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题。(93年,全国卷)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1.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文中说“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学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答案与解析:
1.B ,“生物降解”这个术语使用不规范,是“研究人员”的看法,因为这些产品都不能达到科学家所认为的“降解”标准,这是一些生产厂家歪曲商业宣传曲解了科学术语,使其名不符实,因此B 项是正确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词句,可见A、C项的否定性说法是不对的。D 项说法与本文内容毫不相干。
2.C,文章开头“利用……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这句证明了C项是正确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这些化学术语容易迷惑人,会误选为A项。“物理上发生了变化”是生产厂家说的,试验是“K 大学研究人员”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齐观,选D项也是错的。
3.C、D、F,对照原文,A项“凡是……都……”的说法言过实,文章中说的是“大多数”。B项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无关。E项是生产厂家的见解,本身未必科学,且与科学家的试验无关。C、D、F 三项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针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普遍现象,我以浙江卷为蓝本并涉及部分全国卷的同类问题作了归纳,尝试探索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主观题失误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第三问:⑶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①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
又如:(2006年全国卷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正确答案是: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没有细读题干,审清题意,连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仓促答题。
二、研读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阅读题大多在文意的深层领会上设题,而许多考生不能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只是跟着感觉走,不能综观全文,领悟要义。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有的考生答为:“为让我买一副眼镜”、“我的两眼视力不协调”、“为了更好地说服自己买他的眼镜”、“只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显考生对全文根本没有读懂,对于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阐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没有领悟,看到“眼镜商”几个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断然作答,离题万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题)请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2问:“秘密”是指
正确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有的考生答为:“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与握拳头打人的手的对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时伸出舌头的对立”、“这些动作简单,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这类答案的错因在于考生遵循了答题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却没有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没有领会本文的主旨。
三、归纳不全,遗漏要点
高考阅读很重视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此题的设置上,有时侧重于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归纳,有的侧重于几个语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题)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⑴培根的绘画风格:
⑵杜飞的绘画风格:
正确答案为:⑴ ①夸张的;②批判的;②立体的。⑵ ①优雅的;②歌颂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为:“立体的带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满自然界气息”。这个答案显然只概括出了一点,带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袭了原文,不够准确。另一考生答为:“真实,张扬、夸张”的答案,是没有联系全文,推断错误的结果。
又如:(全国卷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题测试考生对全文的理解及概括归纳表达的能力。
正确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
②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③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题6分,显然答案3点,每点2分。其实从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断出此题答案有三点。综观全文进行概括归纳,基本可以做到不遗漏要点。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归纳不全。
四、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阅读题的检测,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达能力。有的考生能读懂文章,但却不会表达,不能用通顺、简洁的文字全面、准确、鲜明的答题。
例如:浙江卷19题第3问,有的考生答道:“在人类社会中,多数人都是这样,除少数的独眼龙”,“为其利益而颠倒是非是普遍的”,“举的例子普遍,说明一般工作是二维空间动作、是平面的,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句子实在是让人费解。
以上结合例子略谈四点,虽然高考阅读文字题在解答中失误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读懂文章,不会审题,不会表达,不懂阅读规律与答题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时的阅读及训练中,要清楚阅读规律,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以避免失误。
应对措施
一、遵循阅读规律,清楚试题设题规律,整体感知与深入分析相结合。
高考现代文的设置,强调整体阅读,是一个由分而总,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所以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关系。结合每道题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借助寓言的表现形式,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讽喻。几道阅读测试题都是围绕这个主旨而设置的。如果清楚了这个主旨,那么19题第2问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准确的答案,而不至于答出“隐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恶的一面”这样离题万里的答案。
二、研读题干,掌握审题方法,从题干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命题者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正确答题。
例如:(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从题干中可知:本题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2问“秘密”是指?则明了命题者是欲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结合全文,理解”则进一步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谈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根据题目的内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题应关注此句话所在的段落并紧扣全文主旨来理解,这样就会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正确的答案了。
2、品味题干中关键词,揣摩隐含信息。
有的题干本身隐含着多方面的要求,必须挖掘出题干中隐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如浙江卷19题第3问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词解词,没有看到“使用”“原因”这两个关键词,没有挖掘出深层的东西,答题不全面或隔靴搔痒,没有答到点子上。
三、掌握答题技巧,把握答题要领。
领会了主旨,审明了题意,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确答题,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要领。
1、找出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整合答题内容。
命题者有的从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来命题。考生对所要概括的具体内容,一定要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请联系全文对话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题的区域,从文中对话的内容可见文中由“我双眼的交替使用”谈到了我所见的两个世界——一个平面世界,一个立体世界。那么就容易归纳出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的原因,应该是两点:一是“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又如第19题第一问“四个动作分别是指?”,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找到“题中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找出有关动作描写的语句,也就找到了答题的信息,从“首先”到本段结束,自然就会得出“友好的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正确答案。
2、语言操作力求准确、精炼。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语句不通,语义不明,答非所问。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好的内容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显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题答案中的“左眼近视,右眼远视,不能交替工作”“二维的平面世界,三维的立体世界”,第19题第1问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文中都有这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到了这些关键词,以此为基础,再略加工一下,标准答案就出来了。
(2)、紧扣题意,选好角度,选用恰当句式来回答。
答题时一定要从答的角度,将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恰当的句式来重组。
(3)、语言一定要精炼。
高考阅读文字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题目明确规定字数,不超字,又能把要点答全,这需要答题的语言要精炼。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相关信息后,一定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例如:浙江卷20题,我们在答题时明了作者举两位画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实中两个不同世界的同时,还要研读有关描述两位画家的语句,抓住“过分”、“侵略性”、“螺旋状”、“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轻快的鸟儿”这些词句,透过这些形象的语言,感悟两位画家的风格,进而转换为“夸张、批判、立体”,“优雅、歌颂、平面”这样抽象、概括的语言。
现代文主观阅读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温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的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1.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文中说“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学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答案与解析:
1.B ,“生物降解”这个术语使用不规范,是“研究人员”的看法,因为这些产品都不能达到科学家所认为的“降解”标准,这是一些生产厂家歪曲商业宣传曲解了科学术语,使其名不符实,因此B 项是正确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词句,可见A、C项的否定性说法是不对的。D 项说法与本文内容毫不相干。
2.C,文章开头“利用……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这句证明了C项是正确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这些化学术语容易迷惑人,会误选为A项。“物理上发生了变化”是生产厂家说的,试验是“K 大学研究人员”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齐观,选D项也是错的。
3.C、D、F,对照原文,A项“凡是……都……”的说法言过实,文章中说的是“大多数”。B项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无关。E项是生产厂家的见解,本身未必科学,且与科学家的试验无关。C、D、F 三项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针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普遍现象,我以浙江卷为蓝本并涉及部分全国卷的同类问题作了归纳,尝试探索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主观题失误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第三问:⑶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①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
又如:(2006年全国卷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正确答案是: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没有细读题干,审清题意,连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仓促答题。
二、研读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阅读题大多在文意的深层领会上设题,而许多考生不能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只是跟着感觉走,不能综观全文,领悟要义。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有的考生答为:“为让我买一副眼镜”、“我的两眼视力不协调”、“为了更好地说服自己买他的眼镜”、“只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显考生对全文根本没有读懂,对于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阐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没有领悟,看到“眼镜商”几个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断然作答,离题万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题)请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2问:“秘密”是指
正确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有的考生答为:“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与握拳头打人的手的对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时伸出舌头的对立”、“这些动作简单,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这类答案的错因在于考生遵循了答题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却没有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没有领会本文的主旨。
三、归纳不全,遗漏要点
高考阅读很重视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此题的设置上,有时侧重于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归纳,有的侧重于几个语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题)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⑴培根的绘画风格:
⑵杜飞的绘画风格:
正确答案为:⑴ ①夸张的;②批判的;②立体的。⑵ ①优雅的;②歌颂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为:“立体的带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满自然界气息”。这个答案显然只概括出了一点,带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袭了原文,不够准确。另一考生答为:“真实,张扬、夸张”的答案,是没有联系全文,推断错误的结果。
又如:(全国卷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题测试考生对全文的理解及概括归纳表达的能力。
正确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
②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③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题6分,显然答案3点,每点2分。其实从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断出此题答案有三点。综观全文进行概括归纳,基本可以做到不遗漏要点。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归纳不全。
四、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阅读题的检测,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达能力。有的考生能读懂文章,但却不会表达,不能用通顺、简洁的文字全面、准确、鲜明的答题。
例如:浙江卷19题第3问,有的考生答道:“在人类社会中,多数人都是这样,除少数的独眼龙”,“为其利益而颠倒是非是普遍的”,“举的例子普遍,说明一般工作是二维空间动作、是平面的,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句子实在是让人费解。
以上结合例子略谈四点,虽然高考阅读文字题在解答中失误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读懂文章,不会审题,不会表达,不懂阅读规律与答题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时的阅读及训练中,要清楚阅读规律,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以避免失误。
应对措施
一、遵循阅读规律,清楚试题设题规律,整体感知与深入分析相结合。
高考现代文的设置,强调整体阅读,是一个由分而总,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所以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关系。结合每道题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借助寓言的表现形式,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讽喻。几道阅读测试题都是围绕这个主旨而设置的。如果清楚了这个主旨,那么19题第2问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准确的答案,而不至于答出“隐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恶的一面”这样离题万里的答案。
二、研读题干,掌握审题方法,从题干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命题者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正确答题。
例如:(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从题干中可知:本题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2问“秘密”是指?则明了命题者是欲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结合全文,理解”则进一步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谈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根据题目的内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题应关注此句话所在的段落并紧扣全文主旨来理解,这样就会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正确的答案了。
2、品味题干中关键词,揣摩隐含信息。
有的题干本身隐含着多方面的要求,必须挖掘出题干中隐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如浙江卷19题第3问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词解词,没有看到“使用”“原因”这两个关键词,没有挖掘出深层的东西,答题不全面或隔靴搔痒,没有答到点子上。
三、掌握答题技巧,把握答题要领。
领会了主旨,审明了题意,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确答题,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要领。
1、找出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整合答题内容。
命题者有的从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来命题。考生对所要概括的具体内容,一定要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请联系全文对话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题的区域,从文中对话的内容可见文中由“我双眼的交替使用”谈到了我所见的两个世界——一个平面世界,一个立体世界。那么就容易归纳出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的原因,应该是两点:一是“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又如第19题第一问“四个动作分别是指?”,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找到“题中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找出有关动作描写的语句,也就找到了答题的信息,从“首先”到本段结束,自然就会得出“友好的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正确答案。
2、语言操作力求准确、精炼。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语句不通,语义不明,答非所问。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好的内容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显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题答案中的“左眼近视,右眼远视,不能交替工作”“二维的平面世界,三维的立体世界”,第19题第1问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文中都有这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到了这些关键词,以此为基础,再略加工一下,标准答案就出来了。
(2)、紧扣题意,选好角度,选用恰当句式来回答。
答题时一定要从答的角度,将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恰当的句式来重组。
(3)、语言一定要精炼。
高考阅读文字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题目明确规定字数,不超字,又能把要点答全,这需要答题的语言要精炼。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相关信息后,一定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例如:浙江卷20题,我们在答题时明了作者举两位画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实中两个不同世界的同时,还要研读有关描述两位画家的语句,抓住“过分”、“侵略性”、“螺旋状”、“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轻快的鸟儿”这些词句,透过这些形象的语言,感悟两位画家的风格,进而转换为“夸张、批判、立体”,“优雅、歌颂、平面”这样抽象、概括的语言。
现代文主观阅读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温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的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随便一个教育网上都有很多比如阳光教育 可以去试试 高考题也有 有分给我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