
信仰的普通农民中召募士兵,这使他的军队在作战时既
勇敢而又有纪律。他指挥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
年7月2日)中取得胜利后,被誉为“铁骑军”。
议会军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1644年12月克伦威尔
提出改组军队的建议。1645年初议会正式通过“自抑法”,
组成了由t.费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指挥的“新模范军”。
1645年6月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7年3月,议会中掌权的长老派下令解散军队,士
兵愤然反对。克伦威尔一度犹豫之后,与士兵站在一起。
同年8月6日率军进入伦敦,驱散议会里的长老派议员。随
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级军官与平等派士兵的
矛盾日趋尖锐。在魏尔检阅军队时克伦威尔镇压了平等
派士兵的反抗。
同年底,各地王党蠢蠢欲动。克伦威尔不得不重新
与平等派联合。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重新联合起
来的议会军,很快击败王党。在国内革命热情高涨的气
氛中,克伦威尔放弃同国王妥协的主张,转而赞成成立
审讯国王的最高法庭,判处国王死刑。
1649年成立的共和国,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
级军官掌握政权。克伦威尔没有实现中、下层人民的改
革要求,引起普遍不满。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起义,后
又驱散掘土派运动。随后,克伦威尔率军征讨爱尔兰和
苏格兰。
1653年12月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见护国公制),进
一步加强军事专政。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
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 9月
3日在白厅逝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8年,清洗了国会中长者派的势力。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1645年6月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7年3月,议会中掌权的长老派下令解散军队,士
兵愤然反对。克伦威尔一度犹豫之后,与士兵站在一起。
同年8月6日率军进入伦敦,驱散议会里的长老派议员。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重新联合起
来的议会军,很快击败王党。
展开全部
你应该知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范围内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这决定了英国的改革人员们是没有前车可鉴的.就比如说中国以前各个朝睁腊代的变迁,为什么每个朝代都是一个封建王朝接替另一个封建王朝?是因为每一个改革者(也兄早银就是后来的帝王)都迷羡宴失在了对更大权利的追求.而克伦威尔也是一样的.他因为是战争起家,在资产阶级制度建立之后其没有明白真正的民主含义.所以他对国内是以武力维护统治,而没有制定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而军队又是一些在战争中有过赫赫战功的 少部分人所有,所以这决定了英国这一时期的民主是虚幻的.随着英国的强大,克伦威尔开始出兵争夺殖民地,一次次的胜利使得他对权利的渴求越来越大.所以克伦威尔又解散了代表民主统治的议会,并且完全控制了军队.到这,这些人战前许诺的民主承诺被现实击碎.于是,当时一个打赢了战争却没有制定明确法律的资产阶级被现在的人们认为是一个假民主的阶级.当时一个被权利迷住双眼的战争伟人被认为了是其统治使得刚获得的民主开始倒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绝对不是,首先看下和他差不多的拿破仑复辟,有几个人说拿破仑是倒退?看民主进程不能只渗前激看是否有独裁统治,现在的英国依然有皇室,难道他不民主么?
克伦威尔统治时期英国的商人的等资产阶级新贵族获得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使得英国继续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已经被消灭,即使复辟也依然不能改写民主的前进。克伦威尔复辟还是因为那句话——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共和制度有太多的掣肘,许多事情都在一天天的民主的会议中给耽误了,当时的独裁也是一种必须,克伦威尔的丛袜独裁统治不仅解决了英国悔瞎斯图亚特王朝时候的苏格兰独立运动,还将版图扩大到了爱尔兰。所以,克伦威尔的复辟不是民主进程的倒退
克伦威尔统治时期英国的商人的等资产阶级新贵族获得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使得英国继续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已经被消灭,即使复辟也依然不能改写民主的前进。克伦威尔复辟还是因为那句话——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共和制度有太多的掣肘,许多事情都在一天天的民主的会议中给耽误了,当时的独裁也是一种必须,克伦威尔的丛袜独裁统治不仅解决了英国悔瞎斯图亚特王朝时候的苏格兰独立运动,还将版图扩大到了爱尔兰。所以,克伦威尔的复辟不是民主进程的倒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克伦威尔是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和政府抗争的,推翻政府政权后,应该建立的是清埋碧茄教徒弯察所推崇的自由民主政权,自己却建立了独裁统治慧竖,这是历史的曲折,毕竟他推翻的是封建政权,不能算是倒退,只能说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不觉得是倒退,老克同学在民主革命最热的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行独裁,更加坚定了英闭卖棚国同学们的民主政治理想,对配枣民轿则主进程有侧面推动作用的.只是民主民主革命道路上小插曲而已,你非要理解成倒退,我也没办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