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汉书·地理志》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
阅读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汉书·地理志》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创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阅读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汉书·地理志》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创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 材料三、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材料四、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正如清人储大文所说的,元朝行省“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障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魏源:《圣武记》卷12)。” 材料五、“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注: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卷2“郡县论九篇”,中华书局,1959年版。)(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何种变化?(3分) (2)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离不开经济控制、分权监督和军事管制。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和宋朝对地方是如何实行经济控制、分权监督的。(8分) (3)材料四所说的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有何特点?(3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3分)产生什么负面作用?(3分) (4)材料五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6分)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中央集权制确立(3分) (2)西汉:汉武帝统一铸钱,盐铁官营;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督地方郡国(4分) 宋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设通判制约知州(4分) (3)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3分)削除地方军事割据的自然条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分)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军事防守(3分) (4)弊端: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自主性;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6分) |
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中的“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可知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确立了。 (2)西汉:由材料二中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可知当时采取的对地方监督的措施是“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督地方郡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实行经济控制是靠“统一铸钱,盐铁官营”。宋朝:由材料三中的“财也收了”可知实行经济控制的措施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对地方的监督采取的措施是“设通判制约知州”。 (3)特点:从材料四中可以得出答案。目的:应该从元朝维护统治的角度去考虑,而材料说的是对地方行政区划设计的目的,当然应该从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来看,即加强中央集权。负面作用:材料所述“……之险失”实际上指出了一个不足之处,就是不利于军事防守;另外还可以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的话,山南北和水南北等设置真是不利于农业生产,另外区域内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都不方便。 (4)弊端:材料五中“其专在上”、“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可知其弊端是“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途径:从材料五中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可以得出答案。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