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幼儿教师要如何防范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学前儿童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
1.学前儿童自身特点
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尚未发育成熟,若参加超负荷运动,易发生运动伤害;若持续长时间运动,会因身心疲惫、精神恍惚而发生意外伤害。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好动,好奇,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幼儿喜欢攀爬,而阳台、门窗、楼梯往往因缺少保护装置而导致幼儿从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给学前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又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气质类型、情绪和性别也是导致学前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因素。研究发现,意外伤害比较容易发生在粗心、好动的幼儿身上;幼儿在情绪不顺时会做出一些鲁莽、自我伤害的动作, 从而发生意外;另外,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为男孩更好动,其游戏类型以身体接触为主。
2. 保育者人数不足或安全意识缺乏
在保育者人数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保育者缺乏安全意识,或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等,都是一种安全隐患。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
3.客观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室内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的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于细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等等。
4.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目前托幼机构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事实上,托幼机构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仅应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前的预防制度,还应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后的处理制度(急救措施及处理备案,如安排专门人员、建立紧急联络的电话号码簿、安排运送路线、配备急救物品等)。另一方面,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如,幼儿园普遍都有严格的门卫制度,但是在执行时往往比较随意,这是导致近年来几次重大恶性在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类似问题也存在于接送制度,现在很多幼儿园要求家长凭卡接送孩子,但事实上接送卡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相互认识就没必要用卡。
二、托幼机构意外事故的预防
(一)托幼机构内部
1. 消除客观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园舍的设计是否合乎安全标准。如每个班级是否有独立的盥洗室,楼梯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是多少,楼梯的数量和宽度是否合适。运动场地的大小、平坦性是否适宜,大型户外活动器材周围是否设有软地或保护软垫,等等。
其次,是否重视活动室内的安全问题。如,活动区域内的人数是否过多;物品的摆放是否合理,儿童是否需要到其他活动区域拿取剪刀等危险物品;地板和地砖表面是否过硬或过滑,等等。
托幼机构还应准备灭火器、沙包、水桶等消防设备,并通过演习使幼儿具备在保教人员的带领下机警镇静地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
此外,托幼机构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可请专职人员负责检查项目,包括防火设备、道路安全、车子的保养与维修、特殊活动场所(图书室、音乐教室、升旗台、操场上所有游戏器材、游泳池、仓库、厨房、厕所等),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修复”。
2.制定、执行安全计划和规则
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计划,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保育者在制定计划时,应思考活动方式是否适合幼儿,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危险, 需要什么特殊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此时,适当参阅过去的意外事故记录、教玩具的安全使用说明,能够帮助保育者更加全面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保育者还可在活动前与幼儿讨论玩法及其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而制订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规则。
在建立规则时,保育者通常应考虑以下因素:幼儿年龄、幼儿总数、器材和设备、场地、监督幼儿的成人人数、活动类型。一般来说,幼儿年龄越小,制定的规则应该越细致;活动越激烈或难度越大,制定的规则应越严格。不过,也要避免因规则过细而约束幼儿对环境的探索。当幼儿渐渐了解危险而建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时,规则就可以减少。
在叙述规则时,保育者应当使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并且简单清楚地正面叙述遵守规则的理由,这样幼儿会更理解也更愿意遵守规则。
在活动过程中,保育者必须严格监督幼儿执行规则的情况。保育者可以用鼓励(而不是威胁) 的方法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当幼儿偶尔不遵从规则时,保育者应该适时提示;如果提示无效,则可使用暂时隔离法,让幼儿了解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而一旦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改善,保育者就应请他回到原来的活动中。
3.加强教师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
对于保教人员而言,加强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培养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安全因素。二是要求教职工了解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随心所欲。三是要求教职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掌握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办法,做到遇事不乱, 应对有方。
4.加强学前儿童安全教育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在于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知识的学习,保护自己, 避免受伤害。因此,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概念,结合具体的安全措施来教育幼儿如何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教授他们一些应对意外的方法。在教育幼儿时信息应清晰明确,如直接告诉幼儿哪些地方是可以去的,哪些地方是有危险的;无论如何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外出不擅自离开成人,等等。
(二)托幼机构外部
要减少学前儿童在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托幼机构的自我完善,更需要社会的通力合作。
1.明确幼儿园在儿童安全问题上的责任范围
不仅幼儿家长,就连许多幼儿园工作人员也认为若幼儿在幼儿园发生伤害事件,幼儿园理应负赔偿责任。正是这种将幼儿园作为无限责任人的观点,使保教人员在工作中如履薄冰, 导致产生种种“过度保护”现象,而这种消极保护的结果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体验,反而提升了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幼儿园不承担监护责任, 只承担保护责任”的观点,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同时,明确了幼儿园法律责任承担的原则是:幼儿园有过错应适当赔偿,没有过错就不予赔偿;如果是幼儿的过错致他人受到损害,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但目前这些法律还需进一步宣传、普及和执行。如,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签订协议的方式来宣传、普及和实施。在签约前,幼儿园、家长要深入学习《办法》,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幼儿园、家长的责任感,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2.有关儿童安全问题的舆论有待匡正
近年来媒体对儿童在园事故问题的报道,加剧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甚至将该问题作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与媒体的声音相呼应的是家长的育儿焦虑倾向。某些家长甚至将蚊叮虫咬、小擦伤等小问题也作为幼儿园安全问题提出,从而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在呼吁托幼机构完善自身安全制度的同时,呼吁政府部门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地认识幼儿在园安全问题, 让家长懂得过度保护是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
3. 建立幼儿园责任保险制度,实现理赔市场化
幼儿园作为非营利机构,对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而产生的巨额赔偿往往力不从心。由于缺乏充分有效的救济渠道,受害儿童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同时,办学者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制约了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
借鉴国外经验,可将幼儿园办学活动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使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社会化。建立未成年人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困难之一是资金问题,需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从政府财政、社会捐助等渠道多方筹集投保资金,参加保险,从而将办学的责任和风险适当分散到社会各方面,使受害儿童的权益得到保护,使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
2015-12-24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由于小儿年幼无知,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各种感知觉发育尚未成熟,对于危险的识别能力差,而且缺乏自我防卫和保护能力,加上好奇心理、活泼好动等,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成人的一时疏忽,而发生意外事故。
教师如何防范的话,总结为以下几点: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1.首先,健全幼儿园日常安全制度。像《幼儿入离园接送制度》《一日安全作息制度》《一日巡查制度》《门卫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午间值班制度》《外来人员接待制度》等应该不断加以完善、严格执行。比如:幼儿入园时,家长要一对一刷卡进入,把孩子亲自送到老师手中;晨检时,遇到有病服药的幼儿,值班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询问孩子的病因,服药剂量、时间,做好记录,并要家长签字;离园时,家长要凭卡接孩子,老师要把孩子亲手送到家长手上;有外来人员造访时,要有园主任的许可和签字等方可入园。另外,园领导应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根据园里制定的《奖惩制度》进行奖励与处罚。安全工作必须用制度的约束力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2.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理论知识。每学期应定期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召开班长、教师、保育员的座谈会,针对各班的安全工作(比如:就餐时饭菜的冷热、活动时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等注意事项)加以研究、共同探讨、总结经验,把日常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3.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后勤主任、保健大夫和各班班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班的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召开安全会议,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根源,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如在一次孩子午睡时,值班领导到各班检查老师值班情况,发现有一个班,一名未睡幼儿嘴里含着一个尖尖的小螺丝钉,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螺丝钉咽下,后果不堪设想。值班领导当即对那位值班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接着幼儿园分组召开了安全紧急会议,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未及时发现会产生的恶果。原因是:晨、午检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值班教师监管差。针对此事件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1)晨检之后有的幼儿来得晚,上课之前再补检一次。(2)午检要更加细致,认真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让幼儿把身上的装饰物摘下来,放在固定的地方老师集中管理。(3)值班教师值班期间,不能看书看报或做别的事,更不能休息,要加强巡视,及时纠正幼儿睡姿,给蹬被子的幼儿及时盖好,爱尿床的幼儿及时提醒,遵守作息制度到点起床绝不拖延。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护能力
常言说:千般呵护,不如自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1.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要求具体明确,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入园时不带闲杂、危险物品,如:小钉子、刀子、花生米等细小物品,手腕、脖子上不戴饰品,上衣不带绳链等;进餐时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睡眠时睡姿正确,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不推人不绊人;参加游戏等活动时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上下楼梯时要走右边,并要扶好楼梯,不拥挤和推拽;离园时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安全返家等等。
2.抓住身边发生的实例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要在做好幼儿常规教育的同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孩子们活泼好动,课间经常在教室里嬉闹,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及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教育。一天,婉玉小朋友和牛牛小朋友嬉闹,不小心婉玉的嘴磕到了桌沿上,嘴唇被牙咯了一道口子。下午老师抓住这个例子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今天我班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教室内应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认识到:在教室里不能跑闹,不能推撞别人,人走开要把椅子推到桌子底下,盥洗、如厕要排队。孩子把这些要注意的事项画下来,贴在墙壁上随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3.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使幼儿从中获得力所能及的防灾、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及经验。如:娃娃家的游戏,不跟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孩子病了怎么办?家里停电了怎么办?看见着火了怎么办?让幼儿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学会拨打11O、120、119和家人的电话进行求救,学会不玩火,不用明火照明等安全常识,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丰富的安全知识。
4.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加强宣传,获得安全知识
各班在室内墙壁上设置安全角,通过张贴地震、火灾、交通事故、大雾、海啸、沙尘暴、溺水等图片,让幼儿了解灾难带来的危害。在门厅内设置宣传栏让幼儿掌握一些预防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常识,如防拐骗,溺水,雷电、触电,雨天如何选择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等,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讲座,举行逃生自救演习,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5.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加强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平时活动能力弱的幼儿容易受伤,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即使摔倒了也不容易受伤。究其原因,是因为爱活动的孩子动作协调,思维敏捷,反应快。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如:《抓尾巴》《踩影子》《打沙包》等游戏,培养幼儿的躲闪能力;《滚铁环》《贴大饼》等培养幼儿的奔跑能力,组织跳绳、踢沙包等比赛,培养幼儿的跳跃和肢体的协调能力等等,并通过组织幼儿趣味运动会、早操比赛、放风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加强幼儿园设施的管理,为幼儿创设安全环境
为了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娱乐的配套设施的安全使用,每学期开学之前聘请专业人员来我园对大型设施设备进行一次维护和保养,安全领导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安全管理员每天进行安全巡查,每次活动前教师对器材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如平衡木是否平稳,木质器材是否有木刺和裂痕等,以防划伤和扎伤幼儿,活动时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幼儿安全。
搞好家园配合,让幼儿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巩固
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得以巩固,老师利用离入园时间和家长进行单独交流,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帮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和防范意识,真正做到家园合力,共同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抓好、抓紧、抓实。
安全工作不是朝夕之功、一人之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全方位协力配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倍防范、常抓不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的美好时光,使每个家庭和美温馨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教师如何防范的话,总结为以下几点: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1.首先,健全幼儿园日常安全制度。像《幼儿入离园接送制度》《一日安全作息制度》《一日巡查制度》《门卫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午间值班制度》《外来人员接待制度》等应该不断加以完善、严格执行。比如:幼儿入园时,家长要一对一刷卡进入,把孩子亲自送到老师手中;晨检时,遇到有病服药的幼儿,值班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询问孩子的病因,服药剂量、时间,做好记录,并要家长签字;离园时,家长要凭卡接孩子,老师要把孩子亲手送到家长手上;有外来人员造访时,要有园主任的许可和签字等方可入园。另外,园领导应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根据园里制定的《奖惩制度》进行奖励与处罚。安全工作必须用制度的约束力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2.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理论知识。每学期应定期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召开班长、教师、保育员的座谈会,针对各班的安全工作(比如:就餐时饭菜的冷热、活动时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等注意事项)加以研究、共同探讨、总结经验,把日常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3.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后勤主任、保健大夫和各班班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班的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召开安全会议,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根源,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如在一次孩子午睡时,值班领导到各班检查老师值班情况,发现有一个班,一名未睡幼儿嘴里含着一个尖尖的小螺丝钉,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螺丝钉咽下,后果不堪设想。值班领导当即对那位值班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接着幼儿园分组召开了安全紧急会议,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未及时发现会产生的恶果。原因是:晨、午检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值班教师监管差。针对此事件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1)晨检之后有的幼儿来得晚,上课之前再补检一次。(2)午检要更加细致,认真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让幼儿把身上的装饰物摘下来,放在固定的地方老师集中管理。(3)值班教师值班期间,不能看书看报或做别的事,更不能休息,要加强巡视,及时纠正幼儿睡姿,给蹬被子的幼儿及时盖好,爱尿床的幼儿及时提醒,遵守作息制度到点起床绝不拖延。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护能力
常言说:千般呵护,不如自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1.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要求具体明确,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入园时不带闲杂、危险物品,如:小钉子、刀子、花生米等细小物品,手腕、脖子上不戴饰品,上衣不带绳链等;进餐时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睡眠时睡姿正确,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不推人不绊人;参加游戏等活动时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上下楼梯时要走右边,并要扶好楼梯,不拥挤和推拽;离园时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安全返家等等。
2.抓住身边发生的实例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要在做好幼儿常规教育的同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孩子们活泼好动,课间经常在教室里嬉闹,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及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教育。一天,婉玉小朋友和牛牛小朋友嬉闹,不小心婉玉的嘴磕到了桌沿上,嘴唇被牙咯了一道口子。下午老师抓住这个例子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今天我班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教室内应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认识到:在教室里不能跑闹,不能推撞别人,人走开要把椅子推到桌子底下,盥洗、如厕要排队。孩子把这些要注意的事项画下来,贴在墙壁上随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3.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使幼儿从中获得力所能及的防灾、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及经验。如:娃娃家的游戏,不跟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孩子病了怎么办?家里停电了怎么办?看见着火了怎么办?让幼儿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学会拨打11O、120、119和家人的电话进行求救,学会不玩火,不用明火照明等安全常识,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丰富的安全知识。
4.创设安全教育环境,加强宣传,获得安全知识
各班在室内墙壁上设置安全角,通过张贴地震、火灾、交通事故、大雾、海啸、沙尘暴、溺水等图片,让幼儿了解灾难带来的危害。在门厅内设置宣传栏让幼儿掌握一些预防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常识,如防拐骗,溺水,雷电、触电,雨天如何选择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等,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讲座,举行逃生自救演习,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5.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加强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平时活动能力弱的幼儿容易受伤,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即使摔倒了也不容易受伤。究其原因,是因为爱活动的孩子动作协调,思维敏捷,反应快。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如:《抓尾巴》《踩影子》《打沙包》等游戏,培养幼儿的躲闪能力;《滚铁环》《贴大饼》等培养幼儿的奔跑能力,组织跳绳、踢沙包等比赛,培养幼儿的跳跃和肢体的协调能力等等,并通过组织幼儿趣味运动会、早操比赛、放风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加强幼儿园设施的管理,为幼儿创设安全环境
为了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娱乐的配套设施的安全使用,每学期开学之前聘请专业人员来我园对大型设施设备进行一次维护和保养,安全领导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安全管理员每天进行安全巡查,每次活动前教师对器材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如平衡木是否平稳,木质器材是否有木刺和裂痕等,以防划伤和扎伤幼儿,活动时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幼儿安全。
搞好家园配合,让幼儿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巩固
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得以巩固,老师利用离入园时间和家长进行单独交流,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帮助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和防范意识,真正做到家园合力,共同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抓好、抓紧、抓实。
安全工作不是朝夕之功、一人之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全方位协力配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倍防范、常抓不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的美好时光,使每个家庭和美温馨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培养安全意似 教孩子日常可能遇到危险事情怎么避免 比如坐车了 一个在家 陌生人之类的
游泳那些安全方面呢 过马路 遇到坏人 下雨 避雨 之类的 等等 孩子内心世界也很重要 多留心观察孩子的 才能主意到安全隐患 太多了 这是合格父母应该做的
游泳那些安全方面呢 过马路 遇到坏人 下雨 避雨 之类的 等等 孩子内心世界也很重要 多留心观察孩子的 才能主意到安全隐患 太多了 这是合格父母应该做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