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宝是否合法是不是骗人的
大事情!
上亿人加入的相互宝被监管点名了。
相互宝作为中国最大的互助社区,加入人数早已突破一亿。
可昨天(9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金融活动打非局的一篇文章《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文章直接点名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
一夜之间,上亿人加入的相互宝成了“无照驾驶”,非法运营了?
消息一出,微博、朋友圈里那些保险销售瞬间高潮了,
保监会点名!非持牌经营!
难道风风火火搞了一两年,吸引一亿多人加入的相互宝是个“水货”?
难道我们都被集体收割了?
且慢,公子这篇文章,就带你还原真相:
要说相互宝违不违法,我们首先得看相互宝到底是什么:
(1)相互宝是网络互助计划,不是保险
相互宝的前身,是18年10月份上线的相互保,
相互保是保险,是由信美人寿和蚂蚁集团合作打造的一款相互型重疾险产品,
但由于合规问题被监管约谈,最终下架变为今天大家看到的相互宝。
相互宝虽然前身是相互保,大家也感觉相互宝很像保险,
但相互宝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保险,并且在条款里面明确指出自己不是保险:
彻底和信美人寿脱离后,相互宝不再是由信美人寿承保的保险,
而是变成了一个网络互助社区,由蚂蚁集团独立运营。
再次强调,相互宝不是保险,它背后没有一个承保的保险公司。
所谓互助社区,根本的模式在于“一人得病,全员分摊”,每次分摊前,都会对待帮助成员名单进行公式。
公示无异议后,才会从大家的账户里扣钱。
除了从分摊金中抽取8%用来维持平台运营,理赔调查等,再无别的任何费用,因此真正做到了低成本保障。
目前相互宝根据各年龄人群风险的不同,
分成了大病互助计划、老年防癌计划、慢病人群防癌互助计划、交通意外互助计划等,
大病互助计划也提供了入门版和标准版两种互助金分摊方案,可以说是尽量照顾到了这一亿多人群体的差异性和公平性。
因此上线不到两年,就已经吸引了超过1亿人加入,累积帮助了6万多人。
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全民性的保障。
(2)监管发文说了啥?
如果相互宝真这么好,那监管方为什么会点名相互宝呢?
要我说,相互宝只是纯躺枪。
这次的文件中,我们不妨分析下监管到底说了啥。
提到相互宝部分,只是说涉众风险很大,属于非持牌经营。
啥意思?
你这么多人这么大体量,群众风险很高啊,但是这干得不明不白的,连个牌照都没有,这不妥吧?
而且后面还有半句重点:
“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
对,重点其实是提醒大家网络互助平台存在跑路的风险。
但是,这事情跟相互宝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
相互宝不是前端收费,没有跟大家预收钱,
而是发生疾病后先调查,有多少需要互助的人,就召集大家分摊多少,
这并不会形成资金池,因此根本就不会卷钱跑路的可能性啊。
那么有提前收费的互助组织吗?
还真有。
比如360互助,水滴互助等,他们会从预收分摊金沉淀下来的资金池的捞一点油水。
如果资金链出问题,就容易跑路,
监管爸爸更多的是提醒加入这些互助的人要小心了,
而相互宝只是作为现象级互助平台纯躺枪而已。
(3)相互宝自律方面做的很不错
在自律性上,我们还是得夸一夸相互宝的,
他们非常重视信息透明。
我们稍微举几个例子:
比如,相互宝会公布每期的帮助名单,
如果遇到难以抉择的案例,还会发起赔审,让赔审团共同决定。
再比如,可能会存在结余的情况(收的钱>互助金的钱),那么相互宝还会进行公示,剩的钱会进入下期分摊。
而且害怕大家不信它会卷钱跑路,甚至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还连个多家学术研究机构牵头制定了互助行业的标准规范,明确了互助平台不该存在资金池。
互助行业作为新生的事物,在发展早期一定会遇到种种问题,但是绝不该一竿子打死。
对于相互宝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这些努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监管也应该看得见。
公子也相信,这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未来会变得更好。
当然,公子人微言轻,只能恳请监管爸爸手下留情。
(4)从司法层面,相互宝确实存在被叫停的风险
我之所以有前面的担心,相互宝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说破无毒。
相互宝到底是什么,以现行的法律制度没办法界定,
而这,就是相互宝存亡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举一个例子:
小王得病了,申请相互宝互助,结果被拒绝了。
想要跟相互宝打官司,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是保险,诉讼主体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资金池,让保险公司赔没问题;
如果是慈善,诉述主体是慈善机构,慈善机构可从没说一定要赔多少的,也没问题。
可相互宝就尴尬了,
如果当作保险,他没资金池;当作慈善机构,他又刚性兑付。
这就很麻烦。
一个两个案子还好,如果小王们多了,
监管层大佬不愿意处理这个麻烦,就可能真全完了,
或许就会直接限制相互宝发展,等想明白了再做。
所以,我会深深担心这个事情,也恳请监管爸爸不要这么绝情。
相互宝是个很不错的东西,也让无数人受益了,
正如相互宝本次给出的回应:
什么叫“期待在监管指导下推动行业发展”?
这分明就是求情啊,求给出一份官方的发展指导意见。
同时提醒咱老百姓,不要只加互助,一些适当的保险产品可以考虑一下,
目前形势还不明朗,一纸文件下来,真可能把互助一窝端。
最近黑相互宝的人有点多,
可能因为很多人只愿意加入一年一两百的互助计划,不愿意再去买几百几千的保险了,可能动了某些人的蛋糕。
别人怎么黑,是别人的问题,咱们得把客观事实说清楚,
但大家疑惑的几个点,还是要给大家说明白的:
1、相互宝为什么越来越贵?
最新一期分摊金已经涨到4.17元了(标准版),这和当初的几分钱几毛钱已经相去甚远,
除了疫情最最重的二三月份有所下降,其他时间一路上涨,很多人会担心,这价格会不会越来越高?是不是相互宝在背后吃我们的钱了?
我们以保险为例,
这是X平洋某主力重疾产品的理赔统计数据:
大家可以发现理赔数量逐年上升,
原因在于,随着加入成员的老化,那么理赔数量就会越来越多。
现在每期4元,每月8元并不是分摊上限,未来数字可能会继续上升。
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法则,算一个大概的上限:
加入相互宝的人数已经一亿多,这已经是个超大样本,会非常接近于社会的发病率。
我们是能算的。
已知,相互保0-39岁,保额30万;40岁-59岁,保额10万。
并收取8%的运营费用,
所以,0-39岁的人患重疾,要分摊32.4万;
40-59岁的人患重疾,分摊10.8万。
在保监会官网上,我们可以找到《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具体数字如下:
又已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7移动用户调研报告》
移动支付用户比例为:男52.3%和女47.7%;
2017年,移动支付端,30岁以下用户占比80.9%,31-40岁占比14.4%,41-50岁占比3.6%,51岁以上占比1%:
我们可以结合上面两组数据,把重疾的发生率分成四组,然后分别算出每组的平均发生率:
再结合几组数据,就可以得出:
年保费=47.7%*(324000*0.0516%*80.9%+324000*0.1754%*14.4%+108000*0.4404%*3.6%+108000*0.8229%*1%)+52.3%*(324000*0.0482%*80.9%+324000*0.1580%*14.4%+108000*0.5099%*3.6%+108000*1.2968%*1%)=230.97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算出了全移动端的使用者的发病率和理论保费。
但是大家要注意啊,我们加入相互宝时,是经历了一次健康告知的。
健康告知筛选出了一批患病率更高的人,所以现实发生的情况,一定比这个数字要低。
所以即便再贵,每年也不可能高过这个数。
也难怪,相互宝之前敢承诺,首年的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超过的部分他们承担。
2、相互宝为什么会有管理费?
在网上,有人算了这么个帐:
相互宝现在一亿人加入,每期收4块,每月收8块。
每月到账8个亿,
8%的运营费用就是6400万。
每个月相互宝轻轻松松6400万到账。
对此,公子想说,你这么精明,咋不去当精算师呢?
调查不要钱?项目运营不要钱?人员不需要工资?
8%的管理费已经非常非常低了,
而通常来说,保险公司的运营费用要达到10%-20%。
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觉得8%管理费高,请趁早退。
3、相互宝好不好赔?
还有很多人觉得相互宝不好赔的,
当初第一个提交陪审团的唐先生失足落入深沟案件就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就觉得相互宝不好赔。
但其实相互宝脱胎于重疾险,条款规定基本没咋变,只要加入的时候符合健康告知,出险了在保障范围内,符合条款定义,想要获得互助金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相互宝出于谨慎对待大家的分摊金考虑,审核很严格,因此流程比较复杂,周期也比较长,所以理赔的时效性要差一些,赔得比较慢。这一点客观存在,但也没毛病。
此外,为了维护成员的权益,相互宝也做了不少补充:
比如设置了赔审团,一旦发生有争议的疾病,相互宝就会提交赔审团,让几十万的成员参与讨论。
如果讨论结果支持赔付,相互宝依然会赔付,
如果讨论结果不支持赔付,相互宝也设置了相互帮,让善良的人可以给条件困难者捐款,
一个非常优秀的救济机制,这点是比保险强的。
公子从来都力挺相互宝,当然,它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会批评它。
无论别人怎么黑,我都愿意不遗余力得去解释。
大家请认清下面几个事实:
第一,相互宝依然很便宜。
现在,相互宝每个月大概分摊6-8元,而且最近几个月里都维持在这个水准附近,
那么,目前,相互宝一年分摊费用在100块上下。
花这么100块,如果不幸患了约定疾病(100种重疾+5种特定罕见病),40岁以下会获得30万互助金,40-60岁会获得10万互助金。
这个分摊金额,相对于商业保险的保费,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而且,相互宝的管理费用只有8%,甚至低过很多公益机构,
付出极低的成本就能获得保障,对于符合健康要求的人,绝对不亏。
第二,相互宝会是一次可贵的实践。
相互宝,聚集起社会底层力量,筑起了社保之外的第二堵墙。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平常用得医保,有很多的局限性。
且不说医保只报销部分的医疗费用(通常是60%-80%),
更何况像康复费,以及治疗期间的房贷车贷等日常开销,医保通通是不管的。
而相互宝的互助金,是一次性给的,
40岁以下,一次拿到30万,
这笔钱,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承担治疗期间的养家费用(康复费用、长期服药费用、生活费)
有了这笔钱,可以让很多家庭不至于“因病返贫”,
充分发挥民间互助的力量,成为社保之外的第二堵“墙”
而且,相互宝是促进保险行业更新的那条“鲶鱼”。
公子知道,很多保险业的同行对相互宝怀有敌意,面对相互宝如临大敌。
但公子找到了一个数据,供大家参考: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
1/3的相互宝用户受访者表示,他们非常有可能在未来6个月中购买重疾险,在一线城市这个比例更高达55%。
而在没有参与相互宝的用户中,这个数字只有22%。
在国内的保障市场,最根源的问题并不是竞争激烈,而是消费者的不信任。
而相互宝通过降低保障门槛的方式,激发了大众的保障意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真实风险,保险公司也可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
保险行业的同业们,大可不必把相互宝当作假想敌。
余额宝不正是这样吗,余额宝的兴起,带动了一批货币基金和智能存款,
老百姓们也不需要再忍受0.35%的活期利率了,享受到了很高的收益。
线上的能够存钱的银行,也逐渐从中小银行,到逐渐吸引到了工行这种大银行。
而相互宝出现,可能让保险业重现这个过程,成为促进行业更新的“鲶鱼”。(再说一遍,相互宝不是保险)
第三,相互宝弥补了很多人的保障空白。
前两天,我看到知乎上一个回答:
这样的家庭生活都已经很艰难了,如果再让他们去购买那一年大几千上万的商业保险,
虽然有保障了,但岂不是给原本就脆弱的家庭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但很不幸的是,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才是绝大多数的存在。
李克强在一次答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人均年收入才3万,有6亿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
这些人与那些占据了社交媒体和掌握了网络发言权的有钱人不同,他们只是沉默的大多数。
别说他们一年几千上万的保险,可能他们连最基本的保障意识都没有,更不可能有保险。
但风险的发生和损失在所有人面前都是平等的,这些人因为没有保障和经济实力,往往才是被疾病、灾难弄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群。
而相互宝的出现,通过最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每个月你掏几块我掏几块,
既能帮自己,也能帮他人,
以低廉的价格可以让这些人拥有保障。
这样的模式难道不值得令人称道和支持吗?
这样利国利民的东西,如果就这样被扼杀,真的挺让人失望的,
也许相互宝也有很多不足,但起码相互宝走对了路,我们就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
如果还有人问到底加不加相互宝,公子的还是那句话:符合健康要求,能加就加。
2019-12-02
现在一看支付宝账单,每月四期,每期至少三块?一个商业保险前后跨度能差这么大?
现在果断取消了,都不知道让划走多少钱了。
有需要的去办正规保险吧,这网上的保险就是因为人们都懒得去保险公司做保险才发展起来的,没什么根基说黄就黄了,最起码实体保险公司有合同有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