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训不是被人害死的,是不幸染病殁于宫中。
她的曾祖父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李贤。祖父李崇,是隋文帝时名将,战死沙场。小姑娘名唤李静训,自幼被外祖母——身为隋文帝长女、曾为周宣帝皇后的杨丽华养在宫中,备蒙恩宠。
大业四年夏,隋炀帝车驾幸汾源宫(位于今山西省宁武县)避暑,李静训此时应是与外祖母同往,六月,不幸染病殁于宫中。
早夭的幼童,仿佛是无人记忆的朝露,而夭折之痛,会在余生中反复折磨着每一位深爱孩子的至亲,葬礼于是成了爱意的最后表达。虽然生前并无封号,但小姑娘的葬礼规格超乎寻常,葬具采用了高等级的石棺椁,随葬品精美丰厚。
1400年来,娇小的李静训安卧棺中,头戴金银珠花头饰,嵌宝石的金项链围绕于颈,两手腕各带一只金手镯,周身被奇珍异宝环绕,永远地停留在了那个芳华年纪。
扩展资料:
根据墓志和有关文献得知,李静训家世显赫,她的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周武帝平齐,以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开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战争中,以身殉国,终年才48岁。追赠豫、(息阝)、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静训墓出土嵌宝石金项链 穿越时空依然华美非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静训
李静训是隋文帝杨坚长女杨丽华(曾是北周皇后)的外孙女,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可惜9岁就夭折了。
1957年,古都西安搞基本建设,施工人员在距离唐长安城西墙内约1公里的梁家庄附近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残长50米、宽22米的夯土台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闻讯赶到工地,经过考古发掘后,发现了李静训的墓地。墓室中有一具完整的石椁和一方墓志。墓志盖上阳刻篆书“隋左光禄大夫女墓志”九字,从墓志中得知,墓主是一个年仅9岁的女童,名叫李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
李静训家世显赫,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周武帝平齐,后又与隋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开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战争中,以身殉国,终年才48岁,追赠豫、鄎、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父亲李敏,也很受隋文帝杨坚恩宠,自幼养于宫中。
李敏多才多艺,《隋书》中说他“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开皇初,周宣帝宇文赟、皇后杨丽华(即隋文帝杨坚的长女)的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婿,数百人中就选中了李敏,并封为上柱国,后官至光禄大夫。
墓志记载,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然而“繁霜昼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天”。608年6月1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9岁。皇太后杨丽华十分悲痛,厚礼葬之。
李静训墓的石椁由17块石板拼成,椁盖由四块石板依次顺放,一块石板上刻有“开者即死”四个字,显然是以此四个字的诅咒来保护坟墓永固。里面的石棺棺盖上放有筒瓦,上面也刻着“开者即死”四个字。
可能是这个诅咒起了作用,李静训墓历经近1400余年,却始终未被盗掘和扰乱,除易腐物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墓中的随葬器物既丰富且精美,日常服御器,种类齐全,把生前日常所需物品几乎一件不漏地都殉葬了,唯恐墓主在阴间生活有所不便,这是已发掘的隋代其他墓葬所没有过的。
自幼深受外祖母北周太后杨丽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殁于宫中,时年九岁。杨丽华十分悲痛,以厚礼葬之。李静训从小就跟随周皇太后生活在宫庭之内,教养甚好,为人谨尊柔顺之德,是一个典型的高贵小公主,太后十分疼爱她。她离开人世的那年才九岁,殁于宫庭之中。她的死亡,给她的外祖母周皇太后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为了让她死后也能得享尊荣,不必深受苦难。周皇太后给李静训用了极高规格的葬礼,凡是在人间生活所需的东西,周皇太后均一件不漏的给李静训做了陪葬。 至于死因,史书未曾记载,至今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