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日记
2个回答
2013-12-13
展开全部
一年一度,中秋又至。
时逢盛世,中国人中的大多数,自然要有一番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登高赏月、吟诗颂词、品酒尝饼之举。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人是不去考虑的。约定俗成的力量之大,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何况这是一件多么顺其自然的事啊。
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以一首小诗名震中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五绝征服了所有读到它的人,以至流传千古而经久不衰,而且今后还将继续进行它的流传之旅。
在我的记忆中,这位诗仙对月亮十分有感情,清醒时对月当歌,酒醉时邀月共舞,为了不使“金樽空对月”,诗人与自己的影子和天上的月亮,乘着酒兴舞作一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月下醉吟图。
其实,不止是李白一人对月亮有感情。当蓝蓝的夜空中高高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亮时,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熟视无睹。夜行者感谢它送来照路的微光;远方的征人望月倍起思亲之意;年轻的母亲唱起月亮的歌谣做孩子的摇篮曲;孤独的离人向月亮祈求早日团聚;慈祥的老人在月下企盼游子归来……。在圣洁的月光下,几丝伤感,几许柔情,几多思念穿越时空,将从古至今的情感链条串在一起,将远隔千里的人们紧密相连。
而且,月亮给我们传递的信息远不止此。它不仅是圣洁的,同时又是变化的。它以自己的时圆时缺,反衬出人间的阴晴冷暖;躲在云后时隐时现,演绎出世上的风云变幻。人间有多少喜怒哀乐,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欢离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浅唱。很多时候,你会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尽可向它倾诉衷肠。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骚客在花前月下写出千古名句?
从唐朝开始,不少诗词作者面对一轮玉盘带来的万里清辉,联想起世事诸多艰难,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必然要借手中笔墨抒发出来,无论贫穷宝贵、无论喜怒哀乐,都只能对月寄情,借月畅怀。
一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写出草尽兵老,塞月孤明的凄绝哀婉之景;而“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将千古离愁之恨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也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的怨言,却不知为何偏要将那心里事说与月听?想起朋友时,便来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当“美人和泪辞”,恰是“残月出门时”,难道这也是巧合?就连那亡国之君的满腹哀痛,也因月明而不堪回首,只能无言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及至一代文豪苏东坡,更是将咏月词的意境升华到九天之上。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语便十分不凡,落笔时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精彩绝伦,因此成为千古名句。苏翁辞世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但从未有人能超越之,可见中华之词,已被宋人做足做绝。
今天的月亮依然是苏东坡们的月亮,它照亮过唐山宋水,也照亮过元宫明城;面对帝王将相的荣华富贵依然一脸冷霜,看着众生百姓的穷愁潦倒只能以清辉相慰。所以,后人虽然作不出苏氏那样的好词,但无论是喜是悲,总愿意向月亮倾诉心声。
明朝的唐寅(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花月呤》:
“有花无月恨茫然,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待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这是一首连珠体诗,技巧上自不必说,已然是大师级的水平,但艺术成就依然无法与“明月几时有”相比。
明朝还有一首曾经流传甚广的《中秋月》(忆秦娥):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词不能说有什么毛病,但有人批评它没有多少内容,实在是不太冤枉的。
时至今日,山下的妹子看见月亮,便想起正在山里的阿哥,于是,一曲“小河淌水”从山里唱到城里,又从城里唱遍全球;还有那“弯弯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也因其绕梁之柔美不胜收而广为流传。
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月亮?是因为小时候听过的传说?明知道上面没有蟾宫月桂,也没有嫦娥吴刚,但还是要代代相传地将这些美丽的传说讲给子孙后代听,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对着月亮发呆。
至于我,因为今年的中秋恰好是我的生日,所以一看见月亮,必然会想起一些有关我的故事。
若干年前,我的生母在我一周岁生日时决定将我送人,我的养母就在那天把我领回家中。从此,我在养父母的爱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尽管当时生活艰难,后来又因为父亲的下放而雪上加霜,但我一直比周围的小朋友们显得幸福一些,主要是因为母亲会过日子。待我长大成人之后,自己有了家,有了孩子,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成为母亲的我一直不明白到底因为什么,会有母亲将自己的孩子送人。尽管此举可能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从一个不幸的孩子转而变得幸运,但一个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蛋蛋,养了一年,已经呀呀学语的时候,正是最最可爱的当口,如果是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我经常会仰望夜空,对着月亮自言自语,试图从她那儿找到答案。尤其是成龙主演的电影“我是谁?”出来后,我也经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我的爱人和孩子对此十分不解,你要知道你是谁干什么?就算不知道又会怎样?——从理论上讲他们或许有些道理,但心中有此双丝网,情里便生千千结,可能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永远都无法明白。
所以,当我的生日恰好是今年中秋时,我想借皎洁的月光千里传音,告诉天下所有的父母,如果不是万般无奈,最好不要轻易遗弃自己的骨肉,以免在余生中每年都会思亲伤情,对月嘘唏。
有人说,人生如梦,而我说,人生如月。梦是短暂而虚幻的,根本就不符合人生的实质。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月是永恒而真实的,因此用它来形容人生最为恰当。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的,因此人一来到世上,无一例外都要哇哇大哭;事实也证明人生的确是苦难的,即使是多么伟大的人物也将倍受各种苦难折磨,即使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也有难言之隐;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人的感情世界纷繁复杂,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恨情仇,因此,从未见过一个人说,生活在月亮之下,只有他是终生幸福的。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在那些美丽诗词里的千古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感怀 我眼里的中秋节
时逢盛世,中国人中的大多数,自然要有一番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登高赏月、吟诗颂词、品酒尝饼之举。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人是不去考虑的。约定俗成的力量之大,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何况这是一件多么顺其自然的事啊。
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以一首小诗名震中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五绝征服了所有读到它的人,以至流传千古而经久不衰,而且今后还将继续进行它的流传之旅。
在我的记忆中,这位诗仙对月亮十分有感情,清醒时对月当歌,酒醉时邀月共舞,为了不使“金樽空对月”,诗人与自己的影子和天上的月亮,乘着酒兴舞作一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月下醉吟图。
其实,不止是李白一人对月亮有感情。当蓝蓝的夜空中高高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亮时,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熟视无睹。夜行者感谢它送来照路的微光;远方的征人望月倍起思亲之意;年轻的母亲唱起月亮的歌谣做孩子的摇篮曲;孤独的离人向月亮祈求早日团聚;慈祥的老人在月下企盼游子归来……。在圣洁的月光下,几丝伤感,几许柔情,几多思念穿越时空,将从古至今的情感链条串在一起,将远隔千里的人们紧密相连。
而且,月亮给我们传递的信息远不止此。它不仅是圣洁的,同时又是变化的。它以自己的时圆时缺,反衬出人间的阴晴冷暖;躲在云后时隐时现,演绎出世上的风云变幻。人间有多少喜怒哀乐,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欢离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浅唱。很多时候,你会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尽可向它倾诉衷肠。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骚客在花前月下写出千古名句?
从唐朝开始,不少诗词作者面对一轮玉盘带来的万里清辉,联想起世事诸多艰难,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必然要借手中笔墨抒发出来,无论贫穷宝贵、无论喜怒哀乐,都只能对月寄情,借月畅怀。
一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写出草尽兵老,塞月孤明的凄绝哀婉之景;而“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将千古离愁之恨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也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的怨言,却不知为何偏要将那心里事说与月听?想起朋友时,便来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当“美人和泪辞”,恰是“残月出门时”,难道这也是巧合?就连那亡国之君的满腹哀痛,也因月明而不堪回首,只能无言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及至一代文豪苏东坡,更是将咏月词的意境升华到九天之上。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语便十分不凡,落笔时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精彩绝伦,因此成为千古名句。苏翁辞世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但从未有人能超越之,可见中华之词,已被宋人做足做绝。
今天的月亮依然是苏东坡们的月亮,它照亮过唐山宋水,也照亮过元宫明城;面对帝王将相的荣华富贵依然一脸冷霜,看着众生百姓的穷愁潦倒只能以清辉相慰。所以,后人虽然作不出苏氏那样的好词,但无论是喜是悲,总愿意向月亮倾诉心声。
明朝的唐寅(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花月呤》:
“有花无月恨茫然,有月无花恨转长。
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待月尝。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这是一首连珠体诗,技巧上自不必说,已然是大师级的水平,但艺术成就依然无法与“明月几时有”相比。
明朝还有一首曾经流传甚广的《中秋月》(忆秦娥):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词不能说有什么毛病,但有人批评它没有多少内容,实在是不太冤枉的。
时至今日,山下的妹子看见月亮,便想起正在山里的阿哥,于是,一曲“小河淌水”从山里唱到城里,又从城里唱遍全球;还有那“弯弯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歌曲,也因其绕梁之柔美不胜收而广为流传。
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月亮?是因为小时候听过的传说?明知道上面没有蟾宫月桂,也没有嫦娥吴刚,但还是要代代相传地将这些美丽的传说讲给子孙后代听,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对着月亮发呆。
至于我,因为今年的中秋恰好是我的生日,所以一看见月亮,必然会想起一些有关我的故事。
若干年前,我的生母在我一周岁生日时决定将我送人,我的养母就在那天把我领回家中。从此,我在养父母的爱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尽管当时生活艰难,后来又因为父亲的下放而雪上加霜,但我一直比周围的小朋友们显得幸福一些,主要是因为母亲会过日子。待我长大成人之后,自己有了家,有了孩子,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成为母亲的我一直不明白到底因为什么,会有母亲将自己的孩子送人。尽管此举可能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从一个不幸的孩子转而变得幸运,但一个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蛋蛋,养了一年,已经呀呀学语的时候,正是最最可爱的当口,如果是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我经常会仰望夜空,对着月亮自言自语,试图从她那儿找到答案。尤其是成龙主演的电影“我是谁?”出来后,我也经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我的爱人和孩子对此十分不解,你要知道你是谁干什么?就算不知道又会怎样?——从理论上讲他们或许有些道理,但心中有此双丝网,情里便生千千结,可能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永远都无法明白。
所以,当我的生日恰好是今年中秋时,我想借皎洁的月光千里传音,告诉天下所有的父母,如果不是万般无奈,最好不要轻易遗弃自己的骨肉,以免在余生中每年都会思亲伤情,对月嘘唏。
有人说,人生如梦,而我说,人生如月。梦是短暂而虚幻的,根本就不符合人生的实质。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月是永恒而真实的,因此用它来形容人生最为恰当。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的,因此人一来到世上,无一例外都要哇哇大哭;事实也证明人生的确是苦难的,即使是多么伟大的人物也将倍受各种苦难折磨,即使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也有难言之隐;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人的感情世界纷繁复杂,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恨情仇,因此,从未见过一个人说,生活在月亮之下,只有他是终生幸福的。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在那些美丽诗词里的千古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感怀 我眼里的中秋节
2013-12-13
展开全部
今天是中秋。
夜,早已来临。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各家的房屋里,照亮了人们的心房。就在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正与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在团圆的喜悦中吃着月饼,在月饼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轮圆圆的明月。
也在这个时候,又有多少的游子们正站在窗前,也在看着那十五的月亮。不过,在他们眼里出现的并不是一轮圆圆的明月,而是亲人们微笑的脸庞。在他们心底燃烧的并不是与亲人团聚的喜悦,而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中秋,是让人思乡的日子。
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浓浓的乡愁,因为我每天都与亲人在一起。在我看来,天天都是中秋,日日都是十五。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我总能感到温暖的亲情,总能看到一轮圆月。但我却希望可以体会一下思乡的感情。因为我知道我在想家的时候,家也在思念着我,所以我感到的并不是思乡的愁绪,而是亲情的温暖。
那些游子们呀!在这中秋之夜,只要你们的心底可以感到家的温暖,那么我相信一轮圆圆的明月也会在你们的心中升起,一种团圆的喜悦也会在你们的心中燃烧。
十五的月亮仍然挂在天上,在夜色的衬托下,是那么的明亮。
夜,早已来临。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各家的房屋里,照亮了人们的心房。就在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正与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在团圆的喜悦中吃着月饼,在月饼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轮圆圆的明月。
也在这个时候,又有多少的游子们正站在窗前,也在看着那十五的月亮。不过,在他们眼里出现的并不是一轮圆圆的明月,而是亲人们微笑的脸庞。在他们心底燃烧的并不是与亲人团聚的喜悦,而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中秋,是让人思乡的日子。
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浓浓的乡愁,因为我每天都与亲人在一起。在我看来,天天都是中秋,日日都是十五。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我总能感到温暖的亲情,总能看到一轮圆月。但我却希望可以体会一下思乡的感情。因为我知道我在想家的时候,家也在思念着我,所以我感到的并不是思乡的愁绪,而是亲情的温暖。
那些游子们呀!在这中秋之夜,只要你们的心底可以感到家的温暖,那么我相信一轮圆圆的明月也会在你们的心中升起,一种团圆的喜悦也会在你们的心中燃烧。
十五的月亮仍然挂在天上,在夜色的衬托下,是那么的明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