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产党的历史
越南共产党1930年2月3日在中国香港九龙成立,当时称越南共产党,以胡志明为核心,同年10月改称印度支那共产党。
1935年春,在澳门召开“一大”。同年秋越党派代表参加共产国际“七大”。
1951年2月,“二大”改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4月又改称越南共产党。越共成立后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掀起了反对法国殖民者的1930-1931年革命高潮,一度建立了短期的地方政权——“义静苏维埃”。
1936-1939年,公开成立“印度支那民主阵线”,提出“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法西斯战争”、“争取民主自由、改善民生”的口号,进行了较广泛的合法和半合法斗争。
1940年,日本取代法国侵占印度支那。越共于1941年建立“越南独立同盟”,提出“团结全民,抗日抗法,争取独立”的口号,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在北部农村建立了根据地和游击区。
1944年12月,正式建军。1945年日本投降后,越共于8月16日召开国民大会,选出了胡志明为首的临时政府机构,同年8月19日领导了全国人民总起义,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9月2日,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不久法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越共领导全民开展抗法战争。
1951年2月,越共召开“二大”。“二大”明确提出越南民族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赶走帝国主义侵略者,争取民族的真正独立和统一,取消封建和半封建残余,使耕者有其田,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建立基础”。从1952年-1954年初,越共先后开展了整党、整军和整顿群众工作的“三整”运动;通过“土地改革纲领”,开始进行土改。
1954年5月,越军取得了有决定性意义的奠边府大捷,迫使法国于7月签订《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越南北方完全解放。
1954年10月,越共接管了河内,随后接管了北纬17度线以北全部地区,在北方继续进行土改并领导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1956年10月,越共二届十中全会通过决议,宣称土改和整顿农村组织的工作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并决定“进行纠偏”。1958-1960年,越共制订了“三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
1960年9月,越共召开“三大”。大会确定越南革命的两个战略任务是:“在北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南方从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民族人民民主革命”。
1960年,越共开始在北方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12月,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南方大力开展反美救国斗争。
1964年8月,美帝国主义把侵略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以后,越共领导全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
1973年1月27日,越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美国停止对越南南方的侵略行动并从南越撤军。
1975年3月,越共在南方发动春季总进攻,至4月30日完全解放了南方。
1976年6月,越共召开第六届国会,正式实现国家统一,并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重新恢复名称为“越南共产党”。越共召开“四大”,“四大”提出越南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越共在抗法战争时就提出要建立“印支联邦”。越、老、柬三国抗美战争胜利后,越共更急于建立“印支联邦”。这得到苏联的支持。
1978年12月,越南出兵柬埔寨,军费增加很多,经济困难重重。1982年3月召开“五大”,大会重申继续“四大”路线。
1986年12月,召开“六大”,确定实行全面改革,不久越南的改革便全面展开,收到初步明显的成效。
1991年6月,召开“七大”,确定全党沿着社会主义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1986年底,越共中央决定发起大规模的反对腐败运动。越共总书记阮文灵,总理范文同等在各种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彻底消除党内的贪污腐化现象。
2001年4月19日至22日,越共九大在河内举行,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150人。越共九大通过的决议号召越南全党全民坚定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目标,继续革新,促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了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和文明的目标,在21世纪继续前进。大会强调越南共产党和越南人民决心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基础上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国家。越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农德孟为新一任总书记,选出了有15名成员的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和有9名成员的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
2011年1月12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