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俊的追逐梦想
张文俊从小就想当一个老师。参加工作后阴差阳错当了工人,但当老师的梦念念不忘。一天,张文俊要辞掉工作,建一个自己的学校,家人强烈反对。丈夫开一个陶瓷出口工厂,效益可观,当然不希望节外生枝。张文俊则吃下秤砣铁了心,丈夫只好说,要办你自己办,只给5000块钱,不成就赶紧回家。
1996年冬天,张文俊带着5000块钱来到淄博,租一间6平米办公室,装一部电话,印制10万张招生传单沿街散发。饿了啃烧饼,渴了喝凉水,耳朵生了冻疮,手上冻出口子,晚上回到冰冷的办公室兼卧室,两条腿沉得像灌了铅。她不吭一声。丈夫看不下去了,停下济南的窑炉赶到淄博,白天一起发传单,晚上,夫妇俩就睡在那张不足一米宽的钢丝床上,一翻身就往下掉。为了让妻子睡好,丈夫每晚把一条腿搁到地上。传单发到学校门口,门卫举着扫帚又撵又打说是盲流。丈夫说拉倒吧,学校哪是这个办法?张文俊不为所动。
报名的日子到了。张文俊起个大早,门窗桌椅擦了又擦,坐下来静静等待。她不信招不来1个学生,有1个就会变成10个、100个、1000个。八点整,3个孩子捏着那份传单跑过来,说,我要报名!张文俊腾地站了起来,一下子抱住孩子,滚烫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
像是滚雪球,短短3年,英语班的学生数量就到了6000人。一天大清早,淄博日报的摄影部主任乘车路过柳泉路58号,看见好几百人在门外排队,立即打电话叫记者去看看,他纳闷现如今还有啥事能叫人排这么一串长队?这是英语班新生报名。家长们找到张文俊说,你这么懂孩子,为什么不办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
圈里人说,办寄宿学校不像培训班,哪是说办就办的?张文俊一意孤行。丈夫被她彻底拉下水,丈夫的妹夫从自己公司拆借来资金,政府部门给他们敞开绿灯,她还把在青海干建筑总工的父亲也请来。老人一生节俭,一分钱掰成两瓣花,却把一辈子积攒的10万块养老钱交给女儿办学。
为赶工期,张文俊绾起长发穿上工装,亲自跑原材物料,与供货商讨价还价。为少雇一个装卸工,她自己跟车,扛不动水泥就装砖卸砖,这个不足一米六的柔弱身躯,总是蓬头垢面地忙碌在车上、脚手架上。施工间隙,张文俊又着手筹备教学组织工作。工地周边一片荒野,没办公室,住工地传达室;没自来水,喝工地上的地表井水;寒冬腊月,四面透风的传达室冷得实在攥不住笔,她就钻进汽车驾驶室借发动机的余热画图写字。
艰辛换来巨大发展,父亲却积劳成疾被病魔击倒,在小学建成4年后离别人世。张文俊充满内疚,为支持女儿,父亲献出了一切,情感,智慧,全部积蓄以及生命最后一息。她知道,压力再大,为了父亲也不能后退半步。
张文俊因习惯性流产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把校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视为掌上明珠。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在听了张文俊的事迹后说,你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你是一位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