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化发展的曲折前进阶段有何表现
展开全部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
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大事
(1)经济上:
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到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
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变
(1)经济(工业化):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快速发展与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2)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3)思想(科学化):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
(1)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然,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1)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2)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
(3)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4)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
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大事
(1)经济上:
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到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
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变
(1)经济(工业化):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快速发展与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2)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3)思想(科学化):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
(1)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然,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1)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2)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
(3)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4)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