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良好的家风?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
这不是口号,是行动指南。虽然说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传统文化,家风也应该有独特的个性。但每个家庭都是跟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建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家风,才能使孩子将来能立足于社会。
第二是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
家风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但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事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不仅是以身作则的问题,而是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体教育和影响孩子。
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哪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教育的整体,而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第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是教子
的先决条件。在家庭生活空间里,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民主平
等的关系、文明礼仪的风气、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等,对孩子的成长
都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和催化因素。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会给后人造成不良影响。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 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的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要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 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
第三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风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 善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如果您满意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谢谢!!!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简单地说就是1个家庭多年构成的为人处世的风尚。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要营造良好的家风,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营造一个气氛融洽,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围。在家庭中,需要做到这些,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就表现的尤为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不管在处理什么事情上,都要做到相互尊重,尊重家人的想法和理性对待家人提出的意见和想法。虚心对待,有时候多聆听一会,多耐心一点,会少一些争执,会更快的将事情处理好,出现比想象中更好的结果。父亲是家里的精神支柱,要当起带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不仅说明学识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以身作则的示范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家风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
1、重视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良好习惯,告诉他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分数,而是要知荣辱、明事理、守法律。
2、孝敬父母、与邻为善。身体发乎受之父母,你对父母的态度有可能就是你孩子以后对你的态度;远亲不如近邻,与邻居友善共处,让孩子们在和睦的邻里关系中成长。
3、讲信义。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明天再买吧,等下次吧,父母可能忙于工作而忘了这事,但对于孩子来讲则是心灵的伤害,所以父母在家里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答应过的事情尽量满足孩子,如果没有办法满足,则要与孩子解释并得到谅解。
4、此外还有崇尚勤俭、不浪费食物、广行善、不逞强等。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道理。什么叫做身教?就是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好榜样。如果只和子女空谈理论,讨论原则,父母的实际行动不能配合,恐怕很难收到效果。
父母告诉子女不要睡懒觉,自己却蒙头大睡,日上三竿还不起床,那么父母即使费尽口舌,大概也不能使子女信服。希望子女用心读书,父母先示范喜爱读书,自己每天晚上读书给子女看,子女也会觉得读书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效法。
当然,以身作则教养子女,并不是要求父母去做圣人。能够做好的就以身作则,实在做不好的也要跟孩子说明白,最起码也应该以身为例。比如母亲可以对子女说:“爸爸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没能管住自己,养成了抽烟的坏习惯。他一直想戒烟,可是真的是很难戒。我们要一起鼓励和监督他,帮他尽快把烟戒掉。”母亲的不良习惯,同样由父亲委婉地向子女解释。由另外一方来解释,是为了避免使子女认为父母在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更加利于子女接受意见。
再有一点,就是现在的人非常重视的孝道。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既是子女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子女。如果不能在孝道上面以身作则,反而迷失了方向,在父母面前,对自己的子女百依百顺,岂不是直接伤害了父母的感情?
我们经常看到,年轻的父母把自己的子女当宝贝似的,眉开眼笑,可是对自己的父母,却有很多意见,不但语气不好,态度也相当轻率,处处显得自己比父母高明。难怪今天的父母,也希望子女长大了干脆搬出去住,免得整天看那种脸色,心里既烦又冷。
反过来说,在子女面前,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做子女的典范,其实是最好的教育。子女的眼睛是雪亮的,父母怎样对待祖父母,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将来长大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父母。这种现世报应,是怎么都逃不掉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明了,对于子女的教育,一定是身教重于言教,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子女的榜样,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德优良,具备良好家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