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后面一句是什么意思?
后面一句的意思是:可以告诉别人的话却很少。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很多,但是能与外人道的却连两三件都没有。一方面这是形容世事无常,另一方面也指知音难寻,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很难。
出处:高文秀《谇范叔》一折[须贾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扩展资料
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无法向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体验来的。又有两句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这也代表个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是真正的知己。
这就说明了孔子深通人生的道理,事实上“毋必”,说想必然要做到怎样,世界上几乎没有这种事,所以中国文化的第一部书——《易经》,提出了八卦,阐发变易的道理。天下事随时随地,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宇宙物理在变、万物在变、人也在变;自己的思想在变、感情在变、身心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们想求一个不变、固定的,不可能。
孔子深通这个道理,所以他“毋必”,就是能适变、能应变。第三是“毋固”,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这就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处。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人言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
梦驰铁马战城南。
出自宋人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