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读后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师成为研究者》读后感]为了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教师成为研究者》读后感。我阅读的书籍是《教师成为研究者》,拜读了这本书后,感想甚多,一直的观念都认为作为教师只要教好书,带好班就是一个出色的教师了,但是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位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在科研方面也具备一定的能力。让我们的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新时代教育给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我,一个初次接触教育研究的新老师来说,面对它,更多的是一种困惑、迷惘。而这本书犹如一眼潺潺而来的清泉,为我解除了困惑。下面凭着自身对此书的解读,就如何能使自己成为一位研究型教师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格魅力,这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基础。在本书中以刘京海老师真实的事例揭示了这一点,刘京海老师的"成功教育"就是基于他崇高的师德和对教育思想的追求。这一切,使他产生了巨大的人格魅力,成为受人尊重的研究型教师。因此,平时的我要向刘老师学习,要具备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知难而上,刻苦钻研,探索规律的敬业精神和科学态度。其次对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和满腔热情是成为研究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从一个"新手"发展为"研究型教师",对待教育科研要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不缺少愿望,缺的是实现它的意志和力量,读后感《《教师成为研究者》读后感》。因此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而真正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要积极发挥教育科研的促进作用。作为我们新老师,总是苦于提不出合适的问题去研究,其实我们的研究就是从发现身边的问题起步的,我们要成为一个有心人,对日常碰到的教育现象中不断追问,迸发出解读的热情与冲动。找到了研究的问题之后如何将研究设想变为研究方案呢?首先,要尝试与自己能力相宜的研究方案。其次,要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即问题解决的切入口。最后,还要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想成为一名研究者,我们首先需要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效果。因此,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在平时我必须通过一堂课的施教,一个特殊孩子的变化,一次偶然事件的处理等,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用教育理论作武器剖析自己成功的经验的失败的教训,从而真切体验到不断进行教育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书中提到说:"一个新教师的成长必须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育新手向教育能手的转变;一个是从教育能手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第一个转变需要依托教研来不断积累,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第二个转变更多需要我们参与课题研究,主动探索规律,吸收先进教育理念,提炼教育教学经验,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智慧。"因此,要想成为研究者,我还有漫长的道路要去行走,要自身不断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敢想、敢做、勤学、善思,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会得到提高,逐步与研究者靠近。(小一班戴勤) 〔《教师成为研究者》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