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多数人都没想到,安史之乱的爆发,会成为盛世的终点。对这场动乱的判断,杜甫并不旁人更高明。当安禄山起兵的消息传来时,杜甫正在从长安前往奉先探亲的路上。对于这次变动,杜甫认为,那是盛世中的灾难。但是,凭借官兵的善战,这些胡兵会被很快镇压下去。
对于在战乱中要投身战场的百姓,杜甫感到了怜悯。不过,也正是这种怜悯,可以感受到,杜甫觉得战争依然离自己很远。他刚刚升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不久,前途大有所为。
在叛乱开始的大半年里,杜甫一直待在奉先。乱世哪有太平日。安禄山进逼潼关后,杜甫带着家人从奉先逃往天水,准备避难。仅过一月,京师陷落,唐玄宗仓皇西逃。安禄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就是要最快的速度,攻破唐帝国的核心中枢,促使唐王朝的覆灭。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展开全部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6-02-28
展开全部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多数人都没想到,安史之乱的爆发,会成为盛世的终点。对这场动乱的判断,杜甫并不旁人更高明。当安禄山起兵的消息传来时,杜甫正在从长安前往奉先探亲的路上。对于这次变动,杜甫认为,那是盛世中的灾难。但是,凭借官兵的善战,这些胡兵会被很快镇压下去。
对于在战乱中要投身战场的百姓,杜甫感到了怜悯。不过,也正是这种怜悯,可以感受到,杜甫觉得战争依然离自己很远。他刚刚升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不久,前途大有所为。
在叛乱开始的大半年里,杜甫一直待在奉先。乱世哪有太平日。安禄山进逼潼关后,杜甫带着家人从奉先逃往天水,准备避难。仅过一月,京师陷落,唐玄宗仓皇西逃。安禄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就是要最快的速度,攻破唐帝国的核心中枢,促使唐王朝的覆灭。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对于在战乱中要投身战场的百姓,杜甫感到了怜悯。不过,也正是这种怜悯,可以感受到,杜甫觉得战争依然离自己很远。他刚刚升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不久,前途大有所为。
在叛乱开始的大半年里,杜甫一直待在奉先。乱世哪有太平日。安禄山进逼潼关后,杜甫带着家人从奉先逃往天水,准备避难。仅过一月,京师陷落,唐玄宗仓皇西逃。安禄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就是要最快的速度,攻破唐帝国的核心中枢,促使唐王朝的覆灭。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杜甫经历过 安史之乱,写了三厉三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