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人能入天道吗
展开全部
真正的佛弟子,绝不求往生天道。然佛亦慈悲为只求来世享受天福的根器不够的众生,宣说行十善得生天道之法,但就佛的本意而言,均是欲令一切众生圆成佛道。是以真正的佛弟子,是断断不会追求往生天道的!因为这是世间有漏福报,绝不究竟,佛弟子要继佛之志,自利利他,发菩提心,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附带一说,行善冲击量只能往生到欲界天。一般能生到忉利天就算不错了,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以上都必须要有相应的禅定(即四禅八定),而不是只靠善业力就可以的)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载当初六祖大师还没有接祖师位,刚刚千里迢迢去参访五祖大师时,一见面有这样一段话
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善知识在初见面都会问到:「你是那里来的?」和「你来此要做什么?」等等有关你的出身及目的的问题。而此处六祖大师的回答便是:我只要求作佛,其它,什么东西我都不要。「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然而其中的意义却深远无穷。禅法中一向用字简要而意义深长,这就是最好的例证。而这两句话中所隐含的意义,必须读过许多经才能完全了解。首先,这之中便包含了佛在法华经中所开示的:「惟一佛乘,无二无三」。佛曾宣说三乘法乃至五乘法,然而不论三乘或五乘,都只是一种权说,其最后真正的目的,乃在于劝导众生达到「一佛乘」。
【所以一切佛法行人亦当以此为归趣】
佛讲的五乘法,包括:
1 .人乘法― 修行五戒,以求来世能再得人身。
2 .天乘法― 修行五戒、十善,以求来世能生于天道,享受天人之乐。
3 .声闻乘― 修行四圣谛、八正道,以求断三界见思二惑,离苦得解脱,不再受六道轮回之苦。
4 .缘觉乘― 修行十二因缘,破微细无明,以证辟支佛道,而得解脱。
5 .菩萨乘― 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六度、四摄,广修无量福智,广度无量有情,最后得成无上佛道,继承佛志。
六祖大师所言:「惟求作佛、不求余物」,此「余物」指的就是除了一佛乘以外的人乘、天乘那些人间、天上的有漏快乐,以及声闻乘断烦恼、得解脱的涅盘乐,乃至缘觉乘、菩萨乘行人的种种果证,以上这种种乐事都不求,而只要求「一佛乘」,此即所谓「究竟大乘」,乃最高的发心。所以 华严经云:「菩萨初发心时、即成佛道」,所指即此。而能发这种大心的人,甚为稀有,只有像六祖大师之类的人才当得上。所以华严与法华即在此会通。此外大般涅盘经上又云:「发心毕竟两无二,如是二心先心难。」首句中的「发心」,指的是刚刚发大菩提心的菩萨,「毕竟」是指已经证菩提,成正觉的佛之境界。全句的意思是说: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与最后成佛果菩提时,此二者之心虽并无差别,然而以困难度而言,最初的「发菩提心」甚至比最后的「成就菩提」还更困难!由此可见初发菩提心是多么重要、多么不容易。
至于如果圆满菩提,自然六道任何一道都是要拯救的对象,自然去得
然而,这个入天道和你所说的不一样。
一个是大菩萨【乘大悲本愿】而去【度众生】
一个是凡夫【乘业】而去【受轮回生死】
岂可同日而语耶!?
完全不一样。
(附带一说,行善冲击量只能往生到欲界天。一般能生到忉利天就算不错了,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以上都必须要有相应的禅定(即四禅八定),而不是只靠善业力就可以的)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记载当初六祖大师还没有接祖师位,刚刚千里迢迢去参访五祖大师时,一见面有这样一段话
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善知识在初见面都会问到:「你是那里来的?」和「你来此要做什么?」等等有关你的出身及目的的问题。而此处六祖大师的回答便是:我只要求作佛,其它,什么东西我都不要。「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八个字,然而其中的意义却深远无穷。禅法中一向用字简要而意义深长,这就是最好的例证。而这两句话中所隐含的意义,必须读过许多经才能完全了解。首先,这之中便包含了佛在法华经中所开示的:「惟一佛乘,无二无三」。佛曾宣说三乘法乃至五乘法,然而不论三乘或五乘,都只是一种权说,其最后真正的目的,乃在于劝导众生达到「一佛乘」。
【所以一切佛法行人亦当以此为归趣】
佛讲的五乘法,包括:
1 .人乘法― 修行五戒,以求来世能再得人身。
2 .天乘法― 修行五戒、十善,以求来世能生于天道,享受天人之乐。
3 .声闻乘― 修行四圣谛、八正道,以求断三界见思二惑,离苦得解脱,不再受六道轮回之苦。
4 .缘觉乘― 修行十二因缘,破微细无明,以证辟支佛道,而得解脱。
5 .菩萨乘― 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六度、四摄,广修无量福智,广度无量有情,最后得成无上佛道,继承佛志。
六祖大师所言:「惟求作佛、不求余物」,此「余物」指的就是除了一佛乘以外的人乘、天乘那些人间、天上的有漏快乐,以及声闻乘断烦恼、得解脱的涅盘乐,乃至缘觉乘、菩萨乘行人的种种果证,以上这种种乐事都不求,而只要求「一佛乘」,此即所谓「究竟大乘」,乃最高的发心。所以 华严经云:「菩萨初发心时、即成佛道」,所指即此。而能发这种大心的人,甚为稀有,只有像六祖大师之类的人才当得上。所以华严与法华即在此会通。此外大般涅盘经上又云:「发心毕竟两无二,如是二心先心难。」首句中的「发心」,指的是刚刚发大菩提心的菩萨,「毕竟」是指已经证菩提,成正觉的佛之境界。全句的意思是说: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与最后成佛果菩提时,此二者之心虽并无差别,然而以困难度而言,最初的「发菩提心」甚至比最后的「成就菩提」还更困难!由此可见初发菩提心是多么重要、多么不容易。
至于如果圆满菩提,自然六道任何一道都是要拯救的对象,自然去得
然而,这个入天道和你所说的不一样。
一个是大菩萨【乘大悲本愿】而去【度众生】
一个是凡夫【乘业】而去【受轮回生死】
岂可同日而语耶!?
完全不一样。
2015-03-06 · 知道合伙人宗教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可以去的 修行佛法 业力很重的 功德不够的 都会去天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可以,,只要坚持念佛,将来往生极乐的人,,任何空间都可以随意到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