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一、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1.重视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流,不要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
3.加强与学习有关的技能准备
帮孩子准备还学习用具,每天规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写数字及图案符号。在书写过程中,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内容可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按规定的笔划顺序及空间位置写,在书写的基础上,要善于利用周围的环境让孩子认识,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使之对于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为其思维水平跃向新的高度创造条件,孩子上小学时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是转折点。
二、做好入学前的社会适应准备
1.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给孩子购买玩具和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喜欢色彩鲜艳的、动的、大的……),还要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产生成功、自豪的体验和“下次再玩”的愿望,从而维持和激发兴趣。
2.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上小学负担重,不仅要接送,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这就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首先,父母要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就要父母相信孩子,看成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孩子在做作业前,要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估算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对了没有,而是我有没有完成,只要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这样孩子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3.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学科,待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树立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三、做好入学前的生理准备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在大班阶段。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起床,8:30入园,下午4:00以后离园,晚上8:30睡觉。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并改变无节制看电视的坏习惯。
2.培养孩子活动的坚持性
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求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
4.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情绪高涨,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
四、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要让他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很能干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依赖父母了,要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入学后,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
参考资料
无论是在幼儿园和家庭,还是在幼小衔接机构中,不少家长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视为提前学习小学学业知识和熟悉小学课堂规则,以“抢跑”姿态来帮助儿童做入学准备。这种短期主义做法常以牺牲儿童的游戏时间和全面发展为代价,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应当立足儿童终身可持续发展来规划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要考虑儿童入小学初期的适应问题,还要考量儿童小学后期及毕业之后的发展问题。
首先,家长应致力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而不是让儿童提前学习小学学业知识。学习品质不是儿童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本身,而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式。通常,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等。参与性活动,而非“小学化”的静听类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最好形式。提前学习小学学业知识很容易导致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兴趣降低和注意力下降。
其次,家长应明白,让儿童提前熟悉小学课堂规则,不如让儿童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规则。社会规则分为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规则等。幼儿园和小学都有各自机构使用的一套约定俗成或由权威确立的规则。这些规则只有在机构生活中才能掌握,并且在机构以外的环境中不具有适用性。一些幼小衔接班声称让儿童在其机构内掌握小学规则,这既不现实,也不具有长远效用。与社会习俗规则不同,道德规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在任何机构环境和儿童发展时期都是适用的。因此,让儿童掌握好基本的为人处世规则,不仅有益于儿童在小学初期生活中有一个良好的表现,也有益于儿童一生的社会交往与幸福感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