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僧大德解答我的疑惑?谢谢谢谢再谢谢!
以下是我从书中看到的一段话:佛法教导我们做一切事,须心空无住、任运随缘,在待人接物、说话办事、做工作、处理问题时,皆须不为境所转。其中,既要我们"任运随缘又要我们不为境所...
以下是我从书中看到的一段话:佛法教导我们做一切事,须心空无住、任运随缘,在待人接物、说话办事、做工作、处理问题时,皆须不为境所转。
其中,既要我们"任运随缘又要我们不为境所转",难道这"任运随缘"的"缘"不就是当时的"境"吗?真心请教高僧大德用佛理和现实中的例子解答我的疑惑!谢谢谢谢再谢谢!另外书中也讲到"可以随境所转,但是不要执着"!到底什么叫随缘,随什么缘?随哪个缘? 展开
其中,既要我们"任运随缘又要我们不为境所转",难道这"任运随缘"的"缘"不就是当时的"境"吗?真心请教高僧大德用佛理和现实中的例子解答我的疑惑!谢谢谢谢再谢谢!另外书中也讲到"可以随境所转,但是不要执着"!到底什么叫随缘,随什么缘?随哪个缘? 展开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楼主善问!
一个真正“随缘”的人,必是触证真心的悟后菩萨。
真心完全不做主,完全离见闻觉知;只是忠实地随同妄心的需要,流注妄心的种子出来,令这个有情能见闻觉知,能做主,能生存于世间。因而,完全“随缘”的,是有情的真心。妄心是不能“随缘”的。总会有分别,有判断,有了知,有决定,能做主,有能所,有取舍......如是等等。而真心却完全是“无所住”的。
那么,也就唯有能如实现观真心体性,能转依真心而安住的人,才能“心空无住、任运随缘”。
“不为境所转”,是因为真心完全是“如如不动”的,六祖云:“何期自性,本不动摇”。根本不触六尘境,怎么会“为境所转”。
菩萨转依真心之后,种种世间法上,还有有类似于凡夫“做法”,是因为性障有深浅。证量有高低(破本参开悟明心,仅是七住位菩萨,在菩萨“五十二阶位”中,仅到达第十七个阶位,在究竟成佛所需“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上,还未完成第一大阿僧祗劫)。但是,悟后转依,就不会再“认妄为真”,必然会在世间法上“豁达”得多。这个会执着的妄心,对六尘境上的所取也就会淡化得多。乃至完全断除“我见”,无“我、人、众生、寿者相”,何况执取种种生灭法。这样的人,当然能“心空无住、任运随缘”“不为境所转”。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讲:应该要触证这个“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心。应转依这个“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心。
这个心,完全是“无所住”的,妄心必定住于六尘境,取舍六尘。真心不会这样。真心虽然“如如不动”,却如六祖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真心不断流注妄心的种子,生出种种能取舍的妄心,乃至生出所取舍的六尘。一切万法,无不是真心出生。所以,本无所住却生出种种妄心。是真心的体性之一。
菩萨转依真心之后,妄心还是“有所住”的,否则即同于木石。
诸方众口一词,皆言“要如何”,“须如何”。以为这样就能令妄心转变为真心。或者以为妄心灭却,真心自然显现。若如前者,是为“认贼作父”“蒸沙成饭”。若是后者,为何阿罗汉不证真心?
在世间法上,“看破放下不执着”“不为境转”“一念不生”“慈悲”“平等”,乃至种种善法,四禅八定等等。都是“熏习”,都是在意识心层面上,意识心本为虚妄,何能“如实”?“如实”修行,除非悟后。
这些做法,也不是无有是处,反而是凡夫“修行”的着力处。何以故?可以逐渐淡化贪等习气,调柔心性,与佛法相应故。能积累证悟所需的“资粮”故。
但是,如以此为究竟,则是“浅化佛法”“世俗化佛法”;甚至是“毁坏佛法”,令真正的大乘出世间甚深微妙法逐渐断绝。
学佛人当发大心,不能以少为足;当求触证诸法实相,真入大乘门,荷担如来家业,护持正法常住世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个真正“随缘”的人,必是触证真心的悟后菩萨。
真心完全不做主,完全离见闻觉知;只是忠实地随同妄心的需要,流注妄心的种子出来,令这个有情能见闻觉知,能做主,能生存于世间。因而,完全“随缘”的,是有情的真心。妄心是不能“随缘”的。总会有分别,有判断,有了知,有决定,能做主,有能所,有取舍......如是等等。而真心却完全是“无所住”的。
那么,也就唯有能如实现观真心体性,能转依真心而安住的人,才能“心空无住、任运随缘”。
“不为境所转”,是因为真心完全是“如如不动”的,六祖云:“何期自性,本不动摇”。根本不触六尘境,怎么会“为境所转”。
菩萨转依真心之后,种种世间法上,还有有类似于凡夫“做法”,是因为性障有深浅。证量有高低(破本参开悟明心,仅是七住位菩萨,在菩萨“五十二阶位”中,仅到达第十七个阶位,在究竟成佛所需“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上,还未完成第一大阿僧祗劫)。但是,悟后转依,就不会再“认妄为真”,必然会在世间法上“豁达”得多。这个会执着的妄心,对六尘境上的所取也就会淡化得多。乃至完全断除“我见”,无“我、人、众生、寿者相”,何况执取种种生灭法。这样的人,当然能“心空无住、任运随缘”“不为境所转”。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讲:应该要触证这个“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心。应转依这个“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心。
这个心,完全是“无所住”的,妄心必定住于六尘境,取舍六尘。真心不会这样。真心虽然“如如不动”,却如六祖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真心不断流注妄心的种子,生出种种能取舍的妄心,乃至生出所取舍的六尘。一切万法,无不是真心出生。所以,本无所住却生出种种妄心。是真心的体性之一。
菩萨转依真心之后,妄心还是“有所住”的,否则即同于木石。
诸方众口一词,皆言“要如何”,“须如何”。以为这样就能令妄心转变为真心。或者以为妄心灭却,真心自然显现。若如前者,是为“认贼作父”“蒸沙成饭”。若是后者,为何阿罗汉不证真心?
在世间法上,“看破放下不执着”“不为境转”“一念不生”“慈悲”“平等”,乃至种种善法,四禅八定等等。都是“熏习”,都是在意识心层面上,意识心本为虚妄,何能“如实”?“如实”修行,除非悟后。
这些做法,也不是无有是处,反而是凡夫“修行”的着力处。何以故?可以逐渐淡化贪等习气,调柔心性,与佛法相应故。能积累证悟所需的“资粮”故。
但是,如以此为究竟,则是“浅化佛法”“世俗化佛法”;甚至是“毁坏佛法”,令真正的大乘出世间甚深微妙法逐渐断绝。
学佛人当发大心,不能以少为足;当求触证诸法实相,真入大乘门,荷担如来家业,护持正法常住世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展开全部
南无阿弥陀佛
谨以末学的浅知来说说,
修佛就是修心,我们每个人都是未来佛,只是佛心被污染,无法闻自性,无法亲见自性佛,何况十方三十诸佛菩萨。
任运随缘:末学认为,人都有宿业在身,应随你的缘,你的业来接纳你的命,你的运。
境,乃你遇到的所有事,物。境现眼前,当知皆是空(五蕴皆空,何况境?)不为眼前境所转,需知三世因果,相续不断。比如,看到别人盗窃杀生,而有钱吃到了肉,万不可为此境转,从而自己也盗窃杀生。 你看到这个境,当知这是错的,是造孽业,你不去做,不受这个境影响,就是不为境转,你也提高了自性。
随境所转,但不执着:此为放下。放下你的执著,随缘而做。譬如你的朋友吸毒,你应不为此境转自己的心性,不被影响。此是不为境所转。但你无法改变朋友吸毒,要须知放下,如果没有能力,就不执著去改变他吸毒,此是随境随缘,不执著,放下改变他的心的执著。
仅末学的酌减,不够圆通。你可以多看看经书。《心经》是修空性的。南无阿弥陀佛,如有不对,请其他同修批评指正。
谨以末学的浅知来说说,
修佛就是修心,我们每个人都是未来佛,只是佛心被污染,无法闻自性,无法亲见自性佛,何况十方三十诸佛菩萨。
任运随缘:末学认为,人都有宿业在身,应随你的缘,你的业来接纳你的命,你的运。
境,乃你遇到的所有事,物。境现眼前,当知皆是空(五蕴皆空,何况境?)不为眼前境所转,需知三世因果,相续不断。比如,看到别人盗窃杀生,而有钱吃到了肉,万不可为此境转,从而自己也盗窃杀生。 你看到这个境,当知这是错的,是造孽业,你不去做,不受这个境影响,就是不为境转,你也提高了自性。
随境所转,但不执着:此为放下。放下你的执著,随缘而做。譬如你的朋友吸毒,你应不为此境转自己的心性,不被影响。此是不为境所转。但你无法改变朋友吸毒,要须知放下,如果没有能力,就不执著去改变他吸毒,此是随境随缘,不执著,放下改变他的心的执著。
仅末学的酌减,不够圆通。你可以多看看经书。《心经》是修空性的。南无阿弥陀佛,如有不对,请其他同修批评指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读书不能读死书。世间万物皆是在万般变化中运转的。没有一样静止不动的事物。如果有只能局限于宇宙间时间和空间交会的某个点上在某个时刻才是相对静止的。
随缘是教导我们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来做事。但是这不是绝对的,当一个歹徒拿刀要你拿出身上的财物时,也许你会拿出来,但是如果歹徒要求你跳入水里 自行了断时,你还会愿意吗?忍和让是有分寸的,佛家虽教导我们不杀生,但我们面临危难的时候也必须情愿受首吗? 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对佛的领悟和“度”的把握了,佛法我们可以学,但是修为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同为僧众为什么有的能成佛而有的不能呢,同样是每天学习佛法。
因此说,夫慈故能勇,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 敢为天下先, 需要我们作为脊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站起来,而不是一味的退缩。即便是死 也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果敢和气度。
缘为某个时空点你接触了某个人或事物。
随缘顺应事物的顺序发展下去。
随缘也要有环境的土壤,做好人也要给我们一个做好人的条件,当环境不复存在的时候 还一味地读死书是不可取的。
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因为红尘中 不存在一辈子天天做好人的,不是不能 而是社会环境不允许。
苍天在上 感召天下 慈悲为怀 勤俭能广 敢为天下先 做好事 再度轮换时一定会有好报。身处红尘中如果你能用感恩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就足够了。
随缘是教导我们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来做事。但是这不是绝对的,当一个歹徒拿刀要你拿出身上的财物时,也许你会拿出来,但是如果歹徒要求你跳入水里 自行了断时,你还会愿意吗?忍和让是有分寸的,佛家虽教导我们不杀生,但我们面临危难的时候也必须情愿受首吗? 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对佛的领悟和“度”的把握了,佛法我们可以学,但是修为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同为僧众为什么有的能成佛而有的不能呢,同样是每天学习佛法。
因此说,夫慈故能勇,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 敢为天下先, 需要我们作为脊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站起来,而不是一味的退缩。即便是死 也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果敢和气度。
缘为某个时空点你接触了某个人或事物。
随缘顺应事物的顺序发展下去。
随缘也要有环境的土壤,做好人也要给我们一个做好人的条件,当环境不复存在的时候 还一味地读死书是不可取的。
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因为红尘中 不存在一辈子天天做好人的,不是不能 而是社会环境不允许。
苍天在上 感召天下 慈悲为怀 勤俭能广 敢为天下先 做好事 再度轮换时一定会有好报。身处红尘中如果你能用感恩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就足够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您好,我不是高僧大德,是一个学佛的小学生。谈我的看法,请您指正。
您提的,实际上,是学佛的人,要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问题。
“任运随缘”,简单的说,是指:1,不没事找事。2,不怕事。
每个人,前世的带来业果,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也不可能相同。这一点,学佛人,要认识、承担因果,在俗家说叫“认命”。
而且应不去怨天尤人,而是象《了凡四训》,按照佛教导的做,使命运改变得更美好。对自己没有的缘分、事情、机遇,不硬攀,做该做的事情,求到求不到都好,佛教上说,叫“可许则许”,俗家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这样的坦然。对我们遇到的一切境,不管好、坏,都平静面对,正视问题,妥善处理。
“不为境所转”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处理事情,有没有运用般若智慧。在起心动念时候,自己有没有贪、嗔、痴。以佛陀的教导指导自己行动,就不会迷失方向。
至于“可以随境所转,但是不要执着”不知道他的前提。姑且说几句,供您参考。
如果修行中得到好境界,您可以欢喜,但不要“得意忘形”,如果是不好的,可以想法子转变,转不了也可以放下。
我在新浪有博客——隆峻,欢迎您访问,我一起学习讨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您提的,实际上,是学佛的人,要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问题。
“任运随缘”,简单的说,是指:1,不没事找事。2,不怕事。
每个人,前世的带来业果,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也不可能相同。这一点,学佛人,要认识、承担因果,在俗家说叫“认命”。
而且应不去怨天尤人,而是象《了凡四训》,按照佛教导的做,使命运改变得更美好。对自己没有的缘分、事情、机遇,不硬攀,做该做的事情,求到求不到都好,佛教上说,叫“可许则许”,俗家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这样的坦然。对我们遇到的一切境,不管好、坏,都平静面对,正视问题,妥善处理。
“不为境所转”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处理事情,有没有运用般若智慧。在起心动念时候,自己有没有贪、嗔、痴。以佛陀的教导指导自己行动,就不会迷失方向。
至于“可以随境所转,但是不要执着”不知道他的前提。姑且说几句,供您参考。
如果修行中得到好境界,您可以欢喜,但不要“得意忘形”,如果是不好的,可以想法子转变,转不了也可以放下。
我在新浪有博客——隆峻,欢迎您访问,我一起学习讨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随缘的意思可以打个比方,我们对待外缘和内心,要像看电影那样,仅仅是看着,知道是假的,但不要入戏,把它当真,不要跟着戏里的情节跑。随缘用道家的术语解释就是无为、顺其自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杂念烦心,重要的是能不受外物(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否则即使有道之人也不能得定,何况是刚修道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